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1章第7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1章第7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30 09:3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学生用书B16]

1.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社会危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这是因为( C )
A.地球上总储水量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B.由于地球表面“温室效应”的作用,水会不断蒸发掉
C.淡水资源不充足,人类活动的用水量增加且水体不断地受到污染
D.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
2.为了改变某些地区“枕着大江、大河没水饮”的状况,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B )
A.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B.禁止工厂排放工业废水
C.生活、生产垃圾不堆放在河边
D.减少或不使用含磷洗涤剂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D )
A.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农作物
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C.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D.大量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4.“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下列做法与“五水共治”行动不相符的是( A )
A.围湖造田
B.打捞河上飘着的生活垃圾
C.洗手后及时拧紧水龙头
D.工业废水净化达标后二次利用
5.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人为原因是( A )
A.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B.全球降水不断减少
C.全球降水分布不平衡
D.全球各地的降水季节变化大
6.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的纯净水有些就是蒸馏水。下列有关这类纯净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它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它清洁、纯净,长期饮用对健康有益而无害
C.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D.它可以通过自来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冷却而获得
7.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B )
①水以固、液、气三态存在于自然界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③天然的泉水带有甜味,因此水是无色、甜味的液体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8.下列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仍是世界“贫水国”之一
B.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少,因而缺水严重
C.深圳水资源比较丰富,因此不必担心缺水
D.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
9.地震后饮用水主要取自于地下水,如井水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井水是混合物
B.静置对井水有净化作用
C.井水属于淡水资源
D.井水经泥土的层层过滤已不含杂质
10.地球上所有的水资源都汇集到一起也只能形成一滴直径约1384km的水珠,如图所示。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地球公民应尽的职责,下列家庭用水习惯中,你认为既科学又经济的是( C )

图1-7-1
A.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
B.刚买的新车每天都用水冲洗
C.洗菜、淘米、洗衣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
D.洗碗筷时不间断地冲洗

1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淡化海水可以缓解淡水紧缺问题
B.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C.日常生活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12.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但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防止 水污染的是( A )
①用含铅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②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③农田杀虫使用高效、低毒的新型农药 
④医院和屠宰场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⑤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3.我国纪念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D )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水中的矿物质除去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14.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节水型洁具逐渐进入百姓家庭。所谓节水型洁具,是指每一次耗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某家庭新安装了一套每次耗水量为5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次耗水量为9L。若该家庭平均每天使用这套洁具10次,每月以30天计算,那么每月可节约用水__1200__kg,这些节约的水又可供这套节水型洁具冲洗__240__次。
15.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图1-7-2
(1)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__④__(填序号)施加影响。
(2)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BC__。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16.我国西南地区曾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旱。

图1-7-3
(1)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作生活用水。有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__过滤__。如果将石英砂与小卵石的位置颠倒是否可以?__否__,为什么?__会降低净水效率__。
(2)如果地下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可以采取__加热煮沸__的方法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3)许多地方以液氮或干冰作增雨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液氮或干冰增雨的原理是__它们在云层中变成气态时(或液氮汽化、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水蒸气凝结成小雨滴__。
(4)身处旱区之外的我们能做些什么?__节约用水(合理即可)__。

17.材料一: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悬殊,南方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方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径流量却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夏半年连续4个月的径流量要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我国河流的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年和枯水年常交替出现,有时甚至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现象。
材料二:

图1-7-4
(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__南多北缺__,解决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悬殊的措施是__跨流域调水__。
(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是__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__,解决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是__兴修水库__。
(3)我国已建成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起点位于__C__。

图1-7-5
A.①图中 B.②图中
C.③图中 D.④图中
【解析】 (3)①是云南省,②是广东省,③是湖北省,④是黑龙江省。由图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是长江三峡,即湖北省。
本章复习课 [学生用书A18]
类型之一 水资源的利用
1.可供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 D )
A.冰川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
B.河流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2.人人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下列节水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D )
A.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
B.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C.工业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D.少喝水,不洗澡
类型之二 浮力
3.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B.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漂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4.为了来昆明过冬的红嘴鸥不饿着,每年都要用鸥粮喂它们。以前的鸥粮投入水中后一部分由于海鸥不能及时吃到而迅速沉入水里,既浪费粮食又污染了水体。2017年,一厂家对鸥粮进行了“膨化”处理,使其投入水中后能够漂在水面上较长时间,海鸥几乎能吃完它。膨化后的鸥粮能够漂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 D )
A.质量变大 B.体积变小
C.密度变大 D.密度变小
5.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图1
A.物体A的密度为3.2×103kg/m3
B.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1.0N
C.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D.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0.3N
6.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D )

图2
A.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p′丙
D.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
7.小敏把体积为200cm3,质量为240g的马铃薯全部放入水中时,马铃薯受到的浮力是__2__N;松手后马铃薯将__下沉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g取10N/kg)
8.把重10N,密度为0.9×103kg/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__漂浮__(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物体所受浮力为__10__N,排开水的体积是__1×10-3__m3。(g取10N/kg)
9.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A     B      C       D
图3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__3.8__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1.4__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AD__(填字母)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_排开水的重力__。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__A__。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_能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10.“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体积约为30m3,空载时质量约为22t,最大荷载240kg。

图4
(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沉是采用注水方式实现的,则至少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海水密度取1.0×103kg/m3,g取10N/kg)
【答案】 (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上时,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潜艇受到浮力F浮=G空载=m空载g=22×103kg×10N/kg=2.2×105N。
(2)下沉时潜水器排开海水的体积V排=V船=30m3,此时F浮′=ρ海gV排=1.0×103kg/m3×10N/kg×30m3=3×105N,满载总重力G满=m满g=(22×103kg+240kg)×10N/kg=2.224×105N,G注水=F浮′-G满=3×105N-2.224×105N=7.76×104N,由G=mg=ρgV可得,注入水的体积V注入===7.76m3。
类型之三 溶液
11.20℃时,有甲、乙、丙三瓶质量相等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若将甲溶液降低温度至10℃;将乙蒸发掉10g水,使之成为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从丙中取出一半溶液。此时,甲、乙、丙三瓶溶液的硝酸钾质量分数的数值关系是( D )
A.丙>乙>甲 B.乙>甲=丙
C.乙>甲>丙 D.乙>丙>甲
12.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D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C__(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3)如图Ⅰ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图5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甲__(选填“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Ⅱ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B__(填字母)。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28.