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红帽穿上五彩衣
——“画图”入门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信息技术
2、年级:五年级上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单元第2课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 掌握“画图”程序的启动、退出与保存;
② 初步了解“画图”程序的窗口结构;
③ 学会用铅笔、橡皮、填充、取色等绘图工具进行简单绘图;
④ 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渗透美育。
2、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二单元章第一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以学生们都非常熟悉和喜欢的“小红帽”故事为主题,自己动手为她“穿上漂亮衣服”为内容,内容的设计形象直观,灵活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和脑,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种简单有趣的绘图方法,熟悉windows界面的操作方法,并在画图的过程中,把知识的教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好助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这门课程,大家都充满了好奇感,而且在此之前具备了计算机基本操作的能力,并且大家都能熟练控制鼠标,每人至少会玩一种游戏,会浏览计算机作品,所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练练手”,在些情形下设计了本节课。
4、设计思路:
本课以小红帽的故事为主题,教师用一副色彩鲜艳的小红帽走在去往外婆家的森林小路上的图片以及一副没有色彩的原图相对比,从而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所以顺利地引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为“小红帽穿上五彩衣”。在活动过程中采取“自主探究”、“任务驱动”、“创设情境”等方法,以学生的操作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的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问题呈现4’ 教师播放flash—小红帽的故事,同时出示色彩鲜艳的小红帽走在去往外婆家的森林小路上的图片。 任务一:学生们认真观看flash视频,同时发出惊叹声“好漂亮哦” 此环节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 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
同时出示一张没一点色彩的原图,教师示意:哪张漂亮?想不想用计算机为小红帽穿上和前面一样漂亮的衣服呢? 任务二;学生们踊跃回答问题,都表示第一张图要漂亮,同时表现出自己动手为小红帽“穿上漂亮的衣服”的欲望。
二、新授:启动“画图”程序、认识窗口结构8’ 一、启动“画图”程序1、师:“画图”软件在“程序”的“附件”里面,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打开画图软件呢?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2、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教师强调:他和自己的操作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3、学生演示完后,教师再屏幕广播flash视频——认识窗口(启动),让学生们再次认识画图,教师并做简单介绍。二、认识窗口1、师:与“我的电脑”窗口比较,“画图”软件窗口有哪些组成部分?(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画图” 程序窗口如下:2、教师请一位学生在自己座位讲解,利用屏幕转播让其他学生观看他的操作。3、继续播放flash视频——认识窗口,让学生在自己摸索过后进一步熟悉画图窗口 任务三:、学生动手操作:打开“画图”软件;任务四:一位学生上台展演;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和自己的操作有什么不一样。任务五:学生自己打开“画图”程序和我的电脑,认真观察两者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们都觉得很好奇,让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集中。 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窗口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颜料盒、状态栏。让学生体会多媒体教学的妙处:自己的作品不需要上台就可以让大家都能学习。真棒!
三、探索新知20’三、探索新知三、探索新知 1、师;认识了窗口之后,下面同学自己尝试打开“d:\作品样例\我是小红帽.bmp”和“d:\作品样例\穿上五彩衣.bmp”注:在之前欣赏课上就已经传授过.bmp表示图片文件。2、师;请观察两副图片的不同点。3、请同学们给小红帽穿上五彩衣、画上嘴巴、鼻子及水果篮里的水果。(老师教室里巡视,并有提问,比如我想把图纸放大或缩小,怎么办?② 大家把鼠标移动到其中任何一个工具的按钮上,并且稍加停留,你会发现什么?(教师让举手的学生依次指明工具名称;然后出示一张工具箱图片,随机挑选工具,以“开火车”方式让学生指出工具的名字。)③大家从中文意思就能明白各个工具按钮的作用了,请问小红帽的鼻子嘴巴要用哪个工具画啊?(注:如果要想完整地画好这幅,我们需要一定的绘画功底及对“画图”工具的熟练掌握)④如果你画得不好要重画呢?需要用到哪个工具呢?⑤这跟我们美术课上的画画哪个好玩些呢?为什么呢?⑥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怎么用各种画图工具来小红帽的鼻子和嘴巴,但是“小红帽”还是不漂亮,因为她的衣服都没颜色,我们怎么样才能给她穿上五彩衣呢?强调:怎么给图片填上颜色呢?这是个难点,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先演示:选择“用颜色填充”工具→设定颜色→鼠标单击要填充颜色的部位;选择其他工具→设定颜色→鼠标画图;颜色设定的操作方法:鼠标单击左键选择前景色,鼠标右击选择背景色(一定要重点强调,同时播放相对应的flash视频以让学生印象深刻)。4、教师巡视指导,并展示优秀作品,并进行简单点评,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 5、画好一幅图画后,应该把它保存起来,便于以后欣赏或修改。怎么保存呢?请同学们自己看教材23页的操作步骤动手做一做。记住,要注意按步骤操作,否则画好的画容易被计算机忘记哦!6、请保存好图画的同学说说看,你给自己的画图文件起了个什么名字?(教师指定学生回答,并提醒学生注意:文件的名字应该有意义,方便查找和管理。)展览7、师:如果我不想画画了,那怎样来退出这个“画图”程序呢? 