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措施;掌握两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法分析
对比法
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玄武门之变的视频,提出问题:李世民登上帝位,采取哪些措施来统治大唐帝国?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一、唐朝的建立和
“贞观之治”
教师引导:一个新王朝建立,需要掌握其建立时间、开国皇帝以及都城长安城的基本信息。学生找到并识记唐朝建立的基础知识。
教师:开篇视频,李渊次子李世民登上皇位,他是一个文韬武略的帝王,开创了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一个国家的兴盛,和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请阅读下列材料,来探究一下唐太宗在什么治国思想下治理国家的?
教师点拨材料,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文出自《荀子·哀公》,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王朝的事实,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因此他产生了以民为本,发展农业生产的治国思想。
教师:唐太宗在此种治国思想的指导之下,采取了那些具体的治国措施?(政治、经济、用人、军事)
学生先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贞观时期:①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完善科举制;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④军事:打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管辖。点拨教师点播三省六部制、“房谋杜断”和魏征
产生影响:由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教师总结: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评价唐太宗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一分为二的历史分析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归纳的方法,把学习内容进行简化,有助于学生记住所学的内容。
结合教材,加深理解
教会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合作交流,展
示提高
二、女皇武则天
引导学生观看电视剧里武则天的形象,再带领学生观看课文P9《武则天》画像,认识真实的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为大周圣神皇帝,并自造“曌(音“照”)”字为名。武则天的治国措施:①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影响:武则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把学生的个人自学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优势。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三、“开元盛世”
教师点拨:唐玄宗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并将其发展推向顶峰,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教师引导思考:“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改革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个人品质: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展示杜甫《忆昔》,让学生体会“开元盛世”的景象。
结合古诗,加深理解
总结新课
小结:自唐朝建立,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都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使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在确定适宜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的前提下,政令、政策的相对稳定,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总结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作 业 设 计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二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故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上述材料描述了唐初出现哪两个盛世景象?
答: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原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等。
(3)上述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的经验?
答: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重视农业,关注民生。
板 书 设 计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奠定基础 承上启下 全盛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