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第五中学课堂教案
教学过程
课题 三、技术的未来 第5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思想方法与人文因素教育。) “技术的未来”是“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三节,第一章的最后一课,旨在引导学生展望技术的未来。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和神奇,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2. 能力目标:能进行技术的未来的案例分析,并就技术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辩论。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探究欲望和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技术的发展,形成选择技术的理性态度。教学内容分析:“技术的未来”是“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三节,第一章的最后一课,旨在引导学生展望技术的未来。本节课以一个个“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讨论”为主线,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还要对第一章进行小结,认识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认识技术与人,技术与科学、艺术等的关系。在这一节里教师要通过对技术的未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理性的态度。要以案例的形式,思考技术的未来对生活前景的影响;通过辩论,理性对待技术的未来发展。教学重点是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是通过对技术的未来的分析,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教学对象分析:辩论是本课时的重头戏,本节课要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还是带来灾难?”进行辩论,要注意由于学生不感兴趣导致冷场,需要事先指派正反两方的主要负责人,并公布比赛规则,其它事情如各个辩手的挑选到主持人的选定等等均由他们自己准备。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为主,本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但是,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交流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加快节奏,增大课时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教学用具 电脑 以实际技术产品为教学案例,通过直观教学达到教学理念。
课外作业
课后随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阅读案例、提问和讨论相结合)(1)回顾前面我们学的技术的价值,技术对人类、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会想到什么?人类社会将继续发生重要变化。技术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问题提出:面对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处 (2)板书课题:三 技术的未来阅读案例:(1)学生阅读 “无线家庭”的“无线生活”、《告后人书》、“月球城市”等案例。 月球城市(2)要求学生在阅读案例时思考问题:技术的未来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如何看待技术的未来。3、讨论和辩论:(1)就“无线家庭一天的无线生活”,根据自已所知道的技术,大胆设想,口头续编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2)2020年你多大?“月球城市”有多大?比我市大吗?那时,你会到“月球城市”去吗?(3)走出课本:未来的生活a. 太空旅游
b.水上住宅
c.海上度假乐园
引导学生通过“无线家庭”的“无线生活”、“月球城市”、太空旅游、水上住宅、海上度假乐园、海底隧道:海南汽车、火车直通大陆进行概括: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对“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有没有不同看法?阅读:爱因斯坦《告后人书》爱因斯坦简介:爱因斯坦(1879~1955)Einstein,Albert 德裔美国科学家。1879 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镇的一个小业主家庭,自幼喜爱音乐。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并取得瑞士籍。后在伯尔尼瑞士专利局找到固定工作。他早期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都是在这里作出的。1933年希特勒上台,爱因斯坦因为是犹太人,又坚决捍卫民主,遭到迫害,被迫移居美国的普林斯顿。爱因斯坦在量子论、分子运动论、相对论等物理学的三个不同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他对社会进步事业也有重要贡献。爱因斯坦《告后人书》告诉我们什么?问题提出:为什么爱因斯坦在《告后人书》中写到:“一想到未来 , 大家都忧心忡忡。”
讨论:互联网技术、基因食品等高科技未来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辩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还是带来灾难?正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进步。反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灾难。(如学生辩论时有困难,引导学生从克隆、核能等方面进行辩论)辩论引导:对“技术的未来”,既不需要旷世悲怆,也不需要盲目乐观。应当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探究技术,并共同建构协调的未来的技术世界。4、本章小结:
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是技术发明与创新的动力。而技术的发展解放和发展了人类,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技术具有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和专利性。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同时也隐含威胁。《走进技术世界》知识网络图
5、练习:查阅资料,分析互联网、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等高新技术未来的发展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引导: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6、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本P021. 2. 谈谈你对“割骨增高术”的看法,就“如何理性地选择技术”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我们会想到什么?阅读 “无线家庭”的“无线生活”、《告后人书》、“月球城市”等案例。思考问题:技术的未来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如何看待技术的未来。讨论和辩论:(1)就“无线家庭一天的无线生活”,根据自已所知道的技术,在胆设想,口头续编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2)2020年你多大?“月球城市”有多大?比我市大吗?那时,你会到“月球城市”去吗?(3)走出课本:未来的生活阅读:爱因斯坦《告后人书》问题提出:为什么爱因斯坦在《告后人书》中写到:“一想到未来 , 大家都忧心忡忡。”辩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还是带来灾难?正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进步。反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灾难。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