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电子板报

文档属性

名称 如何制作电子板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0-11-20 09:12:00

文档简介

《如何制作电子板报》说课稿
衡东县第一中学 单文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衡东县第一中学的单文红,我今天说课题目是《如何制作电子板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处理、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让我对教材作一个简单分析:本节课的内容节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部分第三章第二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内容,本节的内容是进一步要求学生学会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尤其是要学会利用Word对文字、图片素材等进行综合排版设计,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并制作成电子板报。这就是本节教材内容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我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高一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初中学校,对计算机的认识和操作水平差异较大。但通过前面一些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但对于网络的信息,文本信息,图片信息,如何加工制作成完整的作品,以及设计美观的版式,漂亮的版面,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实现。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情之后,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目标分为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掌握在Word中设计排版,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及文本框的使用,图片的插入与设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对文本综合加工与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地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中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操作技巧,并运用这些技能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美化。
本节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地表达主题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在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分析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后,就是对教法的处理:本节课我主要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点拔引导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入和布置任务时运用;案例分析法让教学更为直观,在分析板报时运用;演示教学法具有直观性、步骤清晰,在讲授电子板报制作的常用技能时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学生操作实践时运用;点拨引导法有利于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学生普遍存在的困难,在点评学生作品时运用。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以下七个环节进行教学。
首先是设问引入新课,教师先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街上的海报和宣传栏,可是你们知道那些海报或宣传栏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其实它们很多是电脑设计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如何用电脑制作漂亮的海报或宣传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个设问激起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是引导学生欣赏电子板报作品,通过投影,我展示了一幅全国获奖的优秀电子板报作品给学生观赏,让学生对制作电子板报的基本要求有初步的认识,如:整体版面布局合理,文字、图片、色彩搭配协调,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等。
在欣赏优秀的电子板报后学生对学习制作电子板报的兴趣更浓了,这时以一个简单的电子板报“走进一中”为例,介绍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流程,即: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评价修改五个环节。
在这五个环节中,制作电子板报时常用的操作技能是本节课讲授的重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设计版面、艺术字的插入和设置、文本框的插入和设置、图片的插入和设置四个方面逐步讲解、演示、分析,学生观摩、思考并实践操作,掌握各个操作要点。在这一环节中,设计版面、艺术字的插入和设置、文本框的插入和设置三种技能以教师演示教学为主,图片的插入和设置方法与艺术字的插入和设置方法大同小异,因此,图片的插入和设置这一技能的掌握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学生在基本掌握了制作电子板报的操作技能后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分组合作,完成作品。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再别康桥》诗歌,教师播放《再别康桥》音乐MV,创设情境氛围,然后教师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六人一小组,在网络上搜索有关徐志摩的资料,通过合作探究,设计制作电子板报作品《徐志摩其人其诗》。
学生完成作品制作后就是作品展示与点评,我选择了几个作品并给出参考评价表,组织、引导学生从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然后我做小结点评。在这一环节中,加强了学生鉴赏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最后是课堂延伸,在下课时教师布置任务,请学生制作一幅校运会的宣传海报,并上传至校园网。让学生课后完成海报的制作,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从基础出发,落到实处,学生对电子板报制作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技能都掌握得很好。我认为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学科有机整合,润物无声,比如在分析 “走进一中”的电子板报范例,让学生了解电子板报的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这体现了与德育的整合;又如在分组合作完成作品时,引导学生背诵《再别康桥》,让学生搜索徐志摩的有关资料,体现了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第二个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让学生自主探究图片的插入与设置的操作方法,又如作品点评时,让学生按照参考评价表要求对他人作品点评,他们见仁见智,气势活跃,这些充分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
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掌握情况也参差不齐,这些也是我今后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注意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如何制作电子板报》说课稿
衡东县第一中学 单文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衡东县第一中学的单文红,我今天说课题目是《如何制作电子板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处理、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来谈谈对本节课的教学,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节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部分第三章第二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内容,本节的内容是进一步要求学生学会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尤其是要学会利用Word对文字、图片素材等进行综合排版设计,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并制作成电子板报。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word中的艺术字、图片的插入与设置及文本框的使用方法,并了解电子板报作品的参考评价要素。
