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 二节教材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 二节教材分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08-07-16 18: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 二节教材分析
一、教材中给出的教学目标
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
3.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本节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能制定符合一般设计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 。
二、对教学目标的解读
本节教学要使用学生认识到设计的一般原则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在本章的第一节中,学生已学过“设计的一般过程”,在制定“设计方案”这一环节中,需要进行“设计分析”和“方案的构思”,在这些过程中就需要用到这些原则去综合考虑和分析设计中的问题。
针对本节的教学目标1,在这里的教学要求是比较高的,要达到“理解”的水平。教材中共介绍了七个原则,在此基础上,教材中还要求有一定的拓展(P67)。就教材介绍的七个原则,应在教学中有所侧重,不应平均用力。
针对教学目标2,很明显的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要把各个原则割裂开,只顾讲授各个原则的基本含义,而不让学生去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如何把这些内容融入每个原则的教学中,是教学设计的难点。特别重要的是,这一教学目标也体现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和分析问题。
针对教学目标3,就是要求学生要“学以致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去运用所学的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基本知识来分析些简单的问题或案例。这里,要恰当地把握尺度,不能作过高的要求。
三、教学建议
1.创新原则
教材中关于创新原则主要表达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创新”的含义作了一般的陈述,是广义的创新,比较抽象。二是对创新的重要性作了表述——创新是设计的核心,是产品生命力的源泉。三是技术产品创新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对创新的含义,教学中只要学生理解“行行业业”都有创新。可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比如,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就是一个方法和理论的创新,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教材P30的“铁锹作业效率”的案例,就是一个生产中组织管理的创新;一个产品广告创意和策划就是一个商业方式的创新等。
对教材P57——P58案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详尽的分析。
事实上,学生对洗衣机了解的并不多,这个案例中,可以从洗衣机洗涤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挖掘素材,让学生理解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双缸
半自动洗衣机
讨论:
(1)洗衣机的诞生和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
(2)比较相邻形态洗衣机的发展变化,并填写下列表格。
手工洗衣
手摇洗衣机
单缸单
洗洗
衣机
单缸全 自动洗
衣机
全自动滚 筒 洗衣机
比较 手工洗衣与手摇洗衣 手摇洗衣机与单缸洗衣机 单缸洗衣机与双缸半自动洗衣机 双缸半自动洗衣机与单缸全自动洗衣机 单缸全自动洗衣机与全自动滚筒洗衣机

要 变

机械部分代替手洗
省力
机械完全代替手洗
以电为动力
能定时
能依衣物选择洗涤强弱
能漂洗
能甩干
依需要设定洗衣过程
按设定完成洗衣全过程
洗衣量大
能自动烘干
波轮洗衣机  加热功能 :不能加热,如果冬天水温太低,会影响洗衣粉的溶解水量及洗 相对来说,用水量和消耗和洗衣粉,比滚筒洗衣机涤剂用量要多磨损度 因机械力作用大,易使衣物缠绕和打结,磨损度较大。洗涤时间 :洗衣时间较滚筒洗衣机要短。寿命 :大多零部件为塑料制成,时间长了会老化,易松动,寿命有限。  
滚筒洗衣机  加热功能 :可选择加热温度,能激活洗衣汾中的生物酶,清除顽渍,洗净度高水量及洗 洗涤时水位为波轮洗衣机的1/3,洗涤剂用量减少涤剂用量 为波轮洗衣机的1/4磨损度 属拍打式洗涤,衣物不缠绕打结磨损度小,适合洗涤真丝等高档品。洗涤时间 :洗涤时间相对较长。寿命 :大多零部件为不锈钢,坚固耐用使用寿命较长综合起来看,无论从衣物的洗静度,对衣物的磨损度、使用寿命,还是各方面能耗的情况,滚筒洗衣机都要优于波轮洗衣机。
2.实用原则
教材中从四上面进行了阐述,即产品的实用性表现为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
我们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例子来讲解。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实用原则的真正意义。
物理功能,是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半导体收音机,是用来听广播,它的可靠性表现为收音是否稳定;效率精度表现为能否准确调台、抗扰能力;构造表现为外形结构和内部电路构造;性能表现为耗电量、音质、工作环境和条件、使用寿命等。
生理功能,可从人机关系的知识去理解。
心理功能,是指在使用技术产品时,都不仅仅是使用产品的基本功能,同时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比如,朗声打火机的设计,使用时的动作和清脆的声音,会使人感到有派头,这就是在产品使用机理上的一种设计;日本市场上出现的电子宠物和会跳舞的音乐播放器,其主要作用就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3. 经济原则
从教材内容看,主要让学生知道经济原则的基本含义,了解有关成本的一些常识。若条件成熟,可补充讲解如下容:
近期成本和远期成本。比如节能灯,其总的制造成本比白炽灯高,但在使用寿命内,总的成本可能会比白炽灯低。
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十七在开过后,强调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国家对企业的考核中将增加环境成本、资源成本的考核。让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价值优化原理:功能成本比=功能/成本。
教材P60的案例分析,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完成
这个案例中,虽然比较简单,但学生未必能说得清,因为木桶对他们可能已是很莫生的了,这个案例的基本作用是让学生了解成本构成的一些常识。
4. 美观原则
教材中关于美观原则强调了三点:(1)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美的需求日益增高,已成为技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实现产品美的设计途径。(造型、大小比例、材料、色彩搭配、装饰图案等。);(3)美是多元化的,不同的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审美标准及对美的感受是不同的。
教材P61马上行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个小型信息调查,以活动形式使学生体会美是多元化的。
而对于P62思考,应让学生在课上“说一说”,学生的表达只反应学生的感受,没有什么优劣之分。问题是,我们教师怎样表达?你能在学生面前作出表帅吗?
