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呀 (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了解自己的外形特征。
2、能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运用美术的表现方法以及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
3、通过观察自己、表达自己,从而提高自信心,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己的特征,能够运用较好的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教学难点:
学会巧妙抓住自己的特征, 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实现情趣化、个性化的绘画表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班级学生照片、镜子等。
学生准备:小镜子、画纸、照片、彩笔、颜料、油画棒等。
设计理念:
一年级学生从上学期开始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勾线、涂色、剪贴、撕画等技能,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大多数同学能自信、大胆、自由地用美术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些对于本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但在如何巧妙抓住自己的特征,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实现情趣化、个性化的绘画表现方面比较欠缺。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策略,避免呆板、枯燥的讲解,采取游戏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本课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疑 游戏导入:
游戏一:《猜猜他(她)是谁》
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他(她)是谁》,逐一出示班级小朋友以及老师的面部局部图,让小朋友猜一猜,并说出理由。
这位小朋友小脸被遮住一部分,你能猜出他是谁呢?
瞧,这位小朋友只露出他的鼻子和嘴巴,他又是谁呢?
这位小朋友眼睛又大又亮,你猜到是谁了吗?
她大大的眼睛,鼻子扁扁的,眉毛淡淡的,她最大的特征是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头发尾部有点卷,她是谁啊?
(课前预设:学生开始可能猜测某个同学,后来猜到老师。)
师:小朋友,这的确是我呀!(PPT)板书:这是我呀!
游戏二:《找朋友》
小朋友,在班级里,一定有你的好朋友,说说他(她)的相貌特征(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其他小朋友猜一猜是谁?
小结: 我们大家虽然都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等。但每个人的外貌特征都不一样。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脸型及五官各不相同。(相机出示不同的脸型以及五官)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游戏充满了无穷的兴趣,在教师引导的游戏中,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认识人物的外貌特征,从而巧妙地掌握人物特点,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1、观察自己 找出特征
师:平时我们喜欢看别己,人,总是忘了看自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一个机会好好地观察自己,认识一下自己。
把你准备好的小镜子拿出来照一照,仔细观察自己的脸型、五官(眼睛、鼻子、嘴、耳朵、眉毛)、体型、衣服等。(老师示范解说小窍门:如果带了两面镜子,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看自己)
(学生照镜子,同桌互说。)
师:如果觉得你的同桌说得不对,可以补充一下。
2、师:现在请哪位小朋友能大胆地说说自己的外貌特征?注意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要讲一个或两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拓展想象的思维,为学生的相互交流创造条件。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体会合作的乐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逐层欣赏 自主探究
1. 欣赏大师作品
师:一些伟大的画家喜欢画自己,让我们走进大师,看看画得怎么样?(PPT连线题)这是马蒂斯和克利的照片,这是他们的自画像,小朋友对照照片,看看哪一个是马蒂斯,哪一个是克利?你是如何发现的?
(课前预设 生:第一张马蒂斯,第二张克利。学生从眼镜、眼神、鼻子、脸型方面进行分析。)
师:这两位大师画自己的时候,画出了自己的特征,我们小朋友可以向他们学习,把脸上的特征进行强调,画详细些。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大师自画像给学生欣赏、比较。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全面感知人物外貌特征,进一步感受大师的绘画基本技巧等。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欣赏高质量的大师作品,从小就接触经典,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很有益处。】
2. 欣赏学生作品
(1)书上图片(PPT)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朋友的作品,大家欣赏一下,这些作品是什么材料画的?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课前预设——学生从外貌特征、色彩、材料上进行分析。)
(2)优劣学生作品对比(PPT)
师:这两幅小朋友的自画像,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课前预设——学生从构图、色彩、脸部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本阶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学生作品,从而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挖掘了创造潜能,看到同龄人作品排除了畏难情绪。通过优秀作品和问题作品的对比,使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更加准确的绘画方法,引发学生畅想,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细心地寻找,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教学难点也巧妙地得到了解决。】
四、大胆实践 展示个性
师:说到这里,很多小朋友已经着急要画自己了吧,看一下,我们今天的作业:画一画自己(PPT)
作业要求:
1. 画自己时可以照镜子画,也可以参考自己的照片。
2. 可以给自己重新设计发饰和服装以及有趣的表情动作。
3. 尽量让别人认出画的是你自己。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是在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脸部主要特征来表现,改变自己的装束和发型,给学生的创造提供了空间。
五、集体展示 体验成功
展示学生作品。
1. 自评、互评:
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你觉得自己画得好吗?好在哪里?小朋友,你们能猜出这幅画的是谁吗?你怎么猜到的?有谁帮她提提意见呢?
2. 集体评价。
师:你最欣赏谁的自画像?她的画好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自评、互评、组评、集体评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使学生在多元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且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拓展阶段 延伸知识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给自己画了张自画像,好玩吗?除了画,我们还可以选择哪些新的方法来表现自己?
师:表现自己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纸撕、小刀刻、布贴、蛋壳贴、毛线贴等。(PPT)
师:下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有趣的材料来表现自己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从上学期开始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勾线、涂色等技能,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在观察自己时可能较马虎,画自己时容易出现定势化、概念化的现象,所以,如何让学生巧妙观察自己的特征,画出情趣化、个性化的自己是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低年级学生对游戏充满了无穷的兴趣,在教师引导的游戏中,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认识人物的外貌特征,从而巧妙地掌握人物特点,其次用照镜子或看照片的方式细致观察自己,跟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外貌特征,比如脸型、五官、衣服、体型等,同桌之间的交流与补充使学生对自己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欣赏大师的照片和自画像,欣赏同龄人的自画像作品,学生在赏析中全面感知人物的外貌特征。
整节课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式的活动中了解自我外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然后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达到发展自我的目的,同时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