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学练测课件与提能达标: 专题2 2.2 动物细胞工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学练测课件与提能达标: 专题2 2.2 动物细胞工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29 18:06:55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专题2 细胞工程2.2 动物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课 后·提 能 达 标课前·新知导学单个细胞 生长 增殖 胰蛋白酶细胞悬液传代培养贴附在瓶壁 相互接触 停止分裂增殖 初次培养接触抑制胰蛋白酶继续增殖培养用具抗生素培养液微量元素氨基酸血清、血浆36.5±0.5 ℃7.2~7.4O2pH
细胞核卵母细胞动物个体胚胎MⅡ供体重组胚胎课堂·考点突破课 后·提 能 达 标点 击 进 入课件34张PPT。专题2 细胞工程2.2 动物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课 后·提 能 达 标课前·新知导学两个一个细胞细胞杂交杂交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有性杂交细胞免疫新品种培育单克隆抗体抗体血清纯度特异性大量繁殖专一的抗体B淋巴细胞 杂交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灵敏度瘤治疗疾病诊断试剂课堂·考点突破课 后·提 能 达 标点 击 进 入专题2 2.2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一、选择题
1.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于培养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B.所取的组织需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制成悬浮液
D.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传50代左右,所培养的细胞都会衰老死亡
解析:选D 动物细胞培养传至50代左右,若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就能在适宜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
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于检测某种物质的毒性
B.可通过培养各种病变细胞,用于药理等方面的研究
C.可通过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来生产病毒疫苗、干扰素等
D.经过脱分化、再分化,可构建人造皮肤
解析:选D 动物细胞培养没有脱分化与再分化过程。
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通常用卵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B.目前科学家可以用类似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
C.利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D.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传代50代以内的细胞
解析:选C 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常用减Ⅱ中期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A错;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不能经过培养获得动物个体,B错;克隆动物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来自供体细胞,其性别与提供细胞核的动物一致,因此可有选择地克隆某一性别的家畜,C对;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是10代以内的细胞,D错。
4.下列有关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多种动物中获得了成功,成功率非常高
B.克隆技术的各个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C.大多数克隆动物还存在一些遗传和生理缺陷类的健康问题
D.克隆动物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解析:选A 由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成功率并不高,有许多问题仍待解决。
5.下图是某克隆羊的培育过程模式图,则与获得该克隆羊接近的生殖方式和其发育成熟时所分泌的主要性激素分别是(   )
A.无性生殖;雄性激素   B.无性生殖;雌性激素
C.有性生殖;雄性激素 D.有性生殖;雌性激素
解析:选A 克隆羊的产生属于无性生殖;由于此过程是雄性羊供核,故得到的克隆羊为雄性,所分泌的性激素是雄性激素。
6.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如图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不能从该图获得的结论是(   )
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相同
B.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的影响较大
C.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
D.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
解析:选A 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对癌细胞来说,相同的培养时间内,培养基中有无血清,其细胞数目相差不大,说明培养基中有无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对正常细胞来说,在相同的培养时间内,有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胞数目远远多于没有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胞数目,说明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的培养影响较大,B、C、D正确;在相同条件和相同的培养时间内,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数目差距较大,正常细胞达到一定的数目后不再增加,而癌细胞却能不断增加,A错误。
7.在将动物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时,可以使用胰蛋白酶。由此判断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动物细胞之间可能依靠蛋白质相互联系
B.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处理时间、加酶量
C.胰蛋白酶一定不会对动物细胞造成损伤
D.动物细胞培养液的pH应与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基本一致
解析:选C 胰蛋白酶可使蛋白质分解,破坏了动物细胞之间的联系,可推测动物细胞之间可能依靠蛋白质相互联系,A正确;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所以一定要注意处理的时间和酶的用量,以防止对动物细胞造成损伤,B正确,C错误;酶促反应需要适宜的pH,所以培养液的pH应与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基本一致,D正确。
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于原代培养过程中
B.传代培养时需要用胃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
C.癌细胞在培养瓶中培养时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D.50代以内的细胞均能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解析:选C 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在传代培养中,A错;胃蛋白酶的最适pH大约为2,而细胞培养时pH一般为7.2~7.4,所以一般用胰蛋白酶而不用胃蛋白酶处理细胞,B错;癌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C对;10代以内的细胞可以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D错。
9.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利用肝组织块制备细胞悬液时,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B.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
C.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D.在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解析:选B 在利用肝组织块制备细胞悬液时,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以分解细胞间的蛋白质,得到单个细胞,A正确;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B错误;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要求对培养液进行消毒、灭菌,也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C正确;合成培养基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D正确。
10.把成年三倍体鲫鱼的肾脏细胞核移植到二倍体鲫鱼的去核卵细胞内,培养并获得的克隆鱼是(   )
A.是二倍体
B.是有性生殖的产物
C.高度不育
D.性状与三倍体鲫鱼完全相同
解析:选C 克隆鱼的核遗传物质都来自三倍体鲫鱼,因此克隆鱼属于三倍体,A错误;克隆鱼的产生主要采用了核移植和胚胎移植技术,属于无性生殖的产物,B错误;该克隆鱼是三倍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发生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所以高度不育,C正确;该克隆鱼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三倍体鲫鱼,而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二倍体鲫鱼,因此其性状与三倍体鲫鱼相似,但不完全相同,D错误。