任务六:学生们打开“d:\作品样例\我是小红帽.bmp”任务七: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有些东西甚至连篮子里少了水果都发现了。任务八:同学认真画起来。根据自己实践与老师提问进行自我学习。任务九:(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让举手的同学回答,并总结三个控制画布大小的控制点的操作技巧。)任务十:学生们会跟着我的提示把鼠标移动到其中任何一个工具的按钮上,所以马上就能得出答案。学生齐答:铅笔工具。学生先自己动手尝试,再举手回答问题;是橡皮工具。大家都踊跃回答,各抒己见。学生马上行动,尝试给小红帽的衣服填上颜色。学生马上发现窗口下面五颜六色的颜料盒,心中都明白是用这个工具填上颜色,但是具体怎么操作还是非常模糊。所以此时教师一定先讲解再让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看。学生都积极地要求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自主练习(并提醒学生注意:第一次保存时文件名是什么?)学生在自己机子上展演:单击“文件(F)”菜单,出现下拉菜单后,找到“退出(X)”命令,单击它。 此项内容虽然之前没教过,但是由于此知识点容易,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总结三个控制画布大小的控制点的操作技巧。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醒学生同时注意观察状态栏上的变化。让学科与学科能够统一起来,比较各自的优点,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各学科要整合的目的。学生的举动说明自己的作品都想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赞赏的心理。学生自己看书完成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提问为辅,以“任务驱动”及“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习内容灵活具体地展开
四、拓展与提高5’ 1、师:这副图全部完成好了吗?剩下的内容就请同学回家后继续完成。这是今天的作业之一。2、展示一些更复杂、漂亮的图片,让学生回家后再完成,这是今天的作业之二。 学生都非常羡慕,恨不得马上就能画出这么漂亮的一副画。 目的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对提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五、课堂总结3’ 教师:本节课同学非常棒,你利用了“画图”程序相对应的工具给灰色不起眼的小红帽穿上五彩衣,变得漂亮极了!而不是美术课上的水彩笔哦!在此过程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画图”软件,认识了里面的“工具箱”、“颜料盒”,学会了怎样进入与正常退出“画图”窗口,以后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画图”软件里的更多功能。 情感升华。 整节课在讲述时,力求语言之简捷,意在起抛砖引玉之功效,极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发挥、去创新。
四、教学反思
画图是Windows自带的一个小软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点也没错。这个软件看似简单,但如果能巧妙使用,它将呈现你意想不到的功效。在上完这一课后,我仔细地反思了下,发现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成功之点:
1、利用学生都非常喜欢的小故事为主题,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因此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
2、教师通过网络教室软件实现演示法,使教学更加直观、清晰。教师的操作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上,学生可清楚看清每一步操作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手边的鼠标、键盘模仿,实现了分层次教学的思想,也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同时这样讲解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了本课基本要求。
3、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知识讲解,把主动权完全交由学生,培养了学生足够的自学能力。同时会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习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能力。
4、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把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表、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呈现,改善了传统教师枯燥的板书和讲解,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又合理保证了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能使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协调发展,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单纯师生交流之外非常重要而有益的补充。
当然,我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最后的提高练习有点仓促。拓展与提高的设计如果能够在课堂完成可能效果会更好,所以在时间控制方面得再细细地斟酌。
2、教学中采取了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创设情境等方法。信息技术的课程虽然是学生们非常感谢兴趣的课程,但是如果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效果会更好。
3、要加强知识与生活,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各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会提高知识传授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注意这点,才会让学生觉得学起来有用有价值。
4、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有些同学还没反应过来,所以可以考虑请小组长帮忙,但同时要考虑时间。
整节课学生的气氛非常活跃,让我体会最深的是:信息技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所以要加强学生们自我动手能力,但是还是有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