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文档属性

名称 4.1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1-03-08 21: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4.1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问题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本章希望帮助同学们根据任务需求,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认识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体验其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4.3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4.4 综合活动:我的家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2.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
3.认识程序中的基本元素
4.剖析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什么是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要能完成某个任务必须给它相应的指令,告诉计算机完成某个任务的指令集合就叫做计算机程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某位同学的日记片段:《我的早晨》 清晨六点,伴随着准时而优美的起床铃声,我迈出宿舍,走进了一楼餐厅。餐厅里人很多,没有办法,我只买了两个馒头作为我的早餐罢了。随着我的餐卡在打卡机上轻轻掠过,一元便不翼而飞了。当我走到超市的时候,突然感觉只吃包子是不是太单调了,于是在超市里拿了一包早餐奶,但付钱的时候却发现超市的收银机坏掉了,没奈何,我只得忍痛把刚拿到手的早餐奶又放了回去,真郁闷! 你能在这个生活片段中,找出几处计算机程序为我们生活服务的痕迹来呢?
生活中有哪些包含了计算机程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生活中包含计算机程序的例子非常多,比如学校的作息钟就是用程序控制的,包括学校超市的刷卡系统、医疗室的刷卡系统、财务室的财务管理软件、教室电脑里安装的各种教学软件等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1 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P74
输入设备:
键盘、鼠标、扫描仪、摄像头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 存储设备:内存储器、外存储器
软盘、硬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是外存储器;内存储器又分为RAM和ROM,RAM为随机存储器,ROM是只读存储器;内存条是RAM ,ROM指的是主板上的存储BIOS的芯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1 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P74
内存速度快,只用于存放计算机正在处理的程序和数据,一旦断电,存储的信息有可能丢失;
外存速度慢,但存入的信息不会因断电丢失,可长时间保存。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1 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P74
数据程序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存储器
内 存
外 存
计算机各部件配合工作
结果
中央处理器
简单地说就是:输入 处理 输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1 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P75
计算机工作时,中央处理器根据输入指令,从输入设备或外存输入程序或数据,并保存到计算机内存中,执行程序时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和数据,按顺序进行指令,处理结果放回内存;中央处理器执行输出或保存指令时,会把内存中的处理结果输出到输出设备或保存到外存中。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1 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P75
程序设计语言:是人们与计算机打交道的桥梁,通过它告诉计算机执行一系列操作,实现某种功能。
人与人的交流通过人的自然语言
人与计算机交流通过人设计的计算机语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1 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P75
计算机是一种数字化电子设备,在工作时每段电路只有两种状态,可形象地称为开和关。
把控制计算机操作的指令与存储数据的电路状态用二进制数字1和0对应表示时,人们就可以事先把需要执行的指令和处理的数据用1、0 组成的代码编写好程序,输入计算机时把1、0 代码直接转换为开关电路,就可以让计算机工作了。
这些1、0代码就好像是计算机能听得懂的语言而被称为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1 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P75
第一代:机器语言。完全由二进制的“0”,“1”组成的一些数字信息,只有计算机专业人员才能掌握它的编写规则,但计算机可以非常方便的读懂;
第二代:汇编语言。由1、0代码组成的机器语言难学难记难用,计算机工程师把1、0代码转换为有意义的字符代码,便有了汇编语言,它编制出来的程序计算机无法直接读懂,必须翻译成计算机语言。虽然比机器语言容易掌握,仍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知识;
第三代:高级语言。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工程师相继开发出贴近人们理解习惯的高级语言系统,操作界面越来越人性化,但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仍需要进过一系列的翻译过程转换为机器语言,才能让计算机执行。常用的高级语言如:visual BASIC(简称VB),VC,C++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1 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P75
计算机高级
语言程序
计算机机器
语言程序

计算机
编写
编译程序
执行
计算机语言系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2 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
P75
