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8 22: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初步认识花岗岩、页岩、石灰岩、砂岩、大理岩石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和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描述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5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页岩、砾岩、夹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培养皿、抹布。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现在我请大家猜一猜我们今天研究的对象,这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上,泥土里,海底深处都可以找到它,它们严严实实地拼在一起,形成地球坚硬的外壳,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将围绕“岩石进行观察”。(板书课题)
二、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
1、了解各项观察内容。
(1)引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五种常见的岩石,每块岩石上都编了号,各组里相同编号的岩石是同一种岩石。 地质学家在研究岩石时,一般从这些方面来观察岩石的特点(出示表格)。
(2)师简介表格中各项观察内容,同时用课件进行补充说明,重点介绍:层理、斑点、条纹、颗粒大小、使用稀盐酸的方法。 强调:我们一般把滴稀盐酸的实验放在观察活动的最后一步。
…条纹、一层层的,有花斑、一粒粒的…(学生回答,教师跟着出示图片)
层理:有的岩石有着像书本一样一层一层叠加起来,这就叫岩石的层理。如果岩石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平整的凹陷,这可以称为层理吗?
生物痕迹:古时候的生物遗体被沙石掩埋,不易腐烂的部分与周围沙土一起石化成岩石。
斑点:人为形成的破损不可以称为斑点 同学们上节课观察到的层理、气孔、花斑等特征都属于岩石的构造,岩石的构造是岩石的一种偶然现象还是同一种岩石共有的特征呢?待会你可要仔细观察。
颗粒:你所说的一粒粒的是这样的吗?岩石都是由颗粒组成的,组成它颗粒有大有小,有的岩石中可以看到小石子或卵石,有的岩石颗粒比较粗,还有的颗粒比面粉大一些,像沙子般大小,但我们还是可以凭肉眼分辨出来,就说它们是粗粒或中粒,还有的岩石颗粒比面粉还有细,用肉眼几乎不能分辨,我们就称它细粒或微粒。颗粒是岩石的基本结构,是岩石自身形成的。
(3)关于滴稀盐酸的反应请跟看微视频,稀盐酸有腐蚀性,一起要注意不滴在身上和衣物上,同学们要认真观看这个视频并按要求实验和操作。(观看微视频)
(4)接下来同学们就根据实验表格使用不同的工具来观察这五种岩石,注意实验顺序和实验安全,特别是滴稀盐酸的实验。(注:岩石的种类不要填写)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
三、识别五种常见的岩石
1、过渡: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五种岩石的基本特点,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哪种岩石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份有关岩石的资料,这份资料中向我们罗列了七种岩石的特点。(出示课件)
2、提问:你能借助这份资料提供的信息,联系我们刚才观察到的岩石特点,判断出这五种岩石是什么岩石吗?我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吧!
3、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表格最后一项。
4、全班交流。 (1)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全班评议交流,将有争议的结论进行板书。 (3)各组针对有争议的结论说出自己小组的理由。 (4)在教师的进一步引领下形成统一的认识。
5、通过岩石颗粒大小及结构识别岩石 通过对照资料,我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5种岩石。地质学家在研究岩石的过程中还经常通过岩石颗粒的粗细程度来进一步鉴别岩石。(课件出示颗粒鉴别图,以花岗岩为例说明)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关于岩石的什么知识吗?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研究岩石。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鄂伦春旗的各种各样的岩石!(视频)
板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观察岩石的方法:颜色、构造、敲击声音、滴稀盐酸等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