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九章的第二节课,是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基础上来进行的,因为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过程中,其中就伴随着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过程.由于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为本节课的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会有一些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PPT课件等的互相配合使用,使本节课的教学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易于接受、准确的掌握.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八年级完成,从学生方面来讲,由于经过了初中一年多的学习,同学们已经适应了初中阶段的生活环境;了解了生物学科的特点;适应了学科教师的授课方法,并且也形成了自己的有特点的学习方法.也从小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逐步转化成了初中生的学习思想和理念.所以,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虽然会有一些抽象,但同学们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物质循环的概念以及碳循环的过程.
2.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渗透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课前准备】
学生:复习巩固上节课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文本.
【学法指导】
(1)学生课前预习.
(2)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3)小组合作:上课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合作交流活动.
(4)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首先请大家做一个快乐竞猜游戏.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随身尚存的只有少量的玉米和一只母鸡,那里除了能饮用的水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生存策略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生存策略2:先吃玉米,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下的蛋,最后吃鸡. 我们共同来看看鲁滨逊的选择是——先吃鸡,后吃玉米. 这就要用到我们这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探究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自主学习:PPT动态演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 ? ??营养级:
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以植食性动物
为食的肉食性动物
?探究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PPT动态演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阅读教材、思考:?
草
兔子
狼
呼吸消耗
呼吸消耗
呼吸消耗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
新课标第一网:
?1.能量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哪里来的? 2.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什么? 3.能量在流动过程中能量流到哪里去了?4.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上一营养级的能量能否通过食物链全部传递给下一营养级。5. 我们在能量流动示意图中,认识了能量流动的过程,仔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箭头全是单方向的。能量是否能逆向流动?或者是循环使用? 大家讨论,说出你的理由? 总结: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由此可见,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减少而且单向流动的. 6.如果要最大程度地减少能量的散失,应该怎么办?也就是说鲁滨逊该如何选择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能量的损失?备选策略1:先吃鸡,再吃玉米; 备选策略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 鸡,吃鸡产下的 蛋,最后吃鸡。 每组学生各选一名代表,做出选择.(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2) 图中“草→兔→狼”这条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是______,第二营养级级是______,第三营养级是______. (2)强调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和所有自养生物都位于食物链的起点,即食物链的第一环节,构成了第一营养级。? ? 太阳能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3.自身生命活动消耗。(呼吸消耗、生命活动利用)通过食物链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4.不能,因为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的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5. 不会.(1)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是不能逆转的,因而能量传递的方向也是不可逆转的;(2)各生物成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是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的. 6.减少营养级. 1策略鸡—>人,玉米—>人 2策略玉米—>人,玉米—>鸡—>人 策略2营养级更多消耗能量较多,所以选择策略1能最大限度减少能量损耗。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小结 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说明二氧化碳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填图:?含碳有机物
含碳有机物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你填对了吗?
?师生归纳:1. 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无机“C”变为有机“C”,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 从而“C”的循环是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基础的。 2.生物群落中的有机“C”,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变成无机“C”回到大气中; 3.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暂时脱离循环,但一经开采燃烧,便可产生CO2返回碳循环.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讨论。引导探索: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植物的光合作用) 2..碳进入环境的方式是什么?(生物的呼吸作用) 得出结论:碳循环的特点 :生态系统中的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循环利用。总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和联系.对比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没有起点 特点单向的, 逐级递减可逆的, 不断循环 联系物质循环伴随能量流动
【作业】:优化设计:1.63页第7题,第9题。2.完成新课导学。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探究一、能量流动过程
探究二、能量流动特点
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循环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