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高一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初中学校,对计算机的认识和操作水平差异较大。但通过前面一些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有一定文字处理能力,但对于网络的信息,文本信息,图片信息,如何处理成自己的信息,设计成美观的版式,漂亮的版面,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实现,因为他们还缺乏必要的Word排版技术,同时对版面设计原则也还缺乏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层面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掌握在Word中设计排版,艺术字的设置及文本框的使用,图片的插入与设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互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地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中对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操作技巧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和美化。
本节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地表达主题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教法处理:本节课我主要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案例学习、任务驱动、点拔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开始时运用;案例学习让教学更为直观,在分析板报时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学生操作实践时运用;点拨引导教学法有利于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学生普遍存在的困难,在点评学生作品时运用。
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的整体思路是:首先设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内容——电子板报设计。观赏他人作品,拓展学生设计视野,教师讲解Word中操作的基本知识点,然后分组合作完成一个电子板报的制作,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借鉴和创新精神。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个环节是设问引入新课,教师先提问:“同学们,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街上的海报和宣传栏,可是你们知道那些海报或宣传栏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其实它们很多是电脑设计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如何用电脑制作漂亮的海报或宣传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第二个环节是欣赏板报作品,在这一环节中,展示一幅优秀的电子板报作品给学生观赏,让学生对电子板报有初步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点燃学生心中对制作电子板报的渴望。
第三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分析电子板报的制作流程,以“走进一中”电子板报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电子板报包含的信息元素,介绍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流程,充分了解电子板报的构成。
第四个环节是操作技能讲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子板报制作的常用操作技能,从设计版面、艺术字的插入和设置、文本框的插入和设置、图片的插入和设置四个方面逐步讲解、演示、分析,学生观摩、分析并实践操作,掌握各个操作要点。
第五个环节是分组合作,完成作品,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再别康桥》诗歌,教师播放《再别康桥》音乐MV,创设情境氛围,然后教师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六人一小组,在网络上搜索有关徐志摩的资料,通过合作探究,设计制作电子板报作品《徐志摩其人其诗》。
第六个环节是作品展示,点评板报,教师选择几个作品并给出参考评价表,组织并引导学生从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然后教师点评。在这一环节中,加强学生鉴赏的能力,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第七个环节是课外延伸,教师布置任务,请学生制作一幅校运会的宣传海报,并上传学校校园网。让学生课后完成海报的制作,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从基础出发,落到实处,学生对电子板报制作的基本要点和操作技能都掌握得很好,尤其令我满意的是学生对作品的点评,点评时同学们都很活跃,讲评既切中要点又有一定的艺术性。当然,学生的作品也难免会有缺点,比如文字大小设置不当、图文搭配不是很协调、版面设计不太合理等,这些与学生美术功底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这节课我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不局限于某一类作品,所需材料也让他们自己准备,这样他们既用到了前面搜索下载的知识,也避免了作品的单一化。当然,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参差不齐,这些是我今后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注意的。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共15张PPT)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如何制作电子板报
说课教师 单文红
单 位 衡东县第一中学
6
教 材 分 析
1
学 情 分 析
2
3
教 学 目 标
5
教 学 过 程
4
教 法 处 理
4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节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部分第三章第二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内容,本节的内容是进一步要求学生学会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尤其是要学会利用Word软件对文字、图片素材等进行综合排版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高一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初中学校,对计算机的认识和操作水平差异较大。但通过前面一些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对于网络的信息,文本信息,图片信息,如何加工处理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以及如何设计美观的版式,漂亮的版面,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实现。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WORD中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操作技能,并运用这些技能制作作品。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地表达主题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掌握在Word中设计排版,掌握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word对文本进行加工与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我主要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点拔引导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同学们,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街上的海报和宣传栏,可是你们知道那些海报或宣传栏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其实它们很多是电脑设计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如何用电脑制作漂亮的海报或宣传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
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流程:①确定主题②收集与选择素材③设计版面④制作作品⑤评价修改
课堂任务:
分组合作,设计制作《徐志摩其人其诗》电子板报作品。
教师选择几个作品并给出参考评价表,组织并引导学生从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然后教师点评。
学生课堂作品一
学生课堂作品二
布置任务,让学生制作一幅校运会的宣传海报,并上传至校园网。让学生课后完成海报的制作,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科有机整合,润物无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掌握情况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