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盐 化肥》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电子数
D.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物质是酸溶性
2.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Zn Cu 加足量的盐酸,过滤
D FeSO4溶液 CuSO4溶液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3.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FeCl3、 CuSO4、 NaCl B.BaCl2、MgSO4、NaOH
C.CaCl2、NaNO3、Na2CO3 D.K2SO4、NaNO3、NH4Cl
4.向盛有某液体的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如图1),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2的是( )
A.烧杯中的物质:H2SO4和CuSO4溶液,x溶液:NaOH溶液
B.烧杯中的物质:NaHCO3和NaCl溶液,x溶液:稀盐酸
C.烧杯中的物质:镁铝合金,x溶液:稀盐酸
D.烧杯中的物质:稀盐酸和稀硫酸,x溶液:Na2CO3溶液
5.如右图所示,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
A B C D
X MnO2 CaO NaHCO3 NH4NO3
Y H2O2 H2O HCl H2O
A.A B.B C.C D.D
6.下列离子能在pH =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 、Cu2+、SO42- B.Ba2+、Ca2+、OH- C.Ag+、Mg2+、Cl- D.NH4+、K+、NO3-
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AgNO3溶液与NaNO3溶液
分别滴加稀盐酸,振荡,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纯铝和硬铝
将两者相互刻画,比较硬度
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观察木条能否复燃
A.A B.B C.C D.D
8.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山东,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努力。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C.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
D.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9.物质的俗名、学名与化学式均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水银 银 Ag B.烧碱 碳酸钠 Na2CO3
C.生石灰 氢氧化钙 Ca(OH)2 D.胆矾 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10.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氯化钡和碳酸钾 B.盐酸和碳酸钠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氢氧化铁和硝酸
11.下列做法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12.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
A.H2SO4 Na2CO3 NaCl CuO B.H2O Ca(OH)2 HCl Na2SO4
C.H2SO4 NaOH Na2CO3 Fe2O3 D.NaOH H2CO3 NaCl CO2
二、实验题
13.“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反应依次发生。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A~H各装置中分别盛放的物质为:A.稀硫酸;B.锌粒;C.3% 溶液;D.;E.某溶液;F.某块状固体;G.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H.足量澄清石灰水。
(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E、F中的物质可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1/3 体积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如图 A),盖好盖子,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
(1)小华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认为上述实验现象无法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已反应,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针对小华的质疑,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 B 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传感器测量B装置中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
①首先检查 B 装置气密性。图像 C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同学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两个相同的锥形瓶中收集满 CO2,通过注射器分别向瓶中注入同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图 D 是实验中同学们用传感器测得的锥形瓶内压强变化情况,其中表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内压强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____(填“Ⅰ”或“Ⅱ”)。
(3)为进一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小宁向变瘪的塑料瓶中注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 生,塑料瓶又重新鼓起。写出加入盐酸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现有一包不纯的Na2SO4固体,可能含有Fe(NO3)3 、CaCO3、NaCl、MgCl2、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
(2)取固体A,加入足量稀HC1,固体完全溶解,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__,一定含有__。
(3)取少量滤液B,滴加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__。
(4)另取少量滤液B,先滴加过量______溶液,静置,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还含有NaCl。
16.A~E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物质,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成分,B俗称烧碱,C是红色固体粉末,D是通常时密度最小的气体,它们之间的相互或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物质化学式:D为_____。
(2)按物质分类,B属于_____(填序号)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A可用于金属除锈,写出A与C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E可用作洗涤剂,E与A反应时现象为_____。
17.某同学用: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钠九种物质玩拼图,其相邻的任何两种物质间均能发生反应或转化,F为红色固体,I用于中和酸性土壤,B为大理石主要成分。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I_____。
(2)两拼图片的物质反应后溶液变为黄色,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类型),C→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计算题
18.超市卖的纯碱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取15 g?纯碱样品,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 _ 。(写化学式)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多少?
19.氯化钙钾石的化学式为KCl·xCaC12(x是CaCl2的系数)。它是一种天然的钾肥,溶于水后得到K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氯化钙钾石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18.55g加水完全溶解得到K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a2CO3与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图中AB段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
(3)18.55g氯化钙钾石样品中:
①CaCl2的质量是______g;
②KCl的质量是____g;
③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4)所用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最后一问要求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D 4.A 5.D 6.D 7.B 8.B 9.D 10.C 11.B 12.C
1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稀盐酸 石灰石(或其他合理答案) 置换反应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14.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也会产生类似现象 先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然后保持活塞不动 Ⅱ Na2CO3+2HCl=2NaCl+H2O+CO2↑
15. Fe(NO3)3 Ba(OH)2 CaCO3 MgCl2 Ba(NO3)2
16.H2 B 6HCl+Fe2O3=2FeCl3+3H2O 有气泡产生
17.CaCO3 Ca(OH)2 Fe2O3+6HCl==2FeCl3+3H2O 复分解 Na2CO3+Ca(OH)2==CaCO3↓+2NaOH
18.(1)NaCl;(2) 70.7%(3)16.1g
19.Na2CO3+CaCl2=CaCO3↓+2NaCl CaCl2已完全反应,且Na2CO3溶液过量 11.1 7.45 21.0% 10%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