20 好的故事 练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 好的故事 练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9 12:28:1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六年级语文下册达标检测 2020. 3


好 的 故 事
一、集腋成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 )
A. 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xūn)灯罩(zào)很昏暗。鞭爆(bào)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B.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yáng),靠在椅背上;捏(niē)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C.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jiǎng),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
(zhǎo)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sàn),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D.边缘都参差(cī)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xuē)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 )
A.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là)奔迸(bèng)的红锦带。
B. 我正要凝(níng)视他们时,骤(zòu)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qī),凌乱,仿佛有谁掷(zhì)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C.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D.大红花和班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如缕缕(lǚ)的胭(yīn)脂(zhi)水,然而没有晕(yūn)。
3.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sì)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B.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jiāng),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
C.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xuē)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D.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pín),凌乱。
4.下面各句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B.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C.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
D.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一一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5.下列词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经常 偶尔 散步 忽然 B.高兴 喜悦 担心 支付
C.文字 丁香 出色 消散 D.逃离 攀爬 惊醒 摇曳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我们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B.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大胆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得淋漓尽致。
C.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战斗在最前战,他们中的感人事迹 (?http:?/??/?www.xuexila.com?/?fanwen?/?shiji?/?" \t "_blank?)不胜枚举。
D.看到电视画面上数百头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难道能否认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吗?
B.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C.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D.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C.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D.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
10. 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②④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我本来是没有计划 (?https:?/??/?www.5ykj.com?/?Article?/?" \t "_blank?)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D.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12.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
A.《好的故事》一文作者朱自清。1918年5月,首次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响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
B.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C.《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周晔,周建人的女儿,鲁迅的侄女。本文选自《鲁迅回忆录(二集)》。课文用一个孩子看伯父的眼光写鲁迅先生,刻画出一个有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形象。
D.《有的人》作者臧克家,选自《臧克家诗选》,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这首诗是臧克家在新中国成立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
二、含英咀华
1.下列句子空缺处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 )
①这故事很美丽, ,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
②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 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③我正要凝视他们时, 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 ,
A.幽雅 缕缕 骤然 凌乱 B.优雅 缕缕 骤然 凌乱
C.幽雅 缕缕 突然 凌乱 D.幽雅 滴滴 骤然 零乱
2. “好的故事”的含义不包括( )
A.指绮丽优美的环境 B.指勤劳淳朴的乡民
C.指作者自己所经历的事情 D.指宁静祥和的生活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题目中的“好”即为“美好”,“故事”意为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文中“好的故事曰号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本文以“好的故事”为题,为全篇莫定了明快的感情基调,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执着追求。
B.(第1、2段)开头,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第3-9段)发展,写我”在蒙昽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第10-12段)结局,写“我”骤然惊醒,奇幻的景象消失,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C.第4段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概述水中美景的总体特点。;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说。不只是记忆中的景象,还写了“故事”中的实景。
D.本文写景特点: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現,以写幻象为主,以写实景为辅;展现作者心目中的水乡的奇幻景象,突出其美丽、幽雅、有趣的特点;首尾都点明“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国。只是记忆中的景象,还是没有写“故事”中的实景。
4.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B,灯光渐小,“石油”把灯罩熏得很昏暗,四周鞭炮繁响,烟雾弥漫,是“昏沉的夜”。“我”一边看书,一边蒙眬睡去,“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这里,空气的室息、昏沉,今人厌恶,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射。
C.集中写梦境中的“好的故事”。这故事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飞动起来像“万颗奔星”,幻化无穷,充满生机。
D.故乡绮丽的风光并不是真实的描写,而是梦中的奇想虚化。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
B.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C.全文景物写得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D.全文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流露出一种悲观厌世的情绪。
6.关于本文的语言特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的散文诗是经典之作,其语言也具有精粹、优美、深刻的特点。本篇课文的语言
正是体现了这些特点。
B.第5段写澄碧清新的江南水乡,百花竞放的山野风光,勤劳朴实的农夫村妇,以及萍藻游鱼等,是实写少年时在故乡绍兴所见之景,也是“好的故事”。
C.作者在极短的篇幅中,从多个角度,来展开那种超现实的想象。文章中视觉形象的奇特和丰富令人惊异。
D.“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明快愉悦是它的感情基调。
7..文章的开头描写了“昏沉的夜”,结尾又写到“昏暗的灯光”。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它们不具有的作用是( )
A.影射社会现实。灯光昏暗,夜色昏沉,既是当时作者书房的环境特征,也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影射。
B.渲染沉闷氛国。昏暗的灯光与夜色,渲染出窒息、沉闷的氛国,体现出作者当时的苦闷。
C.文章开头写到的“昏沉的夜”与结尾写到的“昏暗的灯光”之间没有关系,各自独立。
D.与“好的故事”形成对比。书房的昏暗沉闷,与梦境中美丽的风光、和平宁静的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完成题目。
一根善的拐杖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④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人群出奇地安静。
?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1.结合选文具体内容,概括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4分)

2.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4分)
 A.选文标题中的“拐杖”一语双关,既指父亲递给老人的拐杖,也指人们善良品性的精神支柱。
B.选文第⑧段中“轻描淡写地笑笑”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意在表现父亲在救助老人之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C.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与第⑥段“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一句相照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助人的行为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D.选文第?段以议论的表达方式,批判了当今社会部分人的冷漠。
四、文言文阅读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件时观音,多广笔也。 (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1. 解释下列字词:
①使: ②久之: ③工:
④几: ⑤图: ⑥辞: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②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赵广具有怎样的品质?文中哪些文字写出了这种品质?











