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试题(提升卷)
(测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怅惘(wǎng) 凫水(fú)?? 潺潺(chán) 磅礴(páng) 脑畔(pàn)
B.燎原(liáo) 归省(shěng) 瞳仁(tóng)??? 脸颊(jiá)? 恣意(zì)
C.褪色(tuì) 怠慢(dài)? 羁绊(jī)???? 糜子(mí)?? 挑衅(xùn)
D.锵然(qiāng) 撺掇(chuān) 晦暗(huì)???? 挑剔(ti)? 斡旋(wò)
2.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请你根据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选出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3分)
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 相关诗句
A.春节???? 贴春联、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C.重阳节?? 登高、赏梅?????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D.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B.《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C.《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B.我反对将儿子送到贵族幼儿园去,希望儿子不毁在优裕的生活环境里,让他从小就具有刚毅、诚实、吃苦耐劳。
C.保障儿童权利是设置儿童节的初衷,这一要义在今天丝毫没有过时,所以仍需要成人时时反思。
D.虽然人生的幕布徐徐拉开,但在少年的眼里,世界和未来都是崭新的充满吸引力的。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②④①③⑤ B.①③④⑤② C.②④⑤③① D.①④⑤③②
6.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莺、燕的动态的描写,将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神来之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4分)
(1)《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旧事重提》,是一本回忆性___________集,主要记录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例如,《_________》,这篇文章就讲述了作者儿时着急去看庙会,父亲却命令他背书的痛苦经历。(2分)
(2)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 余种,其中最具代表住的有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____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丹纳的《艺术的哲学》等。(2分)
二、阅读理解(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含泪奔跑的少年
①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
②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母亲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
③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④进了城,他才知道,城市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母亲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残疾人。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
⑤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⑥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一天,他在招呼人刷鞋时,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玩耍,他心动了。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在和城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通通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在回家的路上。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⑦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看着母亲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的痛。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
⑧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外,其他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点酱油就好了。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
⑨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费15元。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
⑩“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店主催促他。
?“要的,要的,只是……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他吞吞吐吐。
?“明天来吧。”
?“哦,不……我欠你11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他快急哭了。
?“那……”
?“求求你吧……我妈妈她……”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
?“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给你的吧。”店主说,“快些回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
?母亲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了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
(选自《时文选粹》)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写到“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这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B.“城管巡查”导致母亲腿受伤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后文主人公看到城市的“暖”作了铺垫。
C.第⑦段中“他”用手触碰母亲被烧焦的皮肤和水泡,感觉连心的痛。这说明他理解了母亲生活的艰难,也流露出他深深的自责和对母亲麻木、不敢斗争的痛心。
D.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突出,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展现了“少年”艰难成长的历程,也集中体现了文题“含泪奔跑”的含义。
9.请品读文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分析其内涵。(3分)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
10.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4分)
11.文章结尾说“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文中哪些人的言行给少年带来了温暖?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取两处具体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香溪河里桃花鱼
①春天来临,昭君故里,香溪河中,桃花鱼像飘落的簇簇桃花瓣:淡红、洁白……它们铜钱大小,体为四瓣,无头无尾,通身透明,柔软如绸,缓缓张缩,悠然飘荡。游客们惊讶地发现,每当桃花鱼游于溪中,两岸桃花便婆娑起舞,清香扑鼻,形成一道“天下和美”的自然奇观。
②关于桃花鱼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王昭君和亲匈奴前的那年春天,回到归州看望亲人,故土难离,泪流满面,浸透了泪水的香罗帕放入溪中,溪水顿时芳香四溢;串串泪珠落入溪里,竟变成了一群群形如桃花的小鱼。自此,桃花盛开之季,桃花鱼便在香溪河中游来游去,好像和乡亲们一起呼唤昭君的归来。
③1826年《忠州直隶州志》记“桃花鱼淡墨色,形如桃花”;1837年《归州志》记“桃花鱼出香溪河,桃花开时始见,有红、白二种,花落后即无”。可见,古人称其桃花鱼,是因为他们认为此物为桃花花瓣落水而生,不仅形似桃花、艳如桃花,而且与桃花开谢同步。
④然而,桃花鱼真是“鱼”吗?非也。其学名实为桃花水母,被中外科学界称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它是地球上一种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腔肠动物,距今已有6至6.5亿年的历史,比恐龙生存的年代还要早几亿年。
⑤桃花鱼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水质必清纯洁净,拒绝任何污染。因此,其活体十分罕见,极难制成标本,已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号称“水中大熊猫”。
⑥桃花鱼现身之处定然水质无污染,消亡之处定然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桃花鱼的生态检验价值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与昭君和平形象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已经或正在形成积极的对应性社会效应。
⑦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广为分布的9种桃花水母中,有的正濒于灭绝或已经灭绝,有的列入濒危级物种。近年来,桃花鱼又在我国其他地域共计15个市(县)相继出现。香溪河又现“桃花鱼”的消息更令人欣喜:兴山县古洞口北岸区发现了大量珍稀动物“桃花鱼”。这正表明该地域水质污染已经或正在得到有效治理。
(选自三峡旅游网)
12.阅读全文,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桃花鱼的知识呢?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2分)
段落 介绍内容 段落 介绍内容
①② 形体特征、美丽传说 ④ 所属类别、悠久历史、科研意义
③ (1)___________ ⑤⑥⑦ (2)________________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
?
