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一单元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一单元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30 07:5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实;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及其影响;
4.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上节课我们讲的是哪个朝代?生:隋朝。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什么会这么快走上灭亡?生:隋朝的暴政,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朝灭亡之后,出现了历史有名的一个朝代,大家知道是哪个朝代吗?生:唐朝。唐朝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作出了哪些贡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的历史,学习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
唐朝的建立 师:出示地图,指导学生掌握唐朝建立基础知识。
生:观察地图,标记唐朝都城、注明建立时间、建立者。
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传位 李世民(唐太宗,号贞观)
都城:长安
贞观之治
学习与探究
为什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
(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政要·论务农时》
材料三: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政要·论求谏》
材料四:太宗谓公卿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
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重视人民的力量,正确认识君民关系;材料二反映唐太宗认识到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材料三反映唐太宗善于听取建议,虚心纳谏;材料四反映唐太宗提倡节俭,要求大臣廉洁奉公。
(二)结合课文,说一说唐太宗在位时实行了哪些措施?
师:指导学生分组活动,明确唐太宗实行的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打下了大唐盛世的基础。
生:分组概括统治措施,描述“贞观之治”盛世局面
(三)唐太宗的治国效果:
材料:(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粮食丰收),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唐纪》
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时的治国成效?
女皇武则天
学习与探究
武则天唐高宗的皇后,掌握大权,先后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690年自立为帝,称圣神皇帝,国号周。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为什么如此评价武则天的统治呢?
生:讨论分析,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的统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课堂活动:据历史记载,武则天在遗嘱中命令给自己树立一座无字碑。有人说她是自感罪孽深重,不好意思写碑文,也有人说她是自认功高盖世,觉得没法用文字形容自己的功绩,更多的人认为武则天是把功过留与后人评说。通过课本提供的资料,结合大家平时掌握的知识,来给这位女皇帝写一篇80字以内的碑文。
生:分组活动,撰写简要碑文,全面评价武则天。
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开元”年间,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师:出示诗句,指导学生形象认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生:总结唐玄宗统治措施,明确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列表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经济
用人
形成局面
师: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
生:对比表格,对比分析三位皇帝治国策略的相似之处。
四、课堂小结
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