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9·廊坊高一期末)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 )
A.三角贸易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商业危机
解析: 材料只提到美洲、欧洲不能得出三角贸易,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结合所学得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业革命,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不能得出价格革命,故C项错误;商业危机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前,故D项错误。
答案: B
2.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 )
A.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B.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
C.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 D.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
解析: 根据题目中“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并未提到基督教,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航海技术的应用对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航海家,故D项错误。
答案: C
3.下图是《帝国兴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帝国最可能是( )
《帝国的兴衰》目录(部分)
第六章 帝国的衰落
一 太多的“追求”和太大的花费
(一)力不从心
(二)入不敷出
二 经济危机
(一)毁灭性的经济政策
(二)难以解决的经济难题
(三)封建特权横行与经济凋敝
三 欧洲其他国家的竞争
(一)在美洲和大西洋上的竞争
(二)在东方的竞争
A.荷兰 B.西班牙
C.英国 D.意大利
解析: 荷兰的衰落是由于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不是由于太多的追求,故A项错误;西班牙是由于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导致西班牙的衰落,西班牙的衰落还由于封建特权横行,奢侈消费导致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英国的衰落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故C项错误;意大利的衰落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故D项错误。
答案: B
4. (2019·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期末)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秀斯发表了《论海洋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对此,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辩护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C.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发起了严峻的挑战
解析: 本题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家开始早期殖民扩张,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是拥有特权的贸易公司,凭借国家政权力量进行殖民掠夺,格劳秀斯应东印度公司邀请,发表《论海洋自由》,将荷兰的殖民掠夺解读为自由航行和贸易。材料所引用言论实质上侵犯了其他国家的主权,是在为荷兰的殖民活动辩护,故A项正确。
答案: A
5.有人认为三角贸易是欧洲的发展史,非洲的血泪史,美洲的拓荒史。欧洲从中得到了金银,为下一步的发展积累了资本;非洲人口大减,陷入落后深渊;美洲得以开发,为其日后发展奠定基础。三角贸易 ( )
A.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现代化发展
C.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为欧洲工场补充了更多劳动力
解析: 本题考查黑奴贸易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中,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到美洲为奴,使得非洲损失大量劳动力,不利于非洲发展,也并未推动非洲现代化,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三角贸易对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影响不同,加剧了这些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项正确;殖民者在非洲掠夺的人口主要被送往美洲,而非欧洲,D项错误。
答案: C
6.18世纪以前,英语中“mill”一词特指水磨坊、工厂和机器。后来“factory”(指工厂、制造厂)被广泛接受,在18世纪最后几年,mill和factory几乎被人们无区别地使用。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
A.英语语法的变更 B.机器的大量使用
C.能源领域的革命 D.生产规模的扩大
解析: 英语语法的变化与词义没有直接影响,故A项错误;mill和factory几乎被人们无区别地使用的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大量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故B项正确;能源领域的革命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mill和factory的意思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mill和factory的意思与生产规模的扩大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
7. 马克思认为:“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下列有关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机器生产彻底取代了手工劳动
B.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C.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
D.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解析: 本题考查瓦特改良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摆脱了早期工厂选址时对水力、畜力等条件的要求,故D项正确;A、C两项说法绝对化,排除;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排除B项。
答案: D
8.(2019·九江一中高一期末)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19世纪中期的伦敦 ( )
A.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 B.城市拥堵,人口膨胀
C.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 D.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由材料可知,伦敦的空气污染严重,结合时间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燃烧煤炭,使得煤灰烟尘激增,严重污染了伦敦的空气,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口问题与产业结构问题,B、C两项错误;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D项错误。
答案: A
9.下面表格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时间
英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
27.5
9.1
6
1900年
19
13
12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解析: 根据表格看出,1900年世界贸易中英国所占比重下降,美国、德国所占比重上升,这是由于美国、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答案: D
10.1877年,德国专利法生效后,最大的六家企业在80年代共向英国购买了948项专利,而同时期英国最大的几家企业只购买了86项专利。这表明( )
A.德国缺乏技术创新环境 B.德国更注重技术的积累
C.英国固守传统工艺技术 D.欧洲技术创新氛围浓厚
解析: 德国大量购买专利,表明德国有非常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故A项错误;德国购买的专利项目远远高于英国,表明德国更注重技术的积累,故B项正确;英国最大的几家企业购买了86项专利表明英国没有固守传统工艺技术,故C项错误;欧洲技术创新氛围浓厚是指欧洲大量的技术发明创造,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 1870—1905年,美国钢铁工业部门产量增加了19倍,但企业数却从1 800多家减少到600多家;农业机械部门生产总值增加5倍多,厂数却从2 100多家减少为600多家。在电力等新兴工业部门,少数企业控制了60%以上的生产。上述现象表明 ( )