11.关于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难易程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乳腺癌细胞易于乳腺细胞,胚胎细胞易于脂肪细胞
B.乳腺细胞易于乳腺癌细胞,胚胎细胞易于脂肪细胞
C.乳腺细胞易于乳腺癌细胞,脂肪细胞易于胚胎细胞
D.乳腺癌细胞易于乳腺细胞,脂肪细胞易于胚胎细胞
解析:选A 乳腺癌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乳腺细胞不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所以乳腺癌细胞易于乳腺细胞;胚胎细胞全能性较高,脂肪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全能性低,所以胚胎细胞易于脂肪细胞。
12.核移植的受体细胞是MⅡ期卵母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MⅡ期卵母细胞质中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B.MⅡ期卵母细胞体积比较大操作起来相对容易
C.可以把供体细胞直接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
D.MⅡ期卵母细胞对克隆动物的遗传特性没有任何影响
解析:选D 直接把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也是可以的,并且这样可以减少对细胞核的损伤,更有利于重组细胞的分裂;MⅡ期卵母细胞提供了线粒体,所含的基因仍然能够控制一些性状,所以克隆动物并不是100%的供体动物的复制。
二、非选择题
13.某研究小组进行药物实验时,以动物肝细胞为材料,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供培养的细胞有甲、乙两种,甲细胞为肝肿瘤细胞,乙细胞为正常肝细胞。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将数量相等的甲细胞和乙细胞分别置于培养瓶中培养,培养液及其他培养条件均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细胞数量比乙细胞数量________。
(2)在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适量血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两种细胞生长过程中,当乙细胞铺满瓶壁时,其生长________________。药物实验需要大量细胞,两种细胞频繁传代,甲细胞比乙细胞可以传代的次数更____。若用动物的肝脏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需用________消化处理。
(4)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
(5)已知癌细胞的X基因表达过量与肝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要实验一种抗肿瘤药物Y对甲细胞生长的影响,可将甲细胞分为A、B两组,A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B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经培养后,从A、B两组收集等量细胞,通过分别检测X基因在A、B两组细胞中的________或________合成水平的差异,确定Y的药效。
解析:(1)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细胞周期短,因此相同时间内,甲细胞的数量多于乙细胞。(2)动物血清中含有胰岛素、生长激素等,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是天然的培养基。(3)动物细胞培养时为了获得细胞悬液,需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块,使组织块中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4)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创造无菌的环境,因此为了防止细菌污染,可在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5)设计对照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A组需要加入药物Y,可通过检测基因是否完成转录和翻译来确定Y的药效。
答案:(1)多 (2)血清中含有适合动物细胞生长增殖的各种营养物质 (3)产生接触抑制 多 胰蛋白酶 (4)抗生素 (5)药物Y mRNA 蛋白质
14.2018年《细胞》期刊报道,中国科学家率先成功地应用体细胞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克隆,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回答下列问题:
(1)“中中”和“华华”的获得涉及核移植过程,核移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克隆猴,与核供体相比,克隆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填“减半”“加倍”或“不变”)
(2)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难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哺乳动物核移植的过程中,若分别以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通常,所得到的两个克隆动物体细胞的常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性染色体组合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解析:(1)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后发育成为动物个体;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克隆猴的细胞核来自供体,因此克隆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供体一致。(2)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3)哺乳动物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相同,性染色体前者是XX,后者是XY,因此分别以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通常所得到的两个克隆动物体细胞的常染色体数目相同,性染色体组合不相同。
答案:(1)将动物的一个细胞核,移入一个已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 不变 (2)小于 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全能性相对容易 (3)相同 不相同
15.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可能有一定致畸、致癌作用,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依据实验结果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实验步骤:
①制备细胞悬液:用____________处理小白鼠胚胎组织使其离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
②进行细胞培养:
a.取A、B、C三个洁净的锥形瓶,分别加入________。
b.向A、B两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其摇匀;C瓶加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c.把3个培养瓶放在37 ℃的CO2培养箱中培养。
③制作临时装片。
④镜检和统计: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寻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高倍显微镜照片进行对比,以确认发生变异的细胞。统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
培养瓶
A
B
C
变异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
1.3%
12.5%
0.1%
(3)请写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分散成单个细胞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②根据b的实验步骤可以得出:a中A、B、C三个洁净的锥形瓶,分别加入等量的细胞悬浮液。④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应统计该时期变异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3)C组为对照组,A与B组变异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均比C组高,说明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一定毒性,B组数据比A组的数据大说明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
答案:(1)①胰蛋白酶 ②等量的细胞悬浮液 ④该时期变异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3)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一定毒性,且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
专题2 2.2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一、选择题
1.生产单克隆抗体时,在培养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因为该试剂(   )
A.能抑制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的DNA复制
B.能阻止淋巴细胞的原癌基因被激活
C.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复制
D.能阻止杂交瘤细胞核糖体上所有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选C 因为要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而杂交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在适宜条件下都能进行增殖,故必须用一种试剂来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复制,才能避免骨髓瘤细胞的干扰。
