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 第四单元 4.4 输血与血型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 第四单元 4.4 输血与血型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28 11:2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名言欣赏: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1、心脏壁主要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有什么不同?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温故知新
提出问题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则案例吗?
难求熊猫血,愁煞缺血人。
熊猫血是什么血?血液又分怎样的类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输血与血型。
4.4 输血与血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




目标导航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建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人们在天灾人祸中受伤并大量出血,你如果作为急救医生将怎么办?
止血、包扎伤口、输血等等
输血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血型
成人的血量大约是体重的7%~8%;
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有生命危险;超过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等症状。
目标导学一:血量和输血

17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哲学家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雷兹将250毫升羊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
血型的发现

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以后的试验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1930年,兰德斯坦纳获得诺贝尔奖。
目标导学二:血型

兰德斯坦纳发现自体的红细胞和血清在试管内混合后,不会发生凝集,但从不同个体采集来的红细胞和血清在混合以后,在试管中就发生凝集与不凝集两种情况。这种现象虽然很多人都观察到过,但只有兰德斯坦纳做出了解释,红细胞上有两种特异的结构,在血清中有这种特异性结构的抗体-凝集素,如果它与红细胞上的特异结构相遇,就会产生凝集反应,给人输血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危险 。
红细胞
血清
凝集
不凝集



遇到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
红细胞凝集成团
兰德斯坦纳发现血液有不同的类型,他将它们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这就是ABO血型。
血型:A型、B型、O型、 AB型。

四种血型中的凝集原与凝集素
血型
凝集原
(在红细胞上) A B A和B 无
凝集素
(在血清中)
抗B
抗A

抗A
抗B
B
A
O
AB
血型
凝集原
A型标准血清(含凝集素B)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型标准血清(含凝集素A)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A
A
B
B
O

AB
A和B
血型鉴定

ABO血型系统
是如何定型的?
抗原

A
B
抗体

抗A
抗B
红细胞中含A抗原
血清中含抗B抗体

红细胞中含B抗原
红细胞中含A抗原、B抗原
红细胞中无抗原
血清中含抗A抗体
血清中无抗体
血清中含抗A和抗B抗体



问: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的?

答:是以红细胞上的抗原和血清中抗体的种类定型的。
输血前必须
要做的是什么事?
验血
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会发生凝集反应。
目标导学三:安全输血
输血关系表:
安全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也可缓慢输入少量的A型、B型、O型三种血。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输血时,应以__________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输入少量的________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少量_____或_____血。
O型
A型
B型
输入同型
学以致用

A
B
AB
O
A
B
O
AB













输血关系图
在危急情况下可以异血型输血,此时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中凝集原是否会与受血者血清中凝集素发生反应,造成红细胞凝集。
只有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才输异型血。
O型血者是“万能输血者”;
AB型血者是“万能受血者”
思维拓展
成分输血技术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 。
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1)大面积烧伤患者;
(2)非缺铁性贫血患者;
(3)血流不止者。
提示: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量减少、
贫血可能是因为红细胞量不足、
血小板可以促进凝血、加速止血。
答案:应输入
1)大量血浆;2)红细胞;3)血小板。
注意事项:
1、进行输血为保险起见还要注意:除ABO血型系统,其实还有很多血型分类,Rh 血型系统 、MNS血型系统如果其他血型分类不和也会导致输血反应,因此,需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2、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同型输血为原则

我国何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1998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什么样的人可参加献血?
国家提倡18~55岁符合体检标准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正常成年人血量:
约4800毫升(占体重的7%-8%)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危及生命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
头晕 心跳 眼发黑 出冷汗
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
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



血量和输血
无偿献血意义大
1、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2、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
3、提高用血质量
4、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无偿献血 无尚光荣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人员伤亡惨重,许多人由于失血过多挣扎在死亡线上,全国人民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2008年5月14日上午9时,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全体教职员工涌跃为汶川地震灾区无偿献血
谭维维半夜赶到了血液中心献血!



为向全世界献血者尤其是长期志愿献血者表示敬意,进而唤起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人自觉加入无偿献血,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等作出决定,将发现ABO血型的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生日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日”。

资料卡片
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人,体内新鲜的血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未献血者,其精力更充沛,身体更健康。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于1997年3月第41次无偿献血,以此作为69岁的生日纪念,他常说:献血使自己更显年轻。
献血实例:

献血常识
我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公民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6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次,累计献血量30000毫升。
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捐献血液,拯救生命   红十字会
一点热血助他人,一颗爱心好精神  中国香港
献血是爱·是勇气·是关怀  日本
您将为他们的崇高行为而认识他们  西班牙
一人为众人          瑞士
您能为您的同胞作出的最大奉献是拯救他的生命  
印度尼西亚
光荣属于献血者       前苏联
无偿献血宣传标语口号
输血与血型
血量: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血型
血型的发现者:1900 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
安全输血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成分输血
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课堂小结
1、一个AB型血的人因大量出血,需要输血,他最好接受何种血型的血? (? ?? )
A、 A型???? B、B型??
C、 O型??? D、 AB型
D
检测目标
2、输血的原则是(??? )
  A.O型血的人可以将血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B.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其他任何血型的人的大量血液
  C.应该输同型血  
D.应该输入亲人的血
C
检测目标
3、一个体重为80千克的成年人,他体内的血液总量为( )
A. 5~7.8升
B. 4.5~5.4升
C. 1~1.2升
D. 5.6~6.4升
D
检测目标
4、某一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就会引发生命危险?( )
A.1200~1500毫升
B.800~1000毫升
C.600~700毫升
D.400~500毫升
A
检测目标
5、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是(?? )
A、损失200~300毫升的血液,对人体丝毫没有影响
B、损失的血细胞和营养成分在不久之后会得到补充
C、少量损失血液有助于健康
D、血液的减少可以促进人体造血
B
检测目标
我们已经站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为了实现心中的远大目标,我们正努力拼搏着。成功属于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人。相信自己!
教师寄语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