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30 15:32: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5张PPT)
“不求甚解”,本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意是读书只领会意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现多谓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含贬义。
题目导入
不求甚解
?马南邨[cūn]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的几个问题》等。
?关于作者
读课文:了解每段的意思,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提出对方错误论点: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树靶子。
第二部分(2-4)阐述“不求甚解”真正含义
?整体感知
?指出人们往往曲解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2
?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3
?归纳“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4
?整体感知
第三部分(5—8):用事实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可取的”
?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读书不虚心5
?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不求甚解6
?陆象山“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相似8
第四部分(9):强调重要书要反复读—“不求甚解”只是暂时未解,并不是不解(得出结论)
读课文:了解每段的意思,梳理文章结构。
1、读课文1-2段思考: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对此,作者又是怎样看的? 
?课文精讲
对方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2)
?课文精讲
2、读课文第3-4段思考: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本意是什么? 
?“好读书”指一定要喜欢读书,“不求甚解”指所有人(包括自己)不可能一下子想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所以陶渊明只好承认自己“不求甚解”,这是一种自嘲,是谦虚的说法。
?目的在于劝诫大家多读书,尽力真正体会书中真意,不可以骄傲自负。
?课文精讲
3、读课文第4段思考: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不一定“什么书一读就懂”,就体会了书中真意,所以承认自己“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应前后贯通,以了解大意为主,不要过多地在文字上纠缠。
?课文精讲
4、读课文第5-6段思考: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赞同提倡(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2)
?课文精讲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举例论证的作用:?通过列举…事例(例子)?充分论证了…观点,?从而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反面举例论证?通过列举普列汉诺夫的例子,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此做了很多曲解。证明了“读经典著作,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的观点?从而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4、读课文第5-6段思考: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课文精讲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4、读课文第5-6段思考: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正面举例?通过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例子,正面论证了“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的观点?从而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课文精讲
反面举例普列汉诺夫的例子
正面举例诸葛亮读书的例子
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把……与……进行对比?突出了……观点?从而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对比论证?把普列汉诺夫读书与诸葛亮读书进行对比?突出了“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这一观点?从而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4、读课文第5-6段思考: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课文精讲
5、读课文第7-8段思考:要做到“不求甚解”是不是就意味着马马虎虎、不认真?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7)。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课文精讲
6、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8)”这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道理(引用)论证——公式:?引用……(谁)的……(什么)话?论证……的论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道理(引用)论证——?引用陆象山的话:“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论证了观其大略是不因小失大,不因局部放弃整体的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课文精讲
7、读课文第9段思考:通过作者的分析,得出了什么结论?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结论:[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结尾段——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深化了中心论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发出号召: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深入探究
1、本文是怎样论证作者观点的(论证思路)?
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明确问题中所提及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是什么;
其次是结合文章对论点论证的具体内容,分析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
第三明确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论点进行论证的;?
答题模式
首先:通过…引出…论点(通过…论证方法提出…论点)
然后:用…事例(或名言、或某个角度)加以论证,
最后:得出…的结论。
首先:通过一般人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引出作者的观点: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深入探究
1、本文是怎样论证作者观点的(论证思路)?
然后:具体分析“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并提出自己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的理解,并通过列举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例子,引用陆象山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深入探究
1、本文是怎样论证作者观点的(论证思路)?
最后:对全文总结,深化中心论点,发出号召—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深入探究
1、本文是怎样论证作者观点的(论证思路)?
?深入探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哪些读书的态度方法?
1、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不要人为什么说都是一读就懂。
2、读书时,不要固执与一点,咬文嚼字,对于不懂之处先放一放后面也许就豁然开朗了
3、对于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做到开卷有益。
?深入探究
3、比较《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这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相似,都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方法灵活多变,有理有据。
?相同点
?深入探究
3、比较《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1)两文论证的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从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不求甚解》是驳论,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不同点
?深入探究
3、比较《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2)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不同点
?深入探究
3、比较《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3)两文语言风格不同。
《谈读书》的语言精练华美
《不求甚解》的语言严谨质朴
?不同点

《不求甚解》通过探求“不求甚解”的含义,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虚心和会意,反对死读和抠字句而忽视精神实质,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课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