A.生产力发展加强了生产集中趋势
B.政府自由放任是垄断产生的根源
C.科技革命造成了传统行业的衰落
D.生产集中不利于资本主义大生产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材料表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的发展造成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加强,生产集中趋势明显,垄断组织产生,A项正确;生产力发展才是垄断组织产生的根源,B项说法错误;C项的科技革命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生产集中满足了当时日益庞大的资本需求,有利于生产力发展,D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12.一位经济学家曾说:“今天的伦敦在芝加哥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从东印度种植场弄来的咖啡。”这段对20世纪初世界形势的描述反映了( )
A.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B.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区域分工明显
C.欧美工业国是主要的工业品生产地
D.亚非拉农业国成为经济附庸
解析: 材料反映了20世纪初世界联系的加强和区域分工的发展,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20世纪初的史实;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国家之间的关系地位,所以C、D两项排除。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3分,第14题27分,共40分)
13. (2019·陕西省学业水平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英国走在了最前面,这主要因为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可以说,这时期已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参与这一事件的主要西欧国家有哪些?(答出两个国家即可)(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的原因。(5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的发展趋势。(3分)
解析: 第(1)问图片反映的是以西欧为中心,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可见指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参与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有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第(2)问根据材料“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得出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阔的市场。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除此之外,还可以突出英国实行自由主义政策。第(3)问15世纪到19世纪,经过开辟新航路、早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地区性发展到世界性。
答案: (1)事件: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国家: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5分)
(2)原因:①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②最早发生工业革命;③成为“世界工厂”;④拥有广阔的市场或广阔的殖民地;⑤自由主义政策。(5分)
(3)发展趋势:世界市场从地区性发展到世界性。(或“从分散到整体”;“从雏形初现到初步形成”,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3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使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来到菲律宾群岛。不久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在中国商品主要出口地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
——摘编自樊树志《文明的彷徨
——晚明历史大变局》
材料二 大帆船贸易促使原产墨西哥的玉米传入中国,此外,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乃至南瓜等今天我们的日常食物也都起源于美洲。在菲律宾,大帆船建造主要是中国木工、铁匠完成;帆船检修、货物搬运也依赖大批华工。勤劳的中国人还远渡重洋,为拉丁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前往美洲的华人中有些是商人,他们携带中国货物直接前往阿卡普尔科换取白银;有些则是被当作仆役甚至奴隶运往美洲的;同期,还有旅菲的华人手工艺人和水手为逃避菲律宾殖民当局的迫害而踏上拉丁美洲的土地。他们到达墨西哥、秘鲁并在那里定居。当时的阿卡普尔科因华侨众多而被誉为“唐人城”,在墨西哥城甚至16世纪就出现了“唐人街”。
——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
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帆船贸易的历史影响。(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不同点。(10分)
解析: 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从澳门的地理位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各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性、中国工商业发展等角度作答。第(2)问,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物种传播、菲律宾发展、中国工商业发展、人口流动等角度作答。第(3)问,从贸易范围、航程、航线、主导者、贸易性质、贸易影响等角度归纳作答。
答案: (1)历史条件:澳门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环球航行的成功;美洲盛产金银;巨额的利润刺激;欧洲、美洲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差异;美洲对东方商品的市场需求;中国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8分)
(2)历史影响:密切了亚洲与美洲的联系;促使了大量白银流入亚洲,特别是中国;有利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玉米等物种在亚洲的传播;推动了菲律宾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推动了华人向美洲的迁徙。(9分)
(3)主要不同点:贸易范围更广,以太平洋为中心;行程远及中南美洲;航线自西向东;西班牙殖民者主导;属于垄断性贸易的一种;白银等贵金属发挥了重要作用;促成更大规模的华人外迁。 (10分)
课件12张PPT。
第二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知识纵横·全方位通览专题归纳·多视角解读专题检测·大通关演练
谢谢观看![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有人认为:“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里的“现实目标”指的是( )
A.黄金和土地 B.资本
C.商品市场 D.原材料
解析: “现实目标”显然与当时社会各阶层狂热追求贵金属有关。
答案: A
2.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解析: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故A项错误;各国间航海方面的合作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表明航海探险活动被多个国家的人所接受,航海活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地圆学说的科学性是通过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得到证实的,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构成与地圆学说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C
3.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这一现象导致了( )
A.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 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解析: 根据材料“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结合所学得出其原因是价格革命,西班牙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使物价上涨,新兴资产阶级获利,实力上升,故B项正确;物价上涨,金银贬值,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的力量削弱,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得出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不能得出欧洲普遍陷入贫困,故D项错误。
答案: B
4.
