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1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30 10:2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6课 北宋的政治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思考:五代建立者的简历有何共性?武将专权知识回顾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发动拥立他为皇帝。随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陈桥兵变北宋
建立者:
时间:
定都:开封(东京)960年赵匡胤(宋太祖)找一找:北宋有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普曰:“……唐季以来……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出自《续资治通鉴》、作者:[清]毕沅、第二、第44页问 题 思 考: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收其精兵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天下自安1.军事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九日晚上,赵匡胤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酒酣之际,赵匡胤面带愁容地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我现在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生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臣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杯酒释兵权②统调分离1.军事 “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兵变也。 ——范祖禹《范太史集》③兵将分离1.军事 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丞相皇帝丞相事无不统皇帝副相军权财权



分化事权(多人,多重机构) 材料 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枢密使分取军权,以三司使(又称“计相”)分取宰相的财权。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2.政治 ①中央:削弱相权2.政治 ①地方: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②地方:各州设通判,分割知州权力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最爱吃螃蟹)去地方担任知州,问他想去哪里?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可也。”
—《归田录》欧阳修为什么当知州,不愿意当地有通判呢?通判,是宋朝新设立的一个官职,也叫监州,是朝廷派来监督知州的。因为通判分化了知州的权力3.经济 ①取消节度使的收税特权②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从965年起,赵匡胤往各地派转运使,主持地方税收,不许藩镇亲吏插手。地方的财赋收入,除开支本地行政经费所需外,其余全部输送京师,州府官员不得截留。归纳整理禁军军队分化事权相权文臣通判转运使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唐朝武将宋代文臣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Q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Q2: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有哪些政策和措施?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措施: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年进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措施: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1110年又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10人。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消极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武举:强干弱枝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