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33~35页例1、例2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
3.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材第33页情境图。
师:春天来了,草地上长满了青草,小羊们可高兴了,大家看,它们成群结队地来到草地上吃草。大家能数一数这些羊有多少只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数数和数的组成。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数一数。(学习教材第34页例1)
(1)让学生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捆成一捆,再数出10根捆成一捆。一共20根。
(2)接着数到二十九根,想一想,下一个数是多少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回答,并提示学生每满10根就捆成一捆。
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会把小棒捆成小捆,在这里要强调10个一是十。
(3)继续数,每到满十时进行提问,一直到九十九根,问:九十九的下一个数是多少呢?(九十九根再添一根,捆成一捆,让学生数一数这时一共有几捆)
学生数出共有10捆后,教师提问:一捆小棒是1个十,10捆小棒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10捆小棒是10个十,也就是一百,即10个十是一百。
(4)练一练。完成教材第35页上面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利用小棒来数一数,教师巡视指导。
2.数的组成。(学习第35页例2)
(1)(从已经捆好的小棒中拿出7捆小棒)这些小棒可以用哪个数表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同桌互相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补充完善,得出结论:
每捆小棒是10根,7捆就是七十根,七十是由7个十组成的。
(2)谁能说出五十是由什么组成的?三十呢?九十呢?(同桌互相说)
(3)出示4捆零6根小棒,指名说一说表示的是哪个数,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小结:几十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四、巩固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5页上面的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试着数一数并思考:怎么数会更快一些?引导学生可以采用每10个圈一圈的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5页下面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3.同桌合作完成教材练习八第1、2题。让学生体会以“十”为单位数物体的数量比较准确、方便,突出了计数单位“十”。
五、拓展提升
1.两个两个地数,从五十数到一百。
五十 五十二 五十四 五十六 五十八 六十 六十二 六十四
六十六 六十八七十 七十二 七十四 七十六 七十八 八十 八十二 八十四 八十六 八十八九十 九十二 九十四 九十六 九十八 一百
2.五个五个地数,从五十数到一百。
五十 五十五 六十 六十五 七十 七十五 八十 八十五 九十
九十五 一百
3.十个十个地数,从五十数到一百。
五十 六十 七十 八十 九十 一百
六、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从二十一数到了一百,谁能说一说,怎样数更快一些?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呢?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八第3、4题。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让学生从数数入手,每10根捆一捆,在操作中感受10个十是一百。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 二十九 三十 七十是7个十
三十九 四十 7个十是七十
10个十是一百 九十九 一百
4个十和6个一组成四十六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教学通过圈十、捆十,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以“十”为单位数物体的数量比较准确、方便,突出了计数单位“十”。
不足之处:在教学之中要关注全班同学,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数数,这种形式活泼,适用于低年级的课堂教学。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
第2课时 读数 写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例3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
2.让学生经历读、写100以内数的过程,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3.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一个一个地数,从四十五数到六十二。
2.五个五个地数,从一百倒着数到三十五。
3.七十八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6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 );( )个十是一百。
师:同学们对于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借助计数器学习读、写100以内的数。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教学例3。
1.教师出示例3扣子图,让学生自己数出每种颜色的扣子各有多少粒并指名汇报。(黄色四十粒;绿色二十七粒;红色三十三粒)
2.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这些数,明确读、写方法。
(1)四十
引导学生观察左边的小棒和计数器:4捆小棒表示4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4颗珠子,在十位上写4,表示4个十;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补足数位。写作40,读作四十。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40的读法和写法后,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完成后面的学习。
(2)二十七
引导学生观察中间的小棒和计数器:2捆小棒表示2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颗珠子,在十位上写2,表示2个十;7根小棒表示7个一,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7颗珠子,在个位上写7,表示7个一。写作27,读作二十七。
(3)三十三
引导学生观察右边的小棒和计数器:3捆小棒表示3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3颗珠子,在十位上写3,表示3个十;3根小棒表示3个一,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3颗珠子,在个位上写3,表示3个一。写作33,读作三十三。
小结: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3.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明确一百的读、写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红色、绿色、黄色的扣子各有多少粒,那这三种扣子一共有多少粒?该怎么读、写呢?
(1)学生自己数一数,引导学生以十为单位,得出有10个十,即一百粒。
(2)明确100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明确一百的读、写方法。
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拨1颗珠子,在百位上写1,表示1个百;十位和个位上1颗珠子也没有,写0占位。写作100,读作一百。
4.总结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无论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开始。
四、巩固练习
1.同桌合作,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1题,一个读数,一个在数位表上写数,两人轮流。
2.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五、拓展提升
1.写出所有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等于7的两位数。
16 25 34 43 52 61 70
2.用1、3、5三个数字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把组成的两位数写出来。
13 15 31 35 51 53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一说,教师帮助有疏漏的学生补充。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八第5、6题。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强调以“十”为单位。
学生总结的读法与写法都是不完整的,需要老师进行整理。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写作: 4 0 读作:四十
写作: 2 7 读作:二十七
写作: 3 3 读作:三十三
写作: 1 0 0 读作:一百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教学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完成了读数、写数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本节教学,知识点多,时间紧张,还需要在后面增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只要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就要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3课时 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八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
2.能够按顺序说出各个数位的名称,知道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知道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
师:同学们,关于100以内的数,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学生根据所学进行交流,教师总结,便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包括:数数、100以内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针对练习
1.数数练习。
(1)一个一个地数,从四十八数到六十二。
(2)两个两个地数,从三十五数到七十七。
(3)五个五个地数,从一百倒着数到二十。
(4)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同桌互相数,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7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9题。(自己数一数,圈一圈,指名说说是怎样数的)
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12题。(同桌合作完成,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拓展延伸
1.用7、2、9可以组成( 6 )个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97 ),最小的是( 27 )。
2.用4、8、0可以组成( 4 )个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84 ),最小的是( 40 )。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八第8、10、11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引导学生总结之前所学内容,教师进行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
不足之处:对于课本上有难度的题目,未及时进行精讲。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