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经历了四个化学进化过程,其中小分子有机物(如氨基酸)的形成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分别是 ( )
A.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 B.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C.都在原始海洋中 D.都在原始大气中
2. 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 ( )
A.核酸 B.蛋白质 C.氨基酸 D.葡萄糖
3.从陨石中发现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 ( )
A.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上 B.在地球上形成并被带到宇宙中
C.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合成 D.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形成生命
4.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大多数人认同“海洋化学起源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B.液态水是地球生物生存的重要物质
C.有适宜的生存环境就可以产生生命
D.氧气是地球生命生存的重要物质,原始大气中却没有氧气
5.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C.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6.莱阳被誉为“中国恐龙之乡”。2017年,考古学家在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发掘出了“杨氏莱阳龙”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发掘出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及足印都是化石
C.和两栖类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比较古老的地层
D.对不同地质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就能准确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历程
7.下列证据中,不支持两种动物间存在亲缘关系的是 ( )
A.鹰的翅膀的骨骼与马的前肢骨骼相似
B.人类的胚胎和鲸的胚胎早期发育很相似
C.黑猩猩和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相同
D.海狮和海豹的形态很相似
8.依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啄木鸟的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
D.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9.图1表示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中①、②和③依次代表 ( )
图1
A.鸟类、爬行类、两栖类 B.爬行类、两栖类、鸟类
C.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D.鸟类、两栖类、爬行类
10.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 ( )
A.制约环境 B.影响环境 C.改变环境 D.适应环境
11.自然界中的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是 (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D.生物变异的结果
12.[2018·南安] 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更好地隐藏自己。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分析,该现象是 ( )
A.环境进化的结果 B.生存斗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13. 恐龙曾经作为地球上的“霸主”达一亿多年,却在六千多万年前神秘地灭绝了。有科学家认为,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灭绝的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以下所列证据中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 )
A.科学研究表明,恐龙大量灭绝的时间相对较短
B.恐龙化石常常是集中出现,表明它们可能是同时大批死亡的
C.恐龙数量减少的同一时期,气候变得干燥而寒冷,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D.在墨西哥,人们发现了一个大坑,它是由六千多万年前一颗直径近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大的行星和陨石撞击地球会造成地球尘埃飞扬,导致生物大量死亡
14.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错误的是 (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来,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其适应环境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15.现代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 ( )
A.繁殖后代的需要
B.颈短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经常吃高处叶子的结果
D.变异始终朝着有利生物生存的方向发展
16.栽培稻是由野生稻经长期栽培与选择驯化而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野生稻和栽培稻中,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
B.经长期人工选择,栽培稻的产量逐渐增加
C.栽培稻高产性状的出现,是由于人类选择而产生的
D.从野生稻到栽培稻的驯化过程,既有遗传也有变异
17.图2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图2
A.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18.“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现存的生物都属于高等生物 B.现存的生物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C.现存的生物还将继续进化 D.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都被淘汰了
19.[2019·广西] 养鸡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杀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药效逐渐下降。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
A.药效下降是因为苍蝇体表产生了保护膜
B.苍蝇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苍蝇对杀虫剂有应激性,趋利避害
20.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环境条件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B.科学实验已证明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不断积累,形成原始生命
C.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D.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8分)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图3
(注: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 。?
A.③→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④
B.②→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①
C.③→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①
D.②→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④
(2)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 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既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 。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 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 。?
22.(26分)生物圈中不同的动物类群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生物学家认为,所有的动物都起源于单细胞原生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相继产生新的物种。如图4所示的“进化树”表示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及各动物类群之间的关系。
图4
(1)请写出乙、丙代表的动物类群。
乙 ,丙 。?
(2)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是 [ ] ,该类群是由古代的[ ] 进化来的,进化的主要特征是 。?
(3)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研究发现: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出现在6亿年前,最早的鱼类大约出现在5.3亿年前,大约3.2亿年前才出现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 ] ,其适应陆地生活的生殖特征是 ,最晚出现的一类脊椎动物是[ ] 。?
(4)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来看,动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23.(16分)如图5表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进化历程的解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5
(1)图甲所示的长颈鹿个体颈的长短不同,有的长,有的短,这种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称为 ,这些差异是 的。?
(2)图乙所示的现象叫作 ;此过程会由于 而愈加激烈。?
(3)用简单语言描述图丙所示的现象 。?
(4)自然选择是通过 实现的。?
详解详析
1.B
2.C [解析] 美国科学家米勒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等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连续进行火花放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了11种氨基酸,其中有4种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3.A
4.C [解析]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重要的、直接的证据;地球生物生存的重要物质是液态水;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产生生命需要复杂的条件和时间;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5.C [解析]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其中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学说有很多,但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6.B [解析]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发掘出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及足印都是化石。和两栖类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比较晚近的地层里。对不同地质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能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历程,但不一定准确。
7.D [解析] 鹰的翅膀的骨骼与马的前肢骨骼相似,这属于结构上的相似点,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人类的胚胎和鲸的胚胎早期发育很相似,这属于结构和功能相似,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黑猩猩和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相同,这属于结构上的相似点,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海狮和海豹的形态很相似,外形相似,是因为二者的生活环境相似,这是为了适应环境的结果,不能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
8.D
9.C [解析] 动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哺乳类。
10.D [解析] 由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知,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简单、低等的生物因为适应环境才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
11.A
12.C [解析] 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工选择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选择对人类有利的变异以形成新品种。
13.C
14.C [解析]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即过度繁殖; 但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15.B [解析] 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机会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长颈鹿一代代地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6.C
17.A [解析] 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原始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不同特点,进化为原始的各类哺乳动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主动进化。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所以生物进化是定向的,而生物变异不定向,生物的变异通过不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不可以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18.A [解析] 现存的生物既有高等生物,又有低等生物,适者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断变化,将促使生物继续进化。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9.C [解析] 苍蝇本身就存在着抗药性的变异,杀虫剂杀死了抗药性弱的,抗药性强的不被杀死并繁殖后代,随着杀虫剂的使用,苍蝇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苍蝇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苍蝇定向选择的结果。
20.B [解析]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原始海洋的作用下,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但是只有第一阶段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通过实验证实了,其他的还没有证实;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有利的变异被遗传到下一代,有利的变异积累越多,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所以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21.(1)B
(2)①繁殖 ②变异 ③遗传
(3)选择 适应性
[解析] (1)害虫抗药性形成的过程: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害虫群体密度减小,一段时间药效过后,害虫大量繁殖,害虫群体密度增加;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剩余的大都是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以排序最合理的是②④③①。(2)①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既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选择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22. (1)软体动物 两栖动物
(2)B 节肢动物 A 环节动物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3)D 爬行类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E 鸟类
(4)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3.(1)变异 可遗传
(2)生存斗争 过度繁殖
(3)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4)生存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