13.文章第②段写美丽的传说有何用意?(3分)
14.第④段画线的句子在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之后,为何还要进一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4分)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⑨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
(1)河中漱广( ) (2)窥深悸魄( ) (3)浚波颓垒( )
16.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2分)
水 非 石 凿 而 能 入 石。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18.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并说说其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7分)
从军行
[唐] 陈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①海:指湖泊。
19.请简要分析诗中“直上”一词的妙处。(3分)
20.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4分)
A B C
山中杂诗[南朝] 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归园田居(其三)[东晋]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塞下曲六首(其三)[唐]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四、根据要求,完成任务。(9分)
21.班级正在开展以“弘扬传统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2)按要求修改下面这则材料。(4分)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芭。【A】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B】比较著名的流行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潮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其中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域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鹜,对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却知之甚少。
【A】处画线句子中语义重复,请修改:?????????????(2分)
【B】处画线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修改:????????????(2分)
(3)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那么,我们中学生该怎样参与保护传统的戏曲艺术呢?(3分)
五、作文。(40分)
22.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③书写工整规范。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试题(提升卷)
(测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怅惘(wǎng) 凫水(fú)?? 潺潺(chán) 磅礴(páng) 脑畔(pàn)
B.燎原(liáo) 归省(shěng) 瞳仁(tóng)??? 脸颊(jiá)? 恣意(zì)
C.褪色(tuì) 怠慢(dài)? 羁绊(jī)???? 糜子(mí)?? 挑衅(xùn)
D.锵然(qiāng) 撺掇(chuān) 晦暗(huì)???? 挑剔(ti)? 斡旋(wò)
【答案】A
【解析】字形的考查。A加点的字注音无误。B项中,“省”应读xǐng;C项中,“糜”应读méi,“衅”应读xìn;D项中,“撺”应读cuān。
2.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请你根据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选出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3分)
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 相关诗句
A.春节???? 贴春联、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C.重阳节?? 登高、赏梅?????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D.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诗词的掌握能力。C项重阳节“赏梅”的习俗有误,应该是“赏菊”。
3.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B.《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C.《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答案】D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D项《灯笼》是以散文的自由笔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B.我反对将儿子送到贵族幼儿园去,希望儿子不毁在优裕的生活环境里,让他从小就具有刚毅、诚实、吃苦耐劳。
C.保障儿童权利是设置儿童节的初衷,这一要义在今天丝毫没有过时,所以仍需要成人时时反思。
D.虽然人生的幕布徐徐拉开,但在少年的眼里,世界和未来都是崭新的充满吸引力的。
【答案】C
【解析】病句修改的考查。A项,不合逻辑,“严防”含有否定的意思,与“不”连用,导致句意与事实不符,应删去“不”。B项,成分残缺,动词“具有”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添加“的品质”。C项,没有语病。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前后不是转折的关系。可删掉关联词。故选C。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②④①③⑤ B.①③④⑤② C.②④⑤③① D.①④⑤③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B项正确,先提出是好事,再引出思考,回答问题后,得出结论。
6.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莺、燕的动态的描写,将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神来之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答案】(1)芳草萋萋鹦鹉洲???(2)烈士暮年???(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萋”“鹦鹉”“莺”“圆”等字词的书写。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4分)
(1)《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旧事重提》,是一本回忆性___________集,主要记录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例如,《_________》,这篇文章就讲述了作者儿时着急去看庙会,父亲却命令他背书的痛苦经历。(2分)
(2)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 余种,其中最具代表住的有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____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丹纳的《艺术的哲学》等。(2分)
【答案】?(1)散文? 五猖会? (2)欧也妮·葛朗台? 罗曼·罗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考查对《朝花夕拾》的阅读理解和对傅雷翻译作品的了解。
二、阅读理解(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含泪奔跑的少年
①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