第六单元 达标检测
六年级 班 姓名:
20. 好 的 故 事
一、集腋成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 D )
A. 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xūn)灯罩(zào)很昏暗。鞭爆(bào)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B.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yáng),靠在椅背上;捏(niē)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C.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jiǎng),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
(zhǎo)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sàn),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D.边缘都参差(cī)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xuē)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 C )
A.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là)奔迸(bèng)的红锦带。
B. 我正要凝(níng)视他们时,骤(zòu)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qī),凌乱,仿佛有谁掷(zhì)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C.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D.大红花和班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如缕缕(lǚ)的胭(yīn)脂(zhi)水,然而没有晕(yūn)。
3.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
A.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sì)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B.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jiāng),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
C.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xuē)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D.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pín),凌乱。
4.下面各句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A )
A.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B.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C.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
D.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一一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5.下列词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经常 偶尔 散步 忽然 B.高兴 喜悦 担心 支付
C.文字 丁香 出色 消散 D.逃离 攀爬 惊醒 摇曳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我们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解析:沧桑: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7.下列句子中,加横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B.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大胆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得淋漓尽致。
C.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战斗在最前战,他们中的感人事迹 (?http:?/??/?www.xuexila.com?/?fanwen?/?shiji?/?" \t "_blank?)不胜枚举。
D.看到电视画面上数百头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解析:“雨后春笋”指春天下 (?http:?/??/?www.xuexila.com?/?shouyou?/?tianxia?/?" \t "_blank?)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事物大量地出现。垃圾是一种废物,不是什么新事物,所以A用错。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不胜枚举:不能一个一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义愤填膺: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心中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难道能否认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吗?
B.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C.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D.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C.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D.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
10. 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②④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D )
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我本来是没有计划 (?https:?/??/?www.5ykj.com?/?Article?/?" \t "_blank?)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D.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解析: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C.“我本来是没有计划 (?https:?/??/?www.5ykj.com?/?Article?/?" \t "_blank?)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12.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A )
A.《好的故事》一文作者朱自清。1918年5月,首次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响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
B.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C.《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周晔,周建人的女儿,鲁迅的侄女。本文选自《鲁迅回忆录(二集)》。课文用一个孩子看伯父的眼光写鲁迅先生,刻画出一个有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形象。
D.《有的人》作者臧克家,选自《臧克家诗选》,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这首诗是臧克家在新中国成立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
二、含英咀华-------阅读《好的故事》一文,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句子空缺处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 A )
①这故事很美丽, ,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