2.下列是应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X抗体的具体操作步骤,选项中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将X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X抗体的B淋巴细胞 ②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骨髓瘤细胞 ③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 ④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培养 ⑤筛选出能产生抗X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⑥从腹水中提取抗体
A.实验顺序应当是①②③⑤④⑥
B.④过程中产生的多个杂交瘤细胞也称为克隆
C.③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
D.③到⑤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两次筛选
解析:选C 克隆是一种无性生殖,④过程中,杂交瘤细胞在小鼠腹腔培养产生的多个杂交瘤细胞是细胞的增殖,也属于克隆,B正确;③过程是细胞融合过程,会得到多种融合细胞,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够无限增殖,C错误;③~⑤要经过两次筛选才能获得无限增殖以及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正确。
3.下列有关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
B.两次筛选的目的分别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和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C.要先用胃蛋白酶处理得到单个细胞,然后用诱导剂处理得到杂交瘤细胞
D.运用的生物学原理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选C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技术,A正确;第一次筛选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正确;用胰蛋白酶处理得到单个细胞,C错误;制备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有细胞分裂和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4.关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应用,错误的是(   )
A.对小动物注射特定抗原以获取所需的B淋巴细胞
B.单克隆抗体比血清抗体的制备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C.特定的单克隆抗体可制成试剂,用于检测人体是否受某种抗原的感染
D.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原理之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识别癌细胞
解析:选B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用骨髓瘤细胞和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后得到杂交瘤细胞,A正确;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比普通抗体的制备过程复杂得多,B错误;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应用是作为诊断试剂,C正确;如果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注入体内,可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将药物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杀死癌细胞,D正确。
5.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常用的诱导因素有灭活的病毒、PEG等
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组织块
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D.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培养杂种细胞
解析:选C 植物组织培养时不需要去掉细胞壁,植物体细胞杂交才需要先去掉细胞壁。
6.将抗癌药物与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的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原理基本相同
B.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并产生单一抗体
C.②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
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
解析:选B ①过程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原理均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经①过程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需要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B错误;②过程需要筛选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对该细胞进行单克隆培养,C正确;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高、纯度高的特点,根据其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特点,将药物定向运到癌细胞,抑制癌细胞增殖,D正确。
7.下列方案中不能制备出抗H1N1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是(   )
A.将H1N1流感病毒抗原的基因导入骨髓瘤细胞,并使该基因表达
B.将抗H1N1流感病毒抗体的基因导入骨髓瘤细胞,并使该基因表达
C.将产生抗H1N1流感病毒抗体的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并进行体外大规模培养
D.将骨髓瘤细胞中的癌基因导入能产生抗H1N1流感病毒抗体的效应B细胞中,并使癌基因表达
解析:选A 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该病毒抗原的基因无法导入骨髓瘤细胞中,因为RNA片段不能和DNA连接。
8.下图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或动物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将A和B两种植物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前,必须先利用酶解法去除细胞的有关结构
B.若该过程是制备人抗某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 则在培养D细胞的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血清等物质
C.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细胞融合技术的优越性在于能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性状
D.灭活的病毒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而不能诱导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
解析:选C 两种植物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前,必须先利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以制备原生质体,A正确;在制备人抗某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血清等物质,B正确;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细胞融合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但不能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性状,C错误;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因素是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人工诱导方法,D正确。
9.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过程注射的物质和甲细胞的名称分别为(   )
A.抗体、T淋巴细胞   B.抗原、T淋巴细胞
C.抗体、B淋巴细胞 D.抗原、B淋巴细胞
解析:选D ①过程注射的是抗原,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甲细胞是B淋巴细胞。
10.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过程中不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杂交瘤细胞具有浆细胞与癌细胞的所有特点
C.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D.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
解析:选D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将骨髓瘤细胞与经特定抗原刺激产生的浆细胞融合,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并经单一抗体检测后,培养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从而得到单克隆抗体,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杂交瘤细胞能无限繁殖,但不具有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11.利用单克隆抗体研制而成的“生物导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瞄准装置”,二是杀伤性“弹头”。下列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瞄准装置”是由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构成