(2019·陕西省学业水平测试)在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两座纪念碑,近处的一座纪念了酋长拉普这位土著英雄,远处的一座则纪念了新航路开辟中的航海家麦哲伦。他的船队主要贡献是( )
A.南行最远到达好望角 B.向西首次发现了美洲
C.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 D.开辟到达印度新航线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航路开辟中,航海家麦哲伦船队的贡献是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故C项正确。迪亚士船队最远到达好望角,故A项错误。哥伦布船队向西航行首次发现了美洲,故B项错误。达·伽马开辟到达印度新航线,故D项错误。
答案: C
5.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 430匹和15 000匹,而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 450匹和3 000匹。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解析: 本题考查商业革命的影响。由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导致材料中意大利毛纺布年均产量大幅下降,这属于“商业革命”的影响,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指黄金、白银大量流入西欧,导致金银价格下跌,物价大幅上涨,引起西欧社会封建势力衰落,资产阶级力量上升,西欧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B项不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史实;17世纪的英法还未进行工业革命,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6. (2019·云南昆明模拟)据统计,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的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材料说明西班牙( )
A.确立殖民霸主优势
B.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
C.处于贸易中心地位
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 “西班牙从美洲运回的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等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西班牙是殖民霸主,故A项错误;由“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可见,财富流向了其他国家,自身财富积累少,故B项正确;仅从掠夺财富的数量无法确定其贸易状态如何,故C项错误;仅由材料信息不能确定西班牙是否发生了价格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9·德阳市统考)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当时的航海活动( )
A.使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 B.揭开欧洲商品倾销的序幕
C.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 D.引起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析: 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引发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掠夺,并不能推翻当时欧洲的封建制度,故A项错误;揭开欧洲商品倾销序幕是在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当时的航海活动很多都是在王室的支持下进行的,故C项错误;当时的航海活动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封建经济衰落和资本主义经济兴起,为推翻欧洲的封建制度和促进世界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马可·波罗行纪》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材料三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美洲和东印度航路”是怎样开辟的?根据材料三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从获取黄金、《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等方面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第(2)问,应结合教材知识和材料三回答。
答案: (1)原因:为了获取亚洲的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马可·波罗行纪》吸引着西欧商人到亚洲寻找黄金。
(2)开辟 美洲: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东印度: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影响:①欧洲的商人、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状态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课件41张PPT。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夯基础·自主学习资本主义萌芽马可·波罗行纪奥斯曼土耳其西班牙造船技术非洲西海岸印度美洲大陆美洲南端地理大发现相对孤立世界市场经营方式封建制度提能力·合作探究 [史料应用]
(1)史料一反映了欧洲出现的哪一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现象:西欧出现“寻金热”。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黄金、白银的需求日益增加。
(2)依据史料二,分析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提示: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史料三中,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提示: 哥伦布相信地圆说;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方的传统商路。 [史料应用]
据史料分析在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一问题上,欧洲和美洲印第安人的看法分别是什么?分析其看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欧洲:发现;原因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印第安人:侵犯;原因是美洲土著人立足自身来评判。抓应用·规范集训答案: D答案: A课时作业
谢谢观看![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15世纪末,率先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的国家是( )
A.荷兰、英国 B.葡萄牙、西班牙
C.美国、苏联 D.德国、法国
解析: 根据材料“15世纪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故B项正确;荷兰是17世纪,英国是18世纪,故A项排除;美国是1781年取得独立战争胜利,苏联是1922年成立的,故C项排除;德国、法国要晚于英国,故D项排除。
答案: B
