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韦曲街道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3?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初步归纳数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小伙伴和大家一起学习,瞧!它们是谁呀?
1.(课件出示,教师讲解)?蚕的一生非常短暂,要经历卵、幼虫、蛹、蛾四个成长过程,虽仅有两个星期,但它勤劳无私,默默无闻,为人类吐出真丝,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孩子们,你们想对蚕宝宝说些什么?
2.出示口算题组。
师:蚕宝宝想和同学们一起练口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师:蚕宝宝累了想到盒子里休息一下,大家能帮它们分一分,来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呢?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
(一)解决“等分”问题
课件出示例3第1题。(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个??)
1.从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1)平时在审题时,我们经常把已知信息圈起来,把数学问题画起来。
(2)今天老师把这些信息和问题用示意图画下来:
2.想一想:?怎样解答??(学生小组讨论,尝试解答)
3.学生汇报,理清解题思路。
(1)生汇报:用除法计算15÷3=5(个)
(2)为什么用除法?(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所以用除法计算。)
(3)从哪看出是平均分?平均分什么?怎样分的?
(4)分的结果是什么?商怎样来求?生想:?三(五?)十五?商是5
(5)被除数15表示什么?(蚕宝宝的总数)除数3表示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商5表示什么意思?(每份的个数)
????(6)你能得出什么解题规律吗?生:总数÷份数=每份数
4.解答正确吗?你用什么方法验证?
生汇报:画图法,语言表述,用乘法算式等。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
(二)解决“包含”问题
课件出示例?3?的第?2?小题?。(?15?只蚕宝宝,?每盒里放?5?只,?要有几个盒子??)
?1.?你知道了什么?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怎么解决?为什么用除法?商怎样来求?
3.?解答正确吗?
4.?你能得出什么解题规律吗?生:总数÷每份数=?份数
(三)体会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
比较上面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不同的地方:分法不同,第1题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是等分除。第2题表示把15按照每5个分一份,能分几份,是包含除。
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理解深化
1.一题多变。?
(1)?18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有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一共有多少只蚕宝宝?
(2)?12筒茶叶,每个盒子放6筒,要用几个盒子?
把12筒茶叶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筒?
2..拓展练习
(1)16名学生平均分成(???)个小组,每组(???)人。
(2)16名学生,每组(??)人,能分成(???)个小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总结全课,激励发展。?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