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
一、化学
化学是在 、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______________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1)定义: 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常见的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胆矾的研碎、汽油挥发等。
2.化学变化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_______________。
(2)基本特征是 ,常表现为 、 、 等。化学变化中还有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 、 、 等。
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闻气体气味的操作方法
闻气体的气味时要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4.物质的用途
水和二氧化碳能灭火,乙醇(俗称_________)可作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物质的这些用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答案】
一、分子、原子 变化规律
二、1.(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
2.(1)生成其他物质的 化学反应
(2)有其他物质生成 颜色改变、生成沉淀、放出气体 吸热、放热、发光
三、1.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
3.用手轻轻地在瓶口煽动
4.酒精 物质的性质
重点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对比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举例
水结冰(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铁生锈(物质的成分发生了变化)
区别
没有生成新物质
生成了新物质
微观实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微粒的运动速度或微粒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旧分子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常伴有的现象
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
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爆炸、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是有些现象的发生也并不是就意味着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这些现象的发生,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铵溶于水吸热;水的沸腾;氧气变为液态后变为淡蓝色;银白色的铁块,粉碎后变成黑色的铁粉;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有氢氧化钙析出;车胎、锅炉、气球等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的常见形式
(1)状态的改变,即物质固、液、气三态的变化。
(2)形状的改变,如矿石粉碎,铁铸成锅,玻璃破碎等。
(3)位置的改变,如物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冰糖、食盐的溶解,酒精的挥发。
(4)能量的改变,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等。
(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高粱酿造食醋 B.焚烧垃圾发电
C.铁矿石炼铁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答案】D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不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2019·北京)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沸点
【解析】化学性质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密度、沸点均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
【答案】C
三、区分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有结果,是性质的具体体现;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般是不受外界影响。性质在变化的基础上带有结论性的描述,往往有“可以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容易”、“是┄”、“会或不会”等字眼。
木材能够燃烧,描述的是性质;木材正在燃烧,描述的是变化
下列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水结冰 B.白磷易自燃
C.炸药爆炸 D.酒精易挥发
【答案】B
四、性质、变化、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但这不是唯一的。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类别—用途”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性质
类别
用途
A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化学性质
制作叶脉书签
B
液氮气化时会吸热
物理性质
用作保护气
C
生石灰遇水放热
物理性质
用作干燥剂
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化学性质
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答案】A
基础训练
1.下列现象中,能用于判断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火星四射 B.放热 C.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减少
2.(2019·广州白云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石墨作电极 B.用金刚石作玻璃刀的刀头
C.粮食酿酒 D .用铁锅炒菜
3.(2019·北京平谷二模)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其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有
裁剪、制胎
铜板裁剪敲打并焊接成胎体
掐丝、粘丝
铜丝掐成图案并粘在胎体上
点蓝、烧蓝
釉料点涂在图案中并烧制
磨光、镀金
制品打磨光亮并用火镀金
其工艺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裁剪 B.掐丝 C.烧蓝 D.磨光
4.下列能量的转化中, 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来
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 B.水力发电
C.燃烧天然气做饭 D.电取暖器取暖
5.(2019·上海杨浦二模)关于银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银白色固体 B.不易与氧气反应
C.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良好的延展性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石墨作铅笔芯
C.用铜丝作导线 D.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能力提升
7.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氧气能助燃 B.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C.氢气用作燃料 D.用二氧化碳灭火
8.(2019·北京怀柔二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易升华 B.浓盐酸易挥发
C.甲烷能燃烧 D.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9.下列变化一定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和田玉雕刻玉件 B.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了一层白膜
C.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 D.爆炸
真题练习
10.[2019·重庆B] “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裂 B.轮胎变瘪
C.燃油燃烧 D.座椅摇晃
11.[2019·雅安] 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B.难溶于水
C.淡黄色固体 D.熔沸点低
12.[2019·安徽] 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混合 B.成型
C.晾干 D.烧结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答案】C
【解析】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C。
2.【答案】C
3.【答案】C
【解析】A、铜板裁剪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掐丝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烧蓝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磨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C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B、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C、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D、电取暖器取暖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选C。
5.【答案】B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B、不易与氧气反应,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C、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D、良好的延展性,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B。
6.【答案】D
【解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石墨作铅笔芯利用了石墨是黑色且硬度很小的物理性质;用铜丝作导线利用了铜有良好导电性的物理性质;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利用了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的化学性质。故选D。
能力提升
7.【答案】B
8.【答案】C
【解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干冰易升华,只发生状态变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B、浓盐酸易挥发,没有化学变化发生,是物理性质;C、甲烷能燃烧生成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水,发生化学变化,是化学性质;D、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没有新物质生成,由物理性质决定。故选C。
9.【答案】A
【解析】A、雕刻玉件,只是玉石的外观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一定属于化学变化;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大多数是化学变化,例如燃料燃烧发光放热属于化学变化;D、爆炸大多数是化学变化,例如燃气爆炸、火药爆炸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真题练习
10.【答案】C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玻璃破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轮胎变瘪,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燃油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座椅摇晃,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C。
11.【答案】A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属于化学性质;B、难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C、淡黄色固体,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D、熔沸点低,熔点,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A。
点睛:物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等。
12.【答案】D
热点搜索
人造假鸡蛋
人造假鸡蛋不是鸡生的,而是人“生”的,但表面上几乎与鸡生的并无二致。这种人造假鸡蛋的主要成分为各种化学物质: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少量石膏,蛋清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淀粉、凝固剂、色素等化学物质,蛋黄由色素和树脂制成。虽然与真鸡蛋十分相似,但是这种化学成分拼凑而成的假鸡蛋根本没有任何营养价值,有些甚至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打氨基酸可提高考试成绩吗
一些地区的高三学生去挂吊瓶打氨基酸,据说是为了“补充能量”,备战高考。其实静脉滴注氨基酸、吸氧,都只有在出现对应的医疗适应症时才应使用。对健康的人来说,这些不但无助于提高考试成绩,使用不当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氨基酸来自食物中的蛋白质,正常的食物摄取就能满足人的需求。
胶原蛋白的“马甲”
胶原蛋白本质上是蛋白质,但是它作为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很低。不过,它行走江湖靠的不是营养价值,而是不同的包装。穿上不同的“马甲”,它就具有了不同的卖点。最“高贵”的“马甲”是阿胶,穿上了“阿胶”这个“马甲”,它就成了“美容圣品”、“补血佳品”,具有各种神奇的功效。名声最差的“马甲”就是明胶了,虽然营养价值有限,它却有优越的加工性能,在食品中,它的一大用途是增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