②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母亲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
③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④进了城,他才知道,城市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母亲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残疾人。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
⑤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⑥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一天,他在招呼人刷鞋时,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玩耍,他心动了。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在和城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通通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在回家的路上。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⑦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看着母亲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的痛。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
⑧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外,其他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点酱油就好了。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
⑨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费15元。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
⑩“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店主催促他。
?“要的,要的,只是……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他吞吞吐吐。
?“明天来吧。”
?“哦,不……我欠你11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他快急哭了。
?“那……”
?“求求你吧……我妈妈她……”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
?“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给你的吧。”店主说,“快些回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
?母亲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了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
(选自《时文选粹》)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写到“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这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B.“城管巡查”导致母亲腿受伤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后文主人公看到城市的“暖”作了铺垫。
C.第⑦段中“他”用手触碰母亲被烧焦的皮肤和水泡,感觉连心的痛。这说明他理解了母亲生活的艰难,也流露出他深深的自责和对母亲麻木、不敢斗争的痛心。
D.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突出,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展现了“少年”艰难成长的历程,也集中体现了文题“含泪奔跑”的含义。
9.请品读文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分析其内涵。(3分)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
10.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4分)
11.文章结尾说“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文中哪些人的言行给少年带来了温暖?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取两处具体分析。(6分)
【答案】
8.C
9.“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写出了少年初到县城的不适应,他感到燥热、陌生、恐惧。“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表现了少年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10.爱护子女;目标远大,意志坚定;勇于担当;自立自强;忍辱负重,吃苦耐劳。
11.①母亲让少年感到温暖。母亲虽然身患重疾,但为了让儿子能够继续求学,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去县城、省城谋生。家庭变故、生活窘迫困顿、高强度劳动、突遭烧伤……母亲毫不退缩,她顽强坚韧,最终帮助儿子实现了“读书的梦想”。无声的母爱是少年一生珍视的温暖。②药店店主让少年感到温暖。少年极度尴尬、无助之时,好心店主的善言善行,既解了少年的燃眉之急,又让他心生暖意,感受到了人生的希望。③“好心的路人”让少年感到温暖。路人的挺身而出,既解救了母亲,又让母亲、儿子在极端痛苦无助时得到了一丝安慰。
【解析】
8.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C项中“对母亲麻木、不敢斗争的痛心”理解有误,这不是文中表现的内容。故选C。
9.此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通常的答题模式是: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的内容+烘托的人物的心情。“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一句属于环境描写,“沉闷的空气”烘托了少年初到城市的陌生和紧张心情,“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表现了少年对家乡的怀念。据此理解作答。
10.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根据本题的要求,必须有内容,有形象特点。(1)母亲带他去城里挣钱上学可以看出母亲爱护子女、自立自强、忍辱负重,吃苦耐劳;(2)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可以看出母亲目标远大,意志坚定;(3)父亲去世后,母亲承担生活的重担可以看出勇于担当。据此理解作答。
1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尾的理解。文章结尾“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中的“暖”有多层意思。首先,父亲去世了,“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县城的生活艰难,但母亲却没有退缩,表现了母亲带给他的温暖;其次,当母亲被火炭烫伤的时候“好心的路人愤怒了”,这是陌生人给予的温暖;还有药店老板“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给你的吧”暖心的话语和举动又是一种温暖。据此理解作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香溪河里桃花鱼
①春天来临,昭君故里,香溪河中,桃花鱼像飘落的簇簇桃花瓣:淡红、洁白……它们铜钱大小,体为四瓣,无头无尾,通身透明,柔软如绸,缓缓张缩,悠然飘荡。游客们惊讶地发现,每当桃花鱼游于溪中,两岸桃花便婆娑起舞,清香扑鼻,形成一道“天下和美”的自然奇观。
②关于桃花鱼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王昭君和亲匈奴前的那年春天,回到归州看望亲人,故土难离,泪流满面,浸透了泪水的香罗帕放入溪中,溪水顿时芳香四溢;串串泪珠落入溪里,竟变成了一群群形如桃花的小鱼。自此,桃花盛开之季,桃花鱼便在香溪河中游来游去,好像和乡亲们一起呼唤昭君的归来。
