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 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 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30 09: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
开眼看世界前
有这样一个中国……清朝汉族典型装扮清朝满族妇女服饰清朝文官官服花纹剃发结辩小脚家庭作揖问候出行方式在时代的浪涛声中,
这一切都悄然改变……清末贵族家庭里的洋教师留美稚童,辫子与西装同在新旗袍带来新女性风采民国四大美男 时尚发型1905年电影《定军山》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1929年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举办西式婚礼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那年代的时尚范儿—服装篇
时代缩影:从傅仪生活照看服饰的变迁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断发易服”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晚清政府从1905年起进行军服改革时代缩影:从婉容生活照看服饰的变迁改良旗袍现代旗袍“断发易服”上袄下裙中西合璧、自由之风民国:中山装的含义五权分立三民
主义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那年代的时尚范儿—发型篇
时代缩影:从长辫到短发剃发结辫1912民国剪辫剪辫后的溥仪清军入关,下令: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留头? 留发? ——为维护满清统治,有政治意义。民国四美男时尚发型断发有何色彩?民主革命色彩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改革这一与时代潮流不相容的旧习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剪辫易服。那年代的时尚范儿—天足篇
时代缩影:从缠足到天足移风易俗赵吉英
1894年生
山东邹平人 被阉割的文明……“缠足的那份苦,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骨头缠断了,肉也烂了,还要压上砖,一年都不能走路……”-赵吉英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移风易俗放松放松脚。。。。。。。那年代的时尚范儿—传媒篇
记忆力大比拼:2分钟大声记忆时间完成下表报刊电影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之报刊篇民众开始产生新闻观念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新文化运动后《申报》报刊民国街头报栏有声片《定军山》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大众传媒之电影篇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剧照那年代的时尚范儿—礼俗篇
时代缩影:日常礼仪的变化跪拜 作揖 握手 文明平等婚礼进行时……文明简约、婚姻自由作者:南派三叔
类型:盗墓小说
2006年网络畅销小说
内容简介:
盗墓者的离奇经历丧葬习俗的变化丧俗事死如事生
厚葬之风山西曲沃晋侯陪葬车马坑时代缩影:丧葬习俗的变化土葬火葬1925年:孙中山讣告、追悼会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哀启”,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文明、简约、卫生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
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
有些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
发展不平衡,内地和农村仍落后贫穷
思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是什么?P58半封建化色彩,有利于列强的侵略 反封建、倡民主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有利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经济:思想:政治:消极:C课堂达标:
1、下列对中国近代服饰变化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服饰改革的潮流首先从政府官员开始??? B.清政府始终反对进行服饰改革
C.民国期间新服饰逐渐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D.中国近代服饰逐渐被西化
2、下列哪一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
文化碰撞与交汇的是( ) A.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 B.照相馆的出现
C.中西大菜????????? D.长拜、作揖礼仪 D课堂达标:D3、从下列两幅图片中可以看出,近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  ) ①服饰的变化?    ②发式的变化
③礼仪的变化???  ?④是否缠足的变化  A、① ②       B、① ② ③
 C 、①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4、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
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
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
其境,亲眼看见一样...时常看看,岂
不比听戏强得多么?”使人们“开眼界”
的是( ) A.电视? B.电影 C.报纸??D.广播 B课堂达标:
5、近代以来引起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
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
①西文思想文化的传入?
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影响???  ?
④中国人善于学习和借鉴外来的科技与发明  A、① ② ④     B、① ② ③
 C 、①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B课堂达标:6、1930年,有人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经历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
B、见一男士拖着长辫子
C、阅读报纸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B课堂达标:7、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毛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是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C8.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锐首莲钩六寸长。”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得很快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C9、“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C10、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西方葬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