5.道德原则
教材中对道德原则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
(1) 技术产品的设计要有利于维护、完善社会伦理道德,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比如赌博机、ATM机密码盗取器的设计。)
(2) 以人为本,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教材P63案例“给瓜子美容”)
(3) 设计中要遵循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不盗用和抄袭他人的设计成果。
(国内出版物盗版盛行。)
6.技术规范原则
教材中主要强调两点:
技术规范的含义:“有关开发生产技术的知识、领域、方法和规定的总和。”
这句话很抽象,可作如下解释:技术设计是一个创造过程,开发一项技术,需要多学科的知识,需要涉及多种领域,需要一系列方法,在人类长期的技术实践活动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所要遵循的一般规律、规定、法规、制度等。这就是技术规范。
教材中P63有两个讨论题,教学中应让学生说一说、讲一讲。
第1题,教材中已作了陈述,只是让学生听过老师讲解后,复述所讲内容的要点。
第2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去引导学生:
a.“安乐死”是一种让人无痛苦地死去的技术,发明这种技术,可用于无法医治而又忍受病痛的病人,也可用于死型犯人。你认为违反道德原则吗?
b.“核武器”是一种军事技术的创新,你认为违反道德原则吗?
c. 前不久,市场上出一种“考试作弊笔”,很新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教师最后总结,创新是在遵循道德原则上的创新。由于技术的两面性,使用技术的过程中,也要遵循道德原则。
(2) 技术规范的标准。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使用标准。
这里需要学生理解“标准”是一种评价体系,对技术产品起着监督和管理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生产技术产品,需要通过国家或国际有关部门和机构依据一定标准进行的认证。所谓认证,就是生企业要通过资质审查。先由企业申报,再由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审查、现场检验等确定生产企业资质水平。
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更是法制经济,“标准”的认证,可以说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没有经过认证的企业产品,就可能不被市场接受,甚至是违法的。同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标准”认证也被用来限制和约束产品进口,成为经济竞争中的一种手段。
教材中展示了一产品认证标志的图片,只要让学生浏览下即可,不必作多的解释。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教材中展示了一产品认证标志的图片,只要让学生浏览下即可,不必作多的解释。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可多讲一下质量安全认证标志和“三C”认证标志(强制性安全认证标志)。
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首先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和醋五类食品行业中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生产食品企业必须获得国家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否则不得生产食品。二、强制检验制度。生产食品的企业对其产品必须自检,检验合格方可出厂,质监部门对获证企业产品实行定期监督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实行加严检验。
三、QS标志制度。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在产品包装上使用QS标志。
QS标志只是实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一个方面,它代表三个内容:
企业声明。该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该产品经过国家核定,有市场准入资格。
企业证明。这个产品是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
企业承诺。食用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只要购买加贴有QS标志的产品,就是获得国家认定的放心食品。
设计的一般原则——技术规范原则
1.无公害农产品
2.有机产品认证
3.绿色食品
4.食品市场准入
5.纯羊毛
6.国家免检产品
7.中国强制认证
8.中国名牌产品
9.中国质量环保产品认证
10.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
认证
11.原产地认证
12.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
13.定量包装商品计量保证能
力合格
14.采标标志
你能辨认这些标志吗?
电磁兼容(EMC)
电磁类兼容
电磁类兼容
电磁类兼容志认证标志
安全认证标志
消防类认证标志
安全与电磁兼容标志
7.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这一原则中,教材主要强调在技术设计中,要考虑技术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给生态、环境、资源带来的不利影响。
这里有一个非常生动和富有哲学意义的问题:人类一方面要利用各种技术来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使自己过得更好、更舒适,但同时又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和资源破坏的问题,甚至危及人类生存。人类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人类能解决好所面临的这一切问题吗?我们每个人应怎样做?能做些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认识,使这一教学内容内化为他们的一种诉求和情感,内化为他们的一种素质。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生态文明”,若没有社会中每个人技术素养的提高,是难以实现的。我想,这也就是通用技术这门课所要产生的教育价值吧!
教材P65安排发一个“阅读”,应让学生阅读后去讨论和分析一些问题。
比如,你若碰到这种豪华包装的产品,你买不买?在现实生活中,应追求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你在生活中,发现哪些资源浪费现象?让学生谈一谈,是很有必要的。
本节最后,教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七个原则间的相互关系。这里怎样进行更好的教学设计?如何利用这一内容更好地挖掘内在的教育价值?很值得探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若照本宣科,全由教师滔滔不绝,可能教学就大为逊色了。
教材P66“马上行动”,我觉得应在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联系一些实例去认识和分析后,再尝试用图的形式予以表示,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很直观和精炼。而对于P67“讨论”,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设计的一般原则是开放的,正如教材中所讲,七个原则是到现阶段技术实践的总结,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总结出新的设计原则。就教师的教学中,对这个讨论可以作如下补充:兼容性原则;诚信原则;科学原则;国际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