②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 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③我正要凝视他们时, 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 ,
A.幽雅 缕缕 骤然 凌乱 B.优雅 缕缕 骤然 凌乱
C.幽雅 缕缕 突然 凌乱 D.幽雅 滴滴 骤然 零乱
2. “好的故事”的含义不包括( C )
A.指绮丽优美的环境 B.指勤劳淳朴的乡民
C.指作者自己所经历的事情 D.指宁静祥和的生活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C )
A.题目中的“好”即为“美好”,“故事”意为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文中“好的故事曰号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本文以“好的故事”为题,为全篇莫定了明快的感情基调,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执着追求。
B.(第1、2段)开头,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第3-9段)发展,写我”在蒙昽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第10-12段)结局,写“我”骤然惊醒,奇幻的景象消失,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C.第4段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概述水中美景的总体特点。;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说。不只是记忆中的景象,还写了“故事”中的实景。(只是记忆中的景象,还是没有写“故事”中的实景。)

D.本文写景特点:现实之景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現,以写幻象为主,以写实景为辅;展现作者心目中的水乡的奇幻景象,突出其美丽、幽雅、有趣的特点;首尾都点明“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国。
4.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D )
A.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B,灯光渐小,“石油”把灯罩熏得很昏暗,四周鞭炮繁响,烟雾弥漫,是“昏沉的夜”。“我”一边看书,一边蒙眬睡去,“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这里,空气的室息、昏沉,今人厌恶,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射。
C.集中写梦境中的“好的故事”。这故事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飞动起来像“万颗奔星”,幻化无穷,充满生机。
D.故乡绮丽的风光并不是真实的描写,而是梦中的奇想虚化。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D )
A.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
B.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C.全文景物写得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D.全文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流露出一种悲观厌世的情绪。
6.关于本文的语言特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 )
A.鲁迅的散文诗是经典之作,其语言也具有精粹、优美、深刻的特点。本篇课文的语言
正是体现了这些特点。
B.第5段写澄碧清新的江南水乡,百花竞放的山野风光,勤劳朴实的农夫村妇,以及萍藻游鱼等,是实写少年时在故乡绍兴所见之景,也是“好的故事”。
C.作者在极短的篇幅中,从多个角度,来展开那种超现实的想象。文章中视觉形象的奇特和丰富令人惊异。
D.“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明快愉悦是它的感情基调。
7..文章的开头描写了“昏沉的夜”,结尾又写到“昏暗的灯光”。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它们不具有的作用是( C )
A.影射社会现实。灯光昏暗,夜色昏沉,既是当时作者书房的环境特征,也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影射。
B.渲染沉闷氛国。昏暗的灯光与夜色,渲染出窒息、沉闷的氛国,体现出作者当时的苦闷。
C.文章开头写到的“昏沉的夜”与结尾写到的“昏暗的灯光”之间没有关系,各自独立。
D.与“好的故事”形成对比。书房的昏暗沉闷,与梦境中美丽的风光、和平宁静的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现代文阅读
一根善的拐杖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④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人群出奇地安静。
  ?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概括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4分)
参考答案:(1)善良(乐于助人、有担当),因为他扶起一位中暑的老人,并将一支拐杖给了老人。(2)吃苦耐劳(有责任感、勤劳),因为他在摔断了右腿需要休养时,还顶着烈日去发广告单挣钱养家。(3)爱孩子,因为他不让“我”帮他发广告单,督促“我”读书。
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自然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表现了父亲发广告单的不易,为后文老人中暑摔倒的情节做了铺垫。
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参考答案:对比(衬托)。将父亲的焦急与众人的冷漠形成对比(用众人的冷漠反衬出父亲的焦急),突出表现了(衬托出)父亲善良的品质,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佩(赞美)之情。
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B )(4分)
 A.选文标题中的“拐杖”一语双关,既指父亲递给老人的拐杖,也指人们善良品性的精神支柱。
 B.选文第⑧段中“轻描淡写地笑笑”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意在表现父亲在救助老人之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C.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与第⑥段“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一句相照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助人的行为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D.选文第?段以议论的表达方式,批判了当今社会部分人的冷漠。
四、文言文阅读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件时观音,多广笔也。 (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1. 解释下列字词:
①使: ②久之: ③工:
④几: ⑤图: ⑥辞:
①使:派遣 ②久之:时间长了 ③工:善于,擅长
④几,几乎,差不多 ⑤图,画 ⑥辞:推辞,拒绝。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②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赵广具有怎样的品质?文中哪些文字写出了这种品质?
答:赵广具有威武不能屈的优秀品质。文中具体文字: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注释】①选自《老学庵笔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大诗人。②本李伯时家小史:本来是李伯时家的小书童。李伯时,北宋名画家。③每使侍左右:经常让(赵广)在旁边侍侯。
每,常。④遂:就,于是。之:凑音节不译。善:善于,擅长。⑤尤:尤其,特别。工:善于,擅长。⑥几能乱真:差不多能和李伯时的真迹相混。几,几乎,差不多。乱真,模仿得很像,使人不辨真假。⑦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陷贼:落入敌人之手。贼,这里指金兵。⑧闻:听说。使图所掳妇人:让他画抢来的妇女。使:命令。 图,画。掳,抢走。⑨辞:推辞,拒绝。⑩胁:威胁。白刃:快刀。遣:打发。去︰离开⑾实:其实,本来 ⑿乱定:局势平定 ⒀又数年:又过了几年 ⒁乃:于是,就 ⒂士大夫:有地位的知识分子。
【参考译文】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