2.(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他们在1600年时就拥有10 000艘商船,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他们的造船厂效率高,几乎一天能生产一条船。此外,船的制造和操作颇经济合算,他们的船主可以削价与竞争者抢生意。”“他们”是( )
A.葡萄牙人 B.西班牙人
C.英国人 D.荷兰人
解析: 从材料“1600年时”“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他们”主要是指17世纪的荷兰,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D项正确;A、B两项是15—16世纪的殖民者,排除;英国是在18世纪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故C项排除。
答案: D
3.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 )
A.金融霸主的地位 B.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C.经济体制的创新 D.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解析: 材料的关键是共同因素,而西班牙没有成为金融霸主,故A项错误;无论是西班牙、荷兰、英国还是美国,均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故B项正确;西班牙没有进行经济体制创新,故C项错误;美国没有广大的殖民地,故D项错误。
答案: B
4.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A.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殖民掠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
D.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解析: 本题考查了近代西方殖民掠夺的影响,材料中的“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各选项,本题应选B项。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5.到17世纪中期,荷兰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海军几乎超过英法两国海军总和的一倍,商船吨位占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挂着荷兰国旗的船舰游弋于世界各大海洋。荷兰获得“海上马车夫”称号。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荷兰 ( )
A.成为西欧重要的贸易中心
B.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打垮英法
C.在殖民活动中掠夺大量金银
D.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英国航运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17世纪中期,荷兰的……商船吨位占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船舰游弋于世界各大海洋”可知荷兰海上贸易发达,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不符;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航运,故D项错误。
答案: A
6.(2019·陕西省学业水平测试)1500年之后,大西洋突然成为最大、最多样化的贸易网络中心。欧、非、美三大洲以大西洋为中心形成了三角贸易,它给非洲带来的消极影响是( )
A.丧失大量精壮劳动力 B.推动社会近代化进程
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唤醒民众反殖民斗争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使大量黑人被当作奴隶卖到美洲,故A项正确。推动美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故B项错误。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错误。三角贸易没有唤醒民众反殖民斗争,故D项错误。
答案: A
7.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拓展。由材料“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可知强调的是西欧进口中国茶叶,未涉及中国自然经济的信息,故A项错误;由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殖民扩张活动盛行,同时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拓展,促使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故B项正确;18世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首先完成,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航海乃是谋求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
材料二 在1 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据材料一,英国的这一政策对哪个国家海外贸易的发展影响最大?导致了什么结果?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在海外殖民战争争夺中一再获胜直至建立霸权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告诉我们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的原因。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航海条例”可知是英荷战争的史实,其结果是荷兰战败,丧失海上霸权和贸易霸权。第(2)问,英国建立霸权的原因从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代议制确立。经济上结合英国重商主义政策和殖民扩张政策分析。第(3)问,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二主要介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发展,体现的是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商品交流日益频繁,而且种类繁多。原因首先要从新航路的开辟入手,其次便是殖民扩张。
答案: (1)国家:荷兰。结果:引发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
(2)原因: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发达,物质基础好;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为争夺殖民地提供了武力后盾。
(3)信息:世界市场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加剧。
课件46张PPT。夯基础·自主学习大西洋西班牙资本主义世界各地东印度公司好望角马六甲台湾新阿姆斯特丹资产阶级工商业无敌舰队东印度公司航海条例法国日不落殖民争夺印第安人黑奴贸易原始积累世界市场提能力·合作探究 [史料应用]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性商业帝国的主要原因。
提示: 重视商业机制创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国家独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殖民扩张;保护自由贸易等。
(2)你认为成为一个大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结合史料二,英国的异军突起给你什么启示?
