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9 07:2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1978年)——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材料:中国人要走自己的道路,不去学他人,我们要晓得,我们之所以改革开放,开个大会,就是为了把文革时期留下来的种种毛病给废除,将中国的未来打开一扇富饶而又强盛的大门,我们党的转折有很多,但都是把自己的思想给提出来,没有学苏联人那套,我们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邓小平《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二大(1982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内容
①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间:1987年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三大(198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邓小平南方视察(1992年) 1992年,邓小平已退休两年,正享受难得的平静生活。但1991年的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中国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国内形势也令人忧虑: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封锁和孤立政策,外贸出口下降,旅游业萎缩;“左”的思潮东山再起,甚至有人提出“资本主义正从南方一个城市向北方蔓延”的观点。进行了13年的改革开放的步子慢了下来,不少外商投资止步观望,甚至抽掉资金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在这样的形势下,邓小平在家人的陪同下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了视察。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乘火车抵达深圳、珠海等地视察,发表了震惊中外的南方谈话,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步伐吹响了前进号角——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南方讲话(1992年)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内容①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④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⑥发展才是硬道理。⑤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南方谈话明确地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因而是继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后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都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作出的新回答,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在理论上的巨大突破,而成为了党十四大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这一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评价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①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时间1992年内容②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40)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①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ー世纪》的报告。时间1997年内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②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意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1997):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997年2月19日,正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香港即将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1978198219871992初19921997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南巡讲话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实事求是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阐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七大2.对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D.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六大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①江泽民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②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一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的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七大会议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评价: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14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目标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新思想形成以习近平为核心的第五代领导集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会议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六大提出并确立为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中共十七大提出
中共十八大确立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中共十九大提出
并确立为指导思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课堂小结邓小平理论--开创之作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理论--承上启下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继续发展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