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30 09:5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万国来朝第一章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姓马小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郑和下西洋材料: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指出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1、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2、条件材料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材料二:
p71页相关史事?国力雄厚?技术先进3、概况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时间:1405-1433年。共7次刘家港占
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红
海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今肯尼亚蒙巴萨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榜葛剌国王用大象将明朝使臣接到王宫根据图片,结合教材,用一个词形容郑和下西洋与所到之处的交往方式。和平
友好郑和墓1433年,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
病逝。享年62岁,七月船队回国,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今天,郑和下西洋留给南京的记忆。 宝船厂遗址 郑和公园牛首山 郑和墓为纪念郑和下西洋,我国确定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航海之比较表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200余艘27800 人时间最早次数最多人数最多船数最多船只最大设备最先进范围最大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
上的壮举,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比较结果从比较结果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和平的使者
贸易的伙伴殖民者
掠夺者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七次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想一想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对吗?请说明理由。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客观主观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原 因
郑和之后,航海为什么戛然而止,没有再出现8次、9次、10次呢? 历史的追问第二章
不速之客倭寇背景(倭患)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患形成原因)。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倭患”是戚继光
抗倭的原因。 日本武士是大封建主的侍卫。当时有很多失去军职的武士成为强盗。戚继光抗倭材料一:鸳鸯阵材料二: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材料三:根据材料和教材,小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抗倭经过(戚家军)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二、戚继光抗倭组建戚家军
目的: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
措施: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 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
结果: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台州登州福建广东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了九战九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年华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戚继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想一想: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1.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愿望,得到人民支持;
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民族向心力强;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指挥有方。
捍卫海权第三章 ★ 以上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史实?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澳门是什么时候被哪一国家所侵占?1553年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明代郑和下西洋,其船队的规模、航程的遥远、历时之长久,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十九世纪欧洲人仗着坚船利炮纵横海上,不断东来入侵中国‥‥‥甲午之殇,马关之辱,更是在中国近代史记忆中重重写下了一个“败”字,愤愤烙下了一个“耻”字。 海衰则国衰,海兴则国兴南海问题中国的海洋权益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钓鱼岛问题“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海洋必然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扮演最核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