提示: 条件: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内部凝聚力等。启示:要把握机遇,抢占先机,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等。 [史料应用]
(1)依据史料一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主要动力。
提示: 原因:美洲殖民地采矿业、种植业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动力:获得高额利润。
(2)根据史料二,分析说明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提示: 使非洲丧失大批精壮劳动力,家园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倒退,更加贫困落后。抓应用·规范集训答案: D答案: A课时作业
谢谢观看![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 (2019·北京高一检测)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B.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
C.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D.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
解析: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大帝国,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且广阔的殖民地刺激了英国市场不断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故B项正确。
答案: B
2.(2019·汕头高一检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英国圈地运动后,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
A.推动了英国议会制改革 B.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C.加剧了农村的贫困问题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解析: 英国议会改革的实质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故A项错误;圈地运动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故B项错误;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农村剩余劳动力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劳动力条件,故D项正确。
答案: D
3.王觉非在《英国近代史》中指出:“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
B.瓦特研制的“万能蒸汽机”
C.煤炭钢铁的大量生产
D.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工厂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动力。材料关键信息是“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A项是新的动力带来的影响,故A项错误;瓦特研制的“万能蒸汽机”与“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相符,故B项正确;C项是新的动力带来的影响,故C项错误;D项“水力”属于传统动力,不属于“一种新的动力”,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9·汕头高一检测)19世纪中叶,纽约成为美国名副其实的“经济首都”,人口更超过了英国的工业中心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的总和。但同时“城市中,复杂、依赖、贫穷和痛苦再加上有古罗马那样的肆无忌惮的奢侈,已取代了朴素、工业自由和财富均等。罪行、犯罪和疾病已进入了城市。”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 )
A.工业革命的成就和问题 B.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C.社会治安逐步失控 D.逐步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解析: 根据材料中“19世纪中叶,纽约成为美国名副其实的‘经济首都’,人口更超过了英国的工业中心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的总和”得出是工业革命的成就;材料中“城市中,复杂、依赖、贫穷和痛苦再加上有古罗马那样的肆无忌惮的奢侈,已取代了朴素、工业自由和财富均等。罪行、犯罪和疾病已进入了城市”得出工业革命的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涉及一个城市就是纽约,无法得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故B项错误;社会治安逐步失控是绝对化,以偏概全,故C项错误;逐步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5. 根据1841年的材料,英国工厂工人在棉纺织业中占68.7%,在毛纺织业中占50%,在丝纺织业中占40%。据此可以推论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英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
C.工厂制在英国工业生产中已占据统治地位
D.英国工业革命从重工业开始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时,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英国“世界工厂”的表现主要是指其他各国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题目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68.7%”“50%”“40%”可知工厂制在英国工业生产中已占据统治地位,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从轻工业开始的,故D项错误。
答案: C
6.“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机器的构件发生了本质变化。比如珍妮纺纱机原来是木质的,如果用蒸汽机带动的时候,木头就不行了,它就需要用铁来制造,这样对铁的需要就非常大了。”从中可得出蒸汽机的使用( )
A.促进了英国技术的革新
B.使木制材料退出英国市场
C.利于英国钢铁冶炼技术兴起
D.淘汰了山区棉纺织工业
解析: 蒸汽时代的到来对蒸汽机的需求增大,推动冶铁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蒸汽机制造中木料不合时宜,不意味着木料退出市场,故B项错误;欧洲冶铁的兴起几乎与中国春秋同期,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山区棉纺织业的纺纱机的使用及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答案: A
7.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驱动的实用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年,英国人造出了自己的汽船。于是,一次次预定日期的远洋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这反映了(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跨越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已经开通
C.英国将成为海上强国、殖民霸主
D.交通运输业因专利技术发展而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由材料“远洋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可知,汽船的发明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寻找工作。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摘编自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摘自[法]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爆发。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市场”“资金”“劳动力”等信息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要联系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来分析。第(3)问,根据“动力来源”“对环境的影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答案: (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3)①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③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④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⑤蒸汽机的创制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引发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课件42张PPT。夯基础·自主学习社会稳定圈地养羊财富海外市场珍妮机机器改良蒸汽机欧洲大陆大机器工业工厂工业无产阶级自由贸易拓展市场轮船世界贸易中心提能力·合作探究 [史料应用]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提示: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制度保障;殖民活动和圈地运动造成的资金积累和市场需求;近代公司制度、金融制度的产生;旧贵族的衰落(若答出圈地运动造成的劳动力条件也可)。
(2)结合史料二,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提示: 内容: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史实: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或其他史实) [史料应用]
(1)你是怎样理解史料一中“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句话的?