B.“弹头”是由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等物质构成
C.“弹头”中的药物有选择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D.“生物导弹”是利用细胞工程制备出来的
解析:选C “生物导弹”中的“瞄准装置”是由专一识别特定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构成,A正确;“弹头”是由杀死肿瘤细胞的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等物质构成,B正确;“弹头”中的药物既能杀伤肿瘤细胞,也能杀死正常细胞,不具有选择性,C错误;“生物导弹”是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等细胞工程技术制备出来的,D正确。
12.将基因型为Aa和基因型为Bb的动物体细胞混合,用灭活的仙台病毒处理后,不可能获得下列哪种基因型的细胞(   )
A.AAaa B.AaBb
C.Aabb D.BBbb
解析:选C 基因型为Aa和基因型为Bb的动物体细胞之间可以自由融合,在两两(即Aa和Aa、Aa和Bb、Bb和Bb)融合的情况下,可产生AAaa、AaBb、BBbb三种基因型的细胞。
二、非选择题
13.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可引起水泡性口唇炎。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抗HSV-1 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检测HSV-1。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备抗HSV-1 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HSV-1 蛋白,一段时间后,若小鼠血清中抗______________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小鼠体内产生了__________反应,再从小鼠的________中获取B 淋巴细胞。将该B 淋巴细胞与小鼠的________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大量制备抗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________中使其增殖,再从______中提取、纯化获得。
(3)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识别这种HSV-1 蛋白,其原因是该抗体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特性。
解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第一步是免疫处理。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HSV-1 蛋白,一段时间后,若小鼠血清中抗HSV-1 蛋白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小鼠体内产生了体液免疫反应。第二步制备杂交瘤细胞。从小鼠的淋巴器官中(如脾、骨髓、扁桃体等)获取B 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2)若想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杂交瘤细胞培养在动物细胞培养液中,然后从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单克隆抗体;二则是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中使其增殖,然后从小鼠的腹水中提取纯化获得。(3)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
答案:(1)HSV-1蛋白 体液免疫 脾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骨髓瘤 能无限增殖且可产生专一抗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腹腔 腹水 (3)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4.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单克隆抗体,其主要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细胞DNA合成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在HAT培养基中加入了氨基嘌呤,杂交瘤细胞能连续增殖,未融合细胞以及同种融合细胞因不能增殖而死亡。由此可判断骨髓瘤细胞DNA合成存在____________(填“D”“S”或“D和S”)途径。
(3)步骤③需对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及抗体检测,该过程一般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进行。先将细胞悬液稀释到7~10个细胞/mL,再在每个培养孔中滴入0.1 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抗HCG单克隆抗体作出诊断试剂,能在妊娠初期即可作出诊断,主要是因为该抗体具有______________的优点。
解析:(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2)免疫后的B淋巴细胞不能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能不断分裂增殖。在HAT培养基中加入氨基嘌呤,阻断了细胞DNA合成的D途径,但DNA合成的S途径没有被阻断,结果未融合的细胞(包括骨髓瘤细胞和淋巴细胞)以及同种融合细胞(包括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淋巴细胞与淋巴细胞融合)因不能增殖而死亡,由此可判断骨髓瘤细胞DNA合成存在D途径。(3)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对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时,先将细胞悬液稀释到7~10个细胞/mL,再在每个培养孔中滴入0.1 mL细胞稀释液的目的是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从而实现单克隆培养。(4)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
答案:(1)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2)D (3)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15.下面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向小鼠注射包含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抗原后,所获得的免疫抗血清实际上是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抗体的名称)的混合物,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不仅产量低,而且纯度低。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突出的优点在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并能大量制备。
(2)图中选用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如果仅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其融合细胞有__________种类型。
(3)图中两次筛选的目的不同,其中筛选①的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________,筛选②的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筛选时所用的培养基是特定的__________培养基。
(4)科学工作者正在研究的用于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生物导弹”治疗癌症的方法优于化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图中可看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运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技术。
解析:(1)结合题图可看出,向小鼠注射包含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抗原后,获得的免疫抗血清实际上是含有Ab1、Ab2、Ab3、Ab4多种抗体的混合物。(2)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仅考虑两个细胞的融合,可得到B细胞+B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及B细胞+骨髓瘤细胞3种类型的融合细胞。(3)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第1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2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时所用的培养基是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4)把单克隆抗体跟抗癌药物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注入体内,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这样既不损伤正常细胞,又减少了用药剂量。(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与动物细胞培养两大技术。
答案:(1)Ab1、Ab2、Ab3、Ab4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2)流动性 3 (3)杂交瘤细胞 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选择性 (4)单克隆抗体上连接抗癌药物 不损伤正常细胞,且用药剂量少,毒副作用小 (5)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