实际上编程语言很多,VB是一种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
可视化——主要是让程序设计人员利用软件本身所提供的各种控件,构造应用程序的各种界面,然后再编写少量的代码就可构建应用程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2 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
P75
用VB编写设计两数相加的程序界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2 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
P75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ext3.Text = Str$(Val(Text1.Text) + Val(Text2.Text))
End Sub
两数相加的代码:
VB6.0应用程序集成开发环境
控件
工具箱
窗体编辑
窗口
工程资源
管理器
属性
窗口
窗体布局
窗口
菜单栏
工具栏
启动、中断、
结束程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2 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
P75
建立一个VB应用程序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 建立应用程序界面
☆ 设置对象的属性
☆ 编写应用程序的代码
☆ 保存和运行程序
设计一个简单的VB应用程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2 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
P76
操作步骤如下:
1.启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
2.在“新建工程”窗口中选择“标准EXE”选项,单击“打开”按钮。
3.进入VB6.0开发环境。
4.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弹出“文件另存为”对话框,文件按默认值Form1.frm保存。
5.在弹出的“工程另存为”对话框中,工程按默认值工程1.vbp保存。
6.创建工程后,VB会在工程中创建一个默认的窗体。
例:程序的制作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2 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
P76
VB程序的运行方法:
使用“启动”按钮直接运行程序.该方法只能看到程序的执行结果,不能生成可执行文件。
将应用程序源代码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为:
文件
生成…EXE
输入文件名
确定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3 认识程序中的基本元素
P76
程序代码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就像不同国家的语言有各自的字、词、句和语法规则一样,计算机语言有它的基本组成元素和书写规定。
要读懂和编写计算机程序就首先要懂得计算机语言中的元素和规则。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3 认识程序中的基本元素
P76
(1)常量、变量与数据类型。
常量、变量与数学中的概念相似。
计算机中有多种数据类型,如字符型、日期型等。
(2)运算符、函数与表达式
计算机程序中有进行数值运算的+、-、*、/等数学运算符,还有字符串运算符、逻辑运算(and、or、not)符等。
函数Time返回系统时钟的当前时间,函数Date返回系统时钟的当前日期。
常量、变量、运算符、函数等都可以组成表达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3 认识程序中的基本元素
P76
(3)语句
程序是由一行行的语句组成,语句是指挥计算机工作的指令,每个语句都有其格式规定,包括关键词、搭配的参数、符号等。
一个应用程序可能由若干段程序组成,每段程序前面都有起始定义语句和结束语句。
Private sub是定义子程序的语句,End sub是结束子程序的语句,二者成对出现。
Form窗体是子程序的应用对象,Click表示单击鼠标时开始执行该子程序,Load表示程序装载后开始执行。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4 剖析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P79
分析问题
设计算法
编写程序
调试程序
检测结果
修 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4 剖析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P80
1、分析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实际问题,首先要分析该问题的需求情况及已知条件,判断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目标要求,然后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一个精确的描述或者建立一个描述问题的模型。
2、设计算法
问题分析清楚后,接下来是要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详细方法和步骤,这一过程称为设计算法。
描述算法可以用流程图,也可用自然语言描述,可粗略描述,也可详细描述。算法描述越详细,编写程序就越方便。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4 剖析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P82
3、编写程序
有了清晰可操作的算法描述,就可以选择一种计算机语言工具来编写程序,实现算法。
4、调试运行
程序设计好以后,通过键盘输入计算机中运行,看程序能否按预想的执行。如果编写程序时与程序设计语言中所规定的语法规则不一致,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出错,也会令程序出错而中断运行。
此时,可以根据计算机提示的出错信息修改程序,重新调试运行。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4.1.4 剖析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P82
5、检测结果
程序能顺利完成以后,还需要对程序功能进行分析和检查。因为如果程序语句符合语法规则,而程序中有逻辑错误或计算方法等错误,计算机是检查不出来的。
如果结果不合理,还要回头对程序进行修改,直到程序的功能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当软件比较庞大,其中的程序比较多的时候,程序中的漏洞往往难以一下子彻底排除,通常是发现了漏洞立即打上补丁程序。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
4.1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谢谢大家!
敬请指正!
制作QQ:27616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