提示: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城市人口增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
(2)根据史料二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
提示: 棉纺织业的发展和大量工厂的兴建(如答“工业发展”也可);铁路、水运等交通运输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抓应用·规范集训答案: D课时作业
谢谢观看![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 《全球通史》中这样形容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早先,发明是个人对机会作出响应的结果,而如今,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下列发明属于“定制”的是( )
A.珍妮纺纱机 B.电灯
C.汽船 D.蒸汽机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珍妮纺纱机、汽船和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属于“发明是个人对机会作出响应的结果”;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属于“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2.(2019·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主要动力不同 B.建筑材料不同
C.机械特色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其划分的标准是动力的不同,故选A项。
答案: A
3. 马达成了这个工业社会中蒸汽机和内燃机强有力的竞争者,而电报和电话则成为社会有机联系和调节的重要工具,虽然当时人们未能从理论上预见信息将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上述社会变化主要得益于( )
A.世界市场分工的细化 B.电力的应用
C.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现代物理学的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电力的广泛应用。马达、电报、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离不开电的应用,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4.1911—1913年间,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在德国,1911年时3 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532万马克。材料反映出( )
A.当时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 B.主要大国之间的经济差距
C.英德两国尚未采取济贫措施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结合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材料中英德少部分人掌握大量的社会财富正是其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两国生产总值,无从判断两国经济实力的差距,故B项错误;近代欧洲国家此时已颁布法律、成立机构等方式进行济贫,故C项错误;材料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5.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这表明( )
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亚洲国家最富有
D.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并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9·宿迁高一考试)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垄断组织便是巨型企业发展逻辑的、必然的结果。从此意义上而言,垄断资本主义“是由巨型公司组成的一种制度”。这表明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
A.巨型公司的相互联合 B.生产高度集中的结果
C.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析: 巨型公司的相互联合是垄断组织的现象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生产高度集中导致产生垄断组织,是原因不是实质,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垄断组织的生产是原因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7.伴随着通讯事业的突飞猛进,内燃机被用于交通领域,技术上的革新和欧洲日益增长的实力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这里的“世界格局”指的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C.资本主义政治体系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解析: 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是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认识不够。题干材料“通讯事业的突飞猛进,内燃机被用于交通领域”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B、C、D三项都是A项的组成部分,故选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8.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装配线……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
——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三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及流通方面有怎样的进步?
(2)根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的新进展。根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3)综合上述材料,概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分析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可归纳得出;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分析即可得出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亚非拉美落后国家的不同分工。第(3)问,抓住关键词“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注意辩证地分析问题。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科技进步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促进关系;消极影响,主要是由于国际分工不同而导致经济秩序的不合理。
答案: (1)进步:工业生产的方法有重大改进;农业机械的发明有相当进展,发明了新交通工具;形成了世界市场。
(2)新进展:资本输出规模扩大,由此形成世界资本、金融体系。国际分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工业制成品市场,广大的亚非拉落后国家成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地。
(3)积极意义:有利于世界经济的联系与科技进步;消极影响:形成不合理的经济秩序。
课件45张PPT。夯基础·自主学习科学研究成果西门子电话内燃机轮船汽车人造纤维重化生产垄断组织国际分工殖民地世界体系提能力·合作探究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图表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不同影响。
提示: 从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比较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
(2)根据史料二,比较中西方展品的主要差异。
提示: 中国展品以传统工艺品为主,大多通过手工制作而成,更多体现农耕文明;西方展品以新兴工业产品为主,基本上由机器来生产,展示工业文明成果。 [史料应用]
根据史料,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提示: 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信网络的形成。抓应用·规范集训答案: A课时作业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