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3-28 08:4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美术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术是创作性劳动”中第一课,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装饰画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居室装饰的艺术形式,学生对这一美术领域并不陌生。它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确立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
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
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艺术
创作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
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与理念
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引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四、教学准备:
?
1、教师准备:课本(课件)、相关图片
??
五、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来制定。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




提问:你认为美术作品和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伴随着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景物。
让学生欣赏回答,从而导入新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通过以提问直观演示引出课题的方式,能够创设良好的情感基调,引发学生的生活感受。为本课的展开作好铺垫。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






以“黄河大合唱” 的播放让学生感受气氛,思考:除了音乐那能不能用画笔来描述历史呢。
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思考讨论:
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表现怎么样的心理。
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
启发引导






师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书上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
夸张变形的手法)。思考:《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
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献,引导学生树立积
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带着问题读作品,学会欣赏和分析,提高总结和表达能力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讨论: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带着问题读作品,学会欣赏和分析,提高总结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任何美术创作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一些作品我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但它们都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二创作出来的。美术创作室一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性的劳动,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和生活内涵。
通过课后总结思考提高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装点我们的生活。大家要注意自己的创作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流畅的、灵活的、独特的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想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用画笔描述历史
二、用画笔描绘战争
三、因材施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