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语文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检测题
满分100
一、积累与运用 (16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2分)
A.惩罚(chěng) 拭去(shì) 颓唐(tuǐ) 鲦鱼(tiáo)
B.腌臜(yān) 星宿(xiù) 荣膺(yīng) 洋溢(yì)
C.醋栗(lì) 栈桥(zhàn) 魁梧(kuí) 隐匿(nì)
D.执着(zhe) 巉岩(cán) 遒劲(jìn ) 咯吧(kā)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A.纯粹 镌刻 贸然 神彩奕奕
B.拖沓 敦实 侦缉 颠沛流离
C.戮穿 捷报 斟酌 出类拔萃
D.屏障 弥蔓 摇曳 雕梁画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A.那是一张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何大学问也不是不疼爱孙子。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C.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D.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D )(2分)
A.通过《中国之声》微博推出的“正能量益起来”活动,让我们一同探寻发现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点滴美好,寻找身边的正能量。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班主任严肃处置了小明欺负班上弱小同学。
D.邗江区甘泉街道双塘村84岁老中医李太初教子有方,编撰李家家训万余字,从学习、工作、生活、思想、婚姻等方面做了工整的记录。家训皆用四字,颇具特色。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2分)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 , 。 。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经历才够完美。”
⑤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④②①③⑤
B.②①⑤③④
C.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⑤②
A.
6.古诗默写。(6分)
(1)蒹葭苍苍,_________。(《诗经》)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无题》)
(5)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1)白露为霜 (2)归雁洛阳边 (3)干戈寥落四周星 (4)春蚕到死丝方尽 (5)朔气传金柝
二、古诗鉴赏。(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龚自珍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①。
春住!春住!黦②了人家庭宇。
【注】①浓絮:柳絮。②黦(yuè):色败坏。污迹。
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3分)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8.词中“春住!春住!”,从句子语气而言,是一个祈使句。应读出什么情感?(4分)
【答案】7.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光的绝情,不顾人们挽留,抛下满天柳絮,匆匆离去。
8.应读出春光匆匆,连声呼唤,祈求春不要离去的挽留之情。
译文:
东风最无情,让那悦目的姹紫嫣红也暗淡失了本色,天色将晚,春的归处又在哪里呢?春光一去不回头,只留下满天飞絮。春天啊春天,你能否停下脚步为这失了颜色的房屋重新渲染上春色。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探究。
(一)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④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很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而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强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因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⑨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狂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⑩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山的灵魂。
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笔下的黄山绝壁松是令人敬畏而又生机勃勃的。
B.“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和“有的枝干被狂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表现出绝壁松矛盾的个性,这也是艺术形象本该具有丰富个性的表现。
C.绝壁松历经磨砺却卓立不群,无论苍郁与枯败,都具有强者的品质:这是它给“我”震动的原因。
D.第④自然段介绍了黄山绝壁松恶劣的生长环境,第⑤自然段开始尽写它能够生长的原因。
E.作者表面上是赞扬黄山绝壁松的顽强和蓬勃感人的魅力,实则意在强调环境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
10.根据本文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 (3分)
上联:黄山景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
下联:绝壁松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加点的文字和修辞方法,赏析下面句子。(3分)
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
12.作者在第③段写其他名松、在第⑥段写山下之松各有什么用意?(4分)
【答案】9.BE
10.示例:绝壁松境异形异神异冠黄山 绝壁松境绝形绝神绝甲黄山
11.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山绝壁松的丰富神情,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绝壁松的敬意。
12.第③段用其它名松衬托黄山绝壁松,突出重点,引人注意;第⑥段写山下之松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绝壁松与恶劣环境斗争的坚强精神及顽强生命力。
(二)、议论文阅读(13分)
难得淡定
①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悄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②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话,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③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白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④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坤:“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在名利面前淡定的例子还有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⑥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⑦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运用了道理论证,用苏轼的词,引出了论题“淡定”,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举了苏东坡和佛印的例子,生动具体地阐明了“什么是淡定”。
C.第③段先提出了分论点,接着用诸葛亮空城计的例子和印度外长淡定化解尴尬局面的例子论证了分论点。
D.第⑦段总结了全文,强调了“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怀”这一中心论点。
14.如果要在第④段横线处加一个论据,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钱钟书的《围城》发表后,在国内外都影响很大。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记者千方百计想对钱钟书进行采访,但钱钟书坚持不接受,采访计划只好作罢。
B.1902年居里夫妇故到法兰西共和国理学院通知,说将要给他们颁发荣誉勋章,以表彰他们的贡献,但居里夫妇却回信说:“我对勋章毫无兴趣,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C.药业大王韦尔克每从小在逆境中成长,大学毕业后开始艰苦创业,后来他把自己大部分资产都用于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具有商业价值的药物上。
D.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第一学期结束后,学生成绩优异,学校颁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却卖了奖章买了一串红辣椒。当天气寒冷时,吃了辣椒,顿觉寒意去了大半,又捧起书读。
15.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13.B
14.C
15.举例论证,举了谢安得知战斗捷报后从容淡定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使论证更具体,增强说服力,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真盐铁陈恕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恕通判澧州,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恕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恕有心计,厘去宿弊,整顿赋税,疏通货财,府库丰盈,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后恕知贡举。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又援贡举非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时议称之。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
(节选自《宋史·陈恕传》)
16.下列选项中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少为/县吏
B.恕/尽擿发其弊
C.太宗深器/之
D.后恕/知贡举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少为县吏( )
②悉被黜退( )
18.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
19.读了这篇文章,说说陈恕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0.联系生活,陈恕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答案
16.B
17.(1).①年轻时 (2).②全或都
18.太宗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題词“真盐铁陈恕”。
19.①性格刚毅,不畏强权。②治国能力突出,善于理财。③品德高尚,爱惜名声(避嫌)。④性情至孝。
20.①为人处世要有魄力,不能畏手畏脚,否则无法成事。②做官做事要有能力,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③品德名声很重要,要谨言慎行,维护自己的名声。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做人之本。
三、写作(35分)
21.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说:“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因为这世界有你,有我,也有他(它)。
请以“想想别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