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单元《盐 化肥》测试卷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a-4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小明家种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据此,应该施用的化肥是( )
A.NH4H2PO4 B.K2SO4 C.CO(NH2)2 D.Ca3(PO4)2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铵态化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B.化肥的过度使甪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
C.CO(NH2)2不是复合肥,是一种常用的氮肥
D.农业上常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波尔多液
3、如图“滤液”中分离出的氯化铵,在农业上可用作( )
A.钾肥 B.氮肥 C.磷肥 D.复合肥
4、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 )
A.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B.氧气?????????助燃性????????气焊、气割
C.熟石灰???????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D.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制作碳酸饮料
5、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 ? ? ?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出现白色浑浊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产生气泡,
溶液变为浅绿色
A.A B.B C.C D.D
6、实验室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铜丝和铁丝---观察颜色
B.稀盐酸和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
C.氢氧化钙和氯化钠---尝味道
D.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水
7、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有气泡产生 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C.贝壳逐渐溶解 D.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8、现有氯化铜、烧碱、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钠五种物质的溶液,将其两两混合如图(I),其反应可以得到符合图(Ⅱ)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9、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②③溶液变红,①④无变化,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
B.若只有③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
C.若①③④都有沉淀生成,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
D.若①②③④都没有现象,则M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
10、学习化学,化学实验现象十分重要,对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紫色石蕊滴入碳酸钠(Na2CO3)溶液中,溶液仍为紫色
B.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的白雾
C.将铁锈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逐渐被溶解,溶液呈现黄色
D.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二、填空题:(共26分)
11、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数字序号):①氧化钠②小苏打③硫酸钡④可燃冰⑤熟石灰⑥不锈钢
(1)常用作调味品的是 ①;
(2)用于制作医疗器械⑥ ;
(3)改良酸性土壤的碱③ ;
(4)用作糕点发酵剂的是⑤ ;
12、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仪器a的名称 长颈漏斗,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2)实验2中,研磨后出现的现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
(3)实验3中,操作步骤如下:①打开活塞甲 (填活塞甲、乙的操作),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一种气体;②然后,通过适当操作,滴加M溶液,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M溶液是盐酸 。
13、粗盐中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泥沙),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Na2SO4、CaCl2、MgCl2)。现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生产过程如图。
(1)写出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NaCl。
(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
(3)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该操作和蒸发结晶都需要用到的仪器为玻璃棒 。
(4)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 、NaOH (填化学式)。
14、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分别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2)图中曲线② (填序号)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3)对比分析cd (填字母)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4)某同学判断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你认为正确与否,理由是不正确,形状只影响反应的快慢,碳酸钙质量相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同的 。
15、同学们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保持注射器2活塞不动,将注射器1中的足量稀盐酸全部注入烧瓶后,固定该活塞不动,观察到烧瓶内的现象是 白色粉末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无色气泡,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
(2)同时观察到注入稀盐酸后,右侧与烧瓶相连的气球迅速鼓起,原因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烧瓶内气体量增大,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使气球鼓起 。
(3)将注射器2的活塞缓慢向上拉,抽取少量烧瓶中气体,注射器2中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
三、计算题:(共4分)
16、为了测定某品牌纯碱(只含氯化钠)中碳酸钠的含量,取该纯碱样品25g,向样品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生成沉淀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20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B 2、D 3、B 4、D 5、D 6、C 7、D 8、C 9、D 10、C
二、填空题:(共26分)
11、答案:(1)①;(2)⑥;(3)⑤;(4)②。
12、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H2O2 2H2O+O2↑;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3)打开活塞甲??? 盐酸。
13、解:(1)I中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SO4═BaSO4↓+2NaCl。
故填:BaCl2+Na2SO4═BaSO4↓+2NaCl。
(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故填: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3)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过滤和蒸发结晶都需要用到的仪器为玻璃棒,作用分别是引流、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故填:过滤;玻璃棒。
(4)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滤液中的碳酸钠、氢氧化钠。
故填:Na2CO3;NaOH。
14、答案为:
(1)CaCO3+2HCl=CaCl2+H2O+CO2↑;
(2)②;
(3)cd;
(4)不正确,形状只影响反应的快慢,碳酸钙质量相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同的。
15、答案:(1)白色粉末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无色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烧瓶内气体量增大,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使气球鼓起;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三、计算题:(共4分)
16、答案:(1)20;(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