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公开课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公开课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9 14:4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两首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了重章覆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字虽然简单,但给予人们的症状感却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和情窦初开的敏感期,感情很丰富,对情感也处于迷惑时期,不知如何表达。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对于《蒹葭》这首爱情诗,孩子们是感兴趣的,同时又是羞涩的,不好意思表达见解,生怕别人看穿自己的心事。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不能过分限制孩子的思绪,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畅所欲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与《诗经》有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关雎》《蒹葭》这两首诗的内容。
2.熟读课文,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2.教师设疑,适当点拨;学生交流探讨,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现存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共40篇,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有“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的。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作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等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2.检查预习
(1)重难字
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ǎo)好逑(qiú)
荇菜(xìnɡ)寤寐(wùmèi)芼(mào)
蒹葭(jiānjiā)溯洄(sùhuí)
(2)古今异义


三、朗读指导
由舒缓平静到迫切痛苦,再到兴奋轻快。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2.全诗翻译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挑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五、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答案示例: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因求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自己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案示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统领全篇的是哪一句?
答案示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关雎》第二部分写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示例:写的是男子对淑女的极度思念和求而不得的痛苦、焦灼的心情。用了“兴”的手法。“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取河洲所见之物起兴。长短不齐的荇菜,或左或右,隐喻求女之难,而求爱者的思想感情亦如波如澜。紧接着“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以顶针过渡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渴慕之情就更急迫了,思念之情绵绵不断,而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语出反复,此为双声,说明漫漫长夜,卧不安席,形象地表现了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一句与后面的内容有直接联系吗?这两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示例:没有。这是比兴的手法,营造了氛围,奠定了全诗的爱情基调。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答案示例: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诵读《关雎》这首诗,简要说说其要表达的主题。
答案示例:《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对美满婚姻的美好期望。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示例:《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六、课堂小结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七、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板书设计
关 雎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抽背课文,复习巩固生难字词。
二、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在水一方》这首歌是早些年一部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蒹葭》。
三、自主预习
检查预习
(1)重难字
萋萋(qī)未晞(xī)湄(méi)
跻(jī)涘(sì)沚(zhǐ)
(2)古今异义
苍苍

四、朗读指导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五、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2.全诗翻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六、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答案示例:蒹葭、白露、霜、秋水。
2.诗中点明季节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案示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诗歌中哪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营造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2.诗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公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答案示例:“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些诗句都表现了主人公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感情基调: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理由:渴慕倾心于伊人,执着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品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答案示例:交代了主人公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主人公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主人公关系亲密、为主人公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主人公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2.“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状写的是蒹葭在什么季节的风貌?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秋季。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主人公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蒹葭》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示例:示例一:这是一首爱情诗,“伊人”代表恋人,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将水乡清秋的景物与主人公委婉、惆怅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与思念之情。示例二: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代表隐居的贤者。示例三:隐喻诗,“伊人”象征人生境遇与人生理想。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示例: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2.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咏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3.《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答案示例:《关雎》着重于叙事,写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思念、追求过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只选取了一个场景;《蒹葭》比《关雎》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中“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七、课堂小结
此诗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抒其可望不可即的心情,使抒情不断加深。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板书设计
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