③1826年《忠州直隶州志》记“桃花鱼淡墨色,形如桃花”;1837年《归州志》记“桃花鱼出香溪河,桃花开时始见,有红、白二种,花落后即无”。可见,古人称其桃花鱼,是因为他们认为此物为桃花花瓣落水而生,不仅形似桃花、艳如桃花,而且与桃花开谢同步。
④然而,桃花鱼真是“鱼”吗?非也。其学名实为桃花水母,被中外科学界称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它是地球上一种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腔肠动物,距今已有6至6.5亿年的历史,比恐龙生存的年代还要早几亿年。
⑤桃花鱼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水质必清纯洁净,拒绝任何污染。因此,其活体十分罕见,极难制成标本,已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号称“水中大熊猫”。
⑥桃花鱼现身之处定然水质无污染,消亡之处定然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桃花鱼的生态检验价值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与昭君和平形象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已经或正在形成积极的对应性社会效应。
⑦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广为分布的9种桃花水母中,有的正濒于灭绝或已经灭绝,有的列入濒危级物种。近年来,桃花鱼又在我国其他地域共计15个市(县)相继出现。香溪河又现“桃花鱼”的消息更令人欣喜:兴山县古洞口北岸区发现了大量珍稀动物“桃花鱼”。这正表明该地域水质污染已经或正在得到有效治理。
(选自三峡旅游网)
12.阅读全文,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桃花鱼的知识呢?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2分)
段落 介绍内容 段落 介绍内容
①② 形体特征、美丽传说 ④ 所属类别、悠久历史、科研意义
③ (1)___________ ⑤⑥⑦ (2)________________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
13.文章第②段写美丽的传说有何用意?(3分)
14.第④段画线的句子在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之后,为何还要进一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4分)
【答案】
12.(1)得名缘由 (2)生态检验价值
13.运用传说交代桃花鱼的由来,使桃花鱼富有传奇色彩,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了人们对王昭君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14.运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桃花鱼出现的年代久远,再与恐龙的生存年代作比较,进一步形象、鲜明地突出了桃花鱼年代久远这一特点。(抓住说明的内容和作用回答即可)
【解析】
1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细读文本可知,第三段介绍了桃花鱼得名的原因。第五段到第七段介绍了桃花鱼的生态检验价值和环境治理意义。
1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说明文中引用民间故事,一般会有介绍说明对象的某种特征,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第二段引用民间故事,交代了桃花鱼的由来,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表达了人们对王昭君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14.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辨析说明方法首先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细读画线句可知,这个句子中出现准确的数字,并把桃花鱼与恐龙的生存年代作了对比,这是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突出准确地介绍了桃花鱼年代久远的特点。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⑨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
(1)河中漱广() (2)窥深悸魄() (3)浚波颓垒()
16.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2分)
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18.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并说说其作用。(4分)
【答案】
15.(1)冲击,冲荡 (2)看,望 (3)大的波浪
16.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17.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18.示例一:“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突出了水流急,水雾大的特点。
示例二:“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突出水流的湍急。
【解析】
15.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河中漱广”翻译为“河中水流湍急”,“漱”意思是“冲击,冲刷”。“窥深悸魄”翻译为“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窥”意思是“看”。“浚波颓垒”翻译为“激流交叠”,“浚波”意思是“激流,大的波浪”。
16.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水非石凿而能入石”翻译为“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所以断句为: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17.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水流交冲,素气云浮”“交冲”意思是“交流冲击”,“素”意思是“白色的”。据此翻译即可。
18.此题考查的是侧面描写的分析。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这篇文章描写的重点是龙门的山和水,写山表现了山的高峻,写水突出了水的湍急。疏通文意之后,可以找出文中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侧面突出描写对象的句子,例如“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一句意思是“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通过写竹筏的速度快来侧面突出水流速度快。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7分)
从军行
[唐] 陈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①海:指湖泊。
19.请简要分析诗中“直上”一词的妙处。(3分)
20.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4分)
A B C
山中杂诗[南朝] 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归园田居(其三)[东晋]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塞下曲六首(其三)[唐]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答案】
19.“直上”一词属于动态描写,使画面充满生机,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全表现在这“直上”二字中。???
20.我选择C。理由:①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②两首诗都写出了环境的恶劣;③两首诗都有“雪”这个意象;④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面貌;⑤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必胜的英雄气概。???
【解析】
19.考查词语的表现力。“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却看不见人,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直上”: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突入人们的眼帘之中。使画面充满生机,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
20.题干要求从内容、情感角度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诗歌的题材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等。《塞下曲六首》与《从军行》都属边塞征战诗。从主题上看,都表现了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面貌。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两首诗都有“雪”这个意象。用皑皑白雪烘托将士们必胜的英雄气概。
四、根据要求,完成任务。(9分)
21.班级正在开展以“弘扬传统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2)按要求修改下面这则材料。(4分)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芭。【A】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B】比较著名的流行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潮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其中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域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鹜,对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却知之甚少。
【A】处画线句子中语义重复,请修改:?????????????(2分)
【B】处画线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修改:????????????(2分)
(3)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那么,我们中学生该怎样参与保护传统的戏曲艺术呢?(3分)
【答案】
(1)示例: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
(2)①删除“约”或者“左右”? ②删除“……”或者“等等”
(3)示例:多渠道地学习传统戏曲知识,做戏曲艺术的宣传员;多参加与传统戏曲有关的活动,亲自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解析】
(1)此题考查了宣传标语的拟写。做好广告(宣传)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练、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广告(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以下三点——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即可。围绕“弘扬传统戏曲”的主题来拟写即可。
(2)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①“约”与“左右”重复,应删去一个。②“……”与“等等”不能连用,应删去一个。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示例:多渠道地学习传统戏曲知识,做戏曲艺术的宣传员;多参加与传统戏曲有关的活动,亲自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五、作文。(40分)
22.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③书写工整规范。
【答案】
例文:
值得珍藏的财富
提到财富,人们往往会想起那一沓沓泛红的纸币,或是那闪闪发光的金币,而我却认为,最值得珍藏的财富源于生活,源于生活中富有诗意的美丽。
当我们看到白鹭纵横的小塘,是否会沉醉于这份美景,而那白鹭纷飞间,便有值得珍藏的财富。我架起一叶小舟,用船桨在平静的水面上勾勒出圈圈浮动的涟漪,穿过莲叶,绕过藕花,嗅着粉色睡莲散发的澄澈清香,任其在鼻尖荡漾,在眼前留下粉云缀鹅黄的剪影。从船头扩散的波浪惊动了嬉戏的群鹭,它们展开洁白的翅膀向天空飞舞,柔软的羽毛掠过我飘散的发梢,也映上我的笑容。白鹭飞扬间引出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诗情画意,这便是值得我们珍藏的财富,那既是李清照筆下的美好诗篇,也是我们的青春与活力。
当我们遥见那初春的小草,是否拂袖而去,而那绿草微泛间便有值得珍藏的财富。漫步于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微风带着细雨拂过我的面庞,春日的空气中混着翻新的泥土气息和花朵细碎的清香,沁人心脾。新生的绿草在远处若隐若现,似身着淡绿色轻纱的舞女在跳动,又似画家用沾了水的画笔在广袤的大地上轻轻扫了几下,似有似无。它们散着柔和的光波,缓缓氤氲在一片春意之中,美好的心绪涌上心头。碧波荡漾的时刻便有了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感,这便是值得珍藏的财富,是韩愈对自然的赞美,对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当我们嗅到一抹花香,是否想去看个究竟?我循香觅去,是断桥边一棵枯老的梅,古老的枝干上堆积着木质的纹理,似老者深邃的皱纹,棕黑色的枝头,几朵雪梅悄然开放,花瓣晶莹而透亮,好像白蝴蝶轻盈的翅羽,又仿佛吸收了雪的精华,显得格外明亮。细柔的花瓣环绕着金色的花蕊,不畏狂风,却借狂风远播它独特的幽香,激动扑满鼻尖,那花香洋溢的瞬间便是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贞,这便是那值得珍藏的财富,是陆游爱国的豪情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活中有多少值得我们珍藏的美丽与诗意,它们恰似一江春水,流入我们的心房,留下串串明亮的痕迹,那便是真正值得珍藏的财富,是那一次次美的体验,是一次次心灵的浸润,还是一次次情感的升华。留下它们,让最美的珍藏成就最美的人生。
柔风荡漾,细雨迷蒙,那珍藏的芬芳仍在远播、留香……
【解析】
作文标题“值得珍藏的财富”。重点是理解好“财富”,说到财富,很多人脑海里立即闪现出丰厚的物质,或大笔存款,或一栋别墅,或一件珍贵的收藏品之类的。当然,如果这类的东西确实具有特殊的意义,也不是不可以写。但如果仅仅是因为它是祖上的遗产,且因其数额巨大或价值不菲,能给自己带来宽裕的生活而值得珍藏,就未免流于俗套了。所以,在这里,这个“财富”可以作一些提升和拔高。也就是说,它不一定要是物质财富,可以是精神财富。比如一本具有特殊意义的书、长辈的一句谆谆教诲、一次惨痛的教训、或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一段终生难忘的感情等。因为其对自己的今后的成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值得珍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