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 科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装扮桌面》
研究者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桌面背景可以设置,掌握设置桌面背景的方法;初步掌握以浏览方式找到相关文件;初步了解数码相机、扫描仪的使用。2、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3、培养初步的审美观,感受学习电脑的乐趣。
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学会设置桌面背景。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设置个性的桌面背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发、引入课题:(3分钟)课前在学生机上广播一系列漂亮、个性化的桌面背景,并伴有轻柔的音乐。学生有序进入机房。师:我看到大家进入教室后都特别的兴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回答。师:同学们看到这漂亮的桌面图片,特别激动,老师电脑桌面上的这幅美丽的图画叫墙纸,是电脑桌面背景。你想为自己的电脑也贴上一张漂亮的墙纸吗?那咱们今天就一起开着美丽行动列车出发吧,把我们的电脑桌面装扮得漂漂亮亮。(出示课题)。[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并产生强烈想了解、学习设置桌面背景的欲望,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美丽行动第一站:设置桌面背景(基础篇)(5分钟)现在是美丽行动列车的第一站:老师看到电脑小能手们跃跃欲试了。知道设置电脑桌面背景的同学,请举手。师:你来给大家示范是如何设置桌面背景的吧。生:示范。师小结:(1)在“桌面”空白处点击鼠标右键,弹出对话框;(2)选择“属性”项,弹出“显示属性”窗口,在“背景”标签处选择喜欢的“壁纸”(课件出示:桌面(空白)右击――属性――背景)。美丽行动列车将在此停留3分钟,请马上开始装扮自己的桌面吧。[设计意图:让操作熟练的同学带着操作有困难的同学一起学习,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三、美丽行动第二站:浏览更多图片进行设置(提高篇)(10分钟)师:看着同学们的漂亮桌面,老师觉得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现在美丽行动列车已出发了,老师有礼物要送给同学,看哪位同学最幸运,请看仔细。(师操作:以游览方式找到图片并设置成桌面背景)是哪位同学,请站起来。你真是幸运的孩子。老师的礼物是以桌面背景的方式送出的。不知,有没有同学仔细观察了老师的操作,请细心的同学到台上边操作边讲解操作过程。生边操作边讲解。师:你真是仔细观察的好孩子,操作…… 。在桌面空白处点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属性”项,在“显示属性”窗口中选择“桌面”或“背景”标签,点击“浏览”按钮,找到桌面上的“精美图片”文件夹,有这么多的图片,怎样才能快速简单地了解到图片内容呢?老师有一个小助手,那就是“查看菜单”中的“缩略图”,这样就可以很快了解到图片内容,然后选择喜爱的图片并以合适的方式设置成桌面背景。现在美丽行动列车已到第二站,将在此停留8分钟,请同学们赶快行动吧。学生尝试,小老师帮助。师:在刚才的操作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汇报。(桌面背景有“居中、平铺、拉伸”三种显示方式)师:那你来设置桌面,并讲解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好吗?师小结:桌面背景有三种不同的显示方式,分别是“居中、拉伸、平铺”,各种方式的效果各不相同。(课件出示:显示:平铺、居中、拉伸)[设计意思:通过教师送礼物的行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观察仔细的学生边学演示操作边讲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对所掌握知识的进行梳理与归纳。设计了长宽比例不同的图片素材,让学生的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平台。]四、美丽行动第三站:在画图中创作作品并设置成桌面背景(创新篇)(15分钟)师:看着同学们兴奋的小脸,老师知道大家对知识掌握得不错。现在我们的美丽行动列车已开到了第三站,电脑王国的小博士听说白鹤小学的同学们学电脑挺认真的,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设计的图画、设置的桌面最有新意,最漂亮。小博士的操作共分成了三个步骤:创伤作品、保存作品、设置成桌面背景。下面请大家仔细看影像。(出示操作影像)师:同学们看懂了电脑小博士的操作吗? 生回答。师:看来将画图中的作品设置成桌面背景,可难不倒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的同学就可以马上动手操作了,操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再看看大屏幕进行学习。咱们可得让电脑小博士看看我们班电脑小能手的水平!学生操作。相机指导学生。[设计意图:将语言童趣化,引入电脑小博士并与学生比试,更大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观看屏幕录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自主学生能力。本环节重在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以此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师:又到美丽行动列车出发的时间了,让我们在旅途中欣赏大家的美丽桌面吧。谁愿意最先将自己的桌面与大家分享,并说说自己的设计吧。学生作品展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展示作品时说说设计意图,创作思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自评、互评、师评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并找到不足。]四、拓展思维,课后延伸:(2分钟)不知不觉,我们的美丽行动列车就要到终点站了,关于桌面背景的设置,电脑小博士可有一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1、周未,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去玩,用数码相机拍了许多漂亮的照片,我想把这些照片设置成桌面背景,怎么办?2、这是我小时候的照片(出示纸质照片),挺有趣的吧。我想把它设置成桌面背景,可又怎么办?师:聪明的小白鹤,请你帮帮电脑小博士吧?生:……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请看(出示课件)这就是数码相机,通过连接线将数码相机与电脑连接,再将照片输入电脑,我们就可以将照片设置成桌面背景了。请看(出示课件)这就是扫描仪,扫描仪可以将纸质图片或照片扫描输入电脑,使用起来就像复印机一样简单,然后再将输入电脑的图片或照片进入桌面背景的设置。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我们不再做详细讲解,家里有数码相机、扫描仪的同学回到家可要进入仔细研究了,到了下堂课我们再将具体方法告诉电脑小博士。[设计意图:由电脑小博士引出数码相机、扫描仪的使用,使拓展知识的提出很自然,让学生带着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设置电脑桌面背景,大家掌握这些知识后,就可以把自己家里的电脑按自己喜爱的样子来打扮了,但在学校机房里,我们不能按自己的习惯随便改变桌面背景。因为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如果都按自己的想法来改电脑桌面背景,机房的电脑屏幕就各不相同显得不整齐,失去了整体美。所以,同学们要有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不能随意更改公共电脑的设置。当然,今天我们为了学习设置桌面背景而更改的设置,这没关系,下课后,老师会让电脑的设置还原的。[设计意图:注意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机习惯与行为。]
