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下语文《9.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4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三下语文《9.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47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8 06:54:0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7张PPT)

教学课件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下册

《元日》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会认“屠、苏”2个字,会写“符”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整体感知——我会读、我会写



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元日:
一岁除:
屠苏:
曈曈:
农历的大年初一。
一年已尽。除,去。
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深入探究
说说过年时,你都知道什么习俗?
放鞭炮,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吃年夜饭,喝洒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深入探究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深入探究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深入探究
“爆竹” “屠苏酒” “桃符”
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课堂小结
王安石的其他诗作。
拓展延伸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了解其他有关春节的习俗。
新课导入
春天的美景不只有花团锦簇,也有绵绵细雨。清明时节的绵绵细雨给诗人带来了不少愁思,让我们从《清明》中感受一下!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会认“魂、酒”等3个生字,会写“魂、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hún
jìǔ
整体感知——我会读、我会写





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我会读、我会写

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 酒 借 何”都是左窄右宽,“牧”左右等宽,“欲”左宽右窄。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雨纷纷:
断魂:
细雨绵绵不绝。
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清明
【唐】杜甫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深入探究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深入探究
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
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
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凄迷哀伤。
深入探究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深入探究
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
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还要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酒店,心里更加烦闷。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课堂小结
杜牧的其他诗作。
拓展延伸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板书设计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并默写全文。2、写一下清明时节还有哪些美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新课导入
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学习这篇古诗。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认识“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xiōng
整体感知——我会读、我会写



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bèi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九月九日:
山东:
登高:
茱萸:
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此处指华山以东。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
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深入探究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深入探究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深入探究
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课堂小结
王维的其他诗作。
拓展延伸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 /为异客,
每逢/佳节/ /倍思亲。
遥知/兄弟/ /登高处,
遍插/茱萸/ /少一人。
布置作业——课堂练习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并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