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生物的遗传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五年级下册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繁殖的有关内容,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又是本单元后续学习的前提。从教材内容上看,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第14页,认识人类遗传;第二部分是教材的第15页,认识动物遗传;第三部分是教材的第16页的上部分,认识植物遗传;第四部分是教材的第16页的下面,依据遗传基本规律推测小猫的爸爸是什么样子。
编写教学设计还必须考虑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认知特点、前概念等。六年级的孩子已积累了一定的生命科学知识,对很多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平时生活中,孩子们往往从别人的话语中知道了自己像爸爸或妈妈,对“遗传”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思维层面还不够,有些同学也只意识到人类有遗传。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科学探究:
1、能对子女与父母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找出相似点。
2、能根据遗传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观察、合作交流的重要价值
2、培养学生严谨、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3、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难点:观察、比较两代成员找出相似点,及依据遗传现象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概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多让学生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观察学习、合作交流学习
【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观察报告记录单
学具:每位同学带一张父母的合影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调查:你们身边的人有没有说过你长得像爸爸或妈妈?
2、由孩子爱玩的“找不同”游戏,引出:今天,老师要带大家玩“找相同”的游戏。
二、新课
(一)认识人类具有遗传现象
1、请用连线的方式帮课本第14页的孩子找到自己的父母,完成后汇报交流
2、在以上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填写观察报告记录单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观察结果,揭示概念:
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4、大家赛一赛活动
(1)介绍活动规则:
①六人一大组内分成每三人一小组
②混合小组内父母的合影照片,交给本大组内另外三位同学
③三人合作观察、比较,认为是谁的父母就放在谁的面前。(叮嘱:喜怒不显于色哦!)
(2)学生开始给同学找父母的活动,师巡视指导
(3)请面前不是自己父母的同学起立,公布比赛结果
(4)学生谈活动感受
5、出示两组双胞胎照片:你们看,他们有那么多的相似点,那能说他们具有遗传现象吗?(进一步认识遗传是两代之间)
(二)认识动物具有遗传现象
1、过渡:刚才我们找出了人类家庭的那么多的相似点,你们能找出动物家庭的相似点吗?
2、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比较课本第15页的五幅动物家庭的图片,找出它们的相似点,填写观察报告记录单(师巡视了解学生观察情况)
3、汇报观察结果,认识动物也具有遗传现象
(三)认识植物具有遗传现象
1、学生猜想:植物存在遗传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2、引入:假如你有一小块种满豌豆的菜地,现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你会从哪些方面研究?(学生分组讨论)
3、在学生汇报基础上,介绍遗传学家孟德尔(课件出示):
孟德尔(1822~1884),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1856年,他从维也纳大学毕业回到布鲁恩不久,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以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对不同代的豌豆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终于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4、出示孟德尔的研究成果(课本第16页记录表),借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以孟德尔为表率教育学生以严谨、耐心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
三、应用拓展
1、由以上三次观察结论,引导归纳:生物都具有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谚语和俗语就是对遗传现象的生动描述,你知道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3、出示第16页下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猜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你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四、课堂总结:
关于遗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
【板书设计】
人类
动物 生物的遗传现象
植物
附:观察报告记录单
生物的遗传现象
相似点
相似点
人
类
①
动
物
狗
②
豹子
③
马
结论
企鹅
植物
豌豆
长颈鹿
结论
结论
总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