反思(含个人教后反思、组内研讨综合意见)
教后个人反思:本课是信息技术操作系统模块中的最后一课,是对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常用设置作初步的了解。从内容上看,教材分为四部分:一、改变桌面背景;二、改变窗口的外观;三、设置屏幕保护程序;四、让电脑帮助我们。我确定改变桌面背景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却深藏着不少的知识点,若单纯为书本上的知识而教,容易背离教学原则,造成学生只会照本宣科,探索和创新能力将受到抑制,因此本堂课的关键是使学生掌握“设置桌面背景”的方法后,能利用“设置桌面背景”的方法进行探究创新,活学活用,将自己喜爱的图片设置成桌面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知识的欲望。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对电脑充满了好奇。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桌面、窗口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灵活使用还不太熟悉。设置电脑桌面背景,对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有着十分诱人的吸引力,操作难道不大,容易获取成功的体验。有部分学生由于家里有电脑,对桌面的设置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提高。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得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求知欲望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是学生自愿、自觉走进想学、要学、乐学境界的阶梯。因此“情境引入”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走进教室,看到漂亮的熟悉的卡通桌面背景,不由轻声惊叹,并产生了一种强烈想了解、学习设置桌面背景的欲望,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下面知识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了使各个单一的操作任务不枯燥,生动起来,我确定了美丽行动列车这一主线。在旅途中有送学生礼物、与电脑小博士比赛等情景,不断地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中,学生精神饱满,大胆尝试,不仅迅速掌握了各个知识点,更是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的创新能力。2、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因而,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共设置了三个知识点、并层层构建不同梯度的小任务。第一个是:设置桌面背景(基础篇),选举一个小老师来讲解;第二个是:通过浏览获取更多图片进行设置(提高篇),通过老师点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第三个是:在画图中创作作品进行设置(创新篇),通过学生的观察,然后进行创新学习。通过任务的设置,学生学习目的性和动手实践性很强,都能围绕着自己的任务去学习,去探索。而教师在学生中只是给以引导和帮助。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每个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也是将来发现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本堂课中,我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设置桌面背景(基础篇)中,老师让电脑小能手示范设置桌面背景,而其他同学刚是认真观察操作,从而学会如何进行设置。在获取更多图片进行桌面设置的过程中,老师以送礼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仔细的观察中学会这一比较复杂的操作。在创作作品并设置成桌面背景这一环节中,老师引入电脑小博士这一虚拟人物,通过观察电脑小博士的操作(屏幕录像)来学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操作步骤进行总结提炼。在整堂课中,老师的操作与讲解都较少,而是让学生在仔细观察中获取知识,学会操作。因为,观察能力是创新活动的开端和源泉,观察是“学者的第一美德”,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敏锐、准确、全面的观察能力。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创作作品并设置桌面背景这一环节,我注重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学习了如何设置桌面背景后,活学活用,在画图创作个性作品设置成桌面背景,又是《画图》的一次综合练习(本学期,三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学习《画图》软件),学生创作的作品相当精美。不断关注小处,联系新旧知识点,诸如“桌面的设置需要鼠标点击在桌面的空白处”、“浏览图片是采用缩略图”等等重点的强调,让学生找到最佳的选取方法,并付诸实践,体验成功。鼓励学生自我展示,让学生实践应用中体验成功。鼓励学生自我展示,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其营造一个自主发挥、自由创造的空 间。在创作作品并设置成桌面背景环节中,一幅幅内容充实,设计巧妙,色彩合理的作品创作成功了,孩子们把它设置成桌面背景,欣赏着。这是他们的学习成果,就让他们尽情的展示吧。在作品展示阶段,学生热情极高,我让学生在展示作品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思路。学生在展示与肯定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间的互评没有得到落实。二、再教后,组内再研讨反思:罗老师:本堂课教学任务层层递进,学生学生兴趣浓。陈老师:整堂课衔接自然,通过设置问题,引出疑问,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学内容整合,综合性强;课堂知识拓展相当有效。刘校长:优点:(1)综合性强,多种技能综合使用;(2)任务层层递进;(3)指导得法,方法多样,如“屏幕录像”软件的使用:;(4)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效果好;(5)注重与小课题结合,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6)课前准备充足,素材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设计不同长宽比例的图片,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议:(1)学生作品展评时,要注重教师的导向性,给学生一定的建议;(2)在“创作作品并设置成桌面背景”任务中,让学生观察电脑小博士的操作后总结步骤,任务较难,设计较为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