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
课题:春天的畅想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的表现方式。?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运用绘画、剪纸、书法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自然美、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态度。
学情分析:
1、学生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色彩的基础知识,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些基础;
2、学生课前预习和准备工作做得较为充分。
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景象并应用色彩写生来展现春天。
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表现春天。?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学具准备:?? 绘画相关工具。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知识点复习;
2.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学生聆听《我爱彭阳杏花美》的音乐欣赏家乡彭阳的春天美景,感受春天的气息。?
2.学生概括春天的景色特点。(特点: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春芽、柳絮、花蕾等)?
3.赏析表现春天的艺术作品:(教师展示课件图片,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
(1)梅石溪凫图(中国画 南宋)马远;(在解释凫是指野鸭子的过程中应用放大镜找到野鸭子)
(2)春如线(中国画 现代)吴冠中;(学生解读)
(3)初春(油画 现代 俄罗斯)彼得·季莫菲耶维奇·福明;(学生解读)
(4)春风(雕塑 现代)张德峰;(学生解读)
(5)桥之春(版画 现代) 邬继德;(学生解读)
(6)初春的阳光(水彩 现代)赵云龙;(学生解读)
(7) 桃花谷(油画 现代)王克举。(学生解读)
4.淡彩写生视频学习。(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用相机对各个步骤进行拍照截图)
5.色彩写生过程小结:(结合照片截图对色彩写生过程进行小结)
<一>、观察:确定主体,思考构图;
<二>、起稿:注意取舍,确定构图;
<三>、明暗:整体观察,关系明确;
<四>、上色:用笔自然,层次丰富;
<五>、调整完成。
三、学生活动
(一)、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写生练习(目的:以便教师进行小组指导)
(二)、按照自己确定的表现意图和主题,通过色彩绘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室外写生。(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1.各小组选出几幅优秀作品:(应用多媒体展台进行展示)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五、教师总结
教师总评本课活动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六、下节课学生准备工具
1.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及素材;
2.准备铅笔、彩色画笔及纸张等。
七、课堂教学反思
通过上节课和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并初步了解了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及时的填补了七年级学生色彩知识的缺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但知道了并不代表会用,学生们还需要的大量的反复的进行写生练习,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八、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的选用??本次教学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里面收集了大量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图片、影视资料、文学作品及音乐、歌曲。它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色彩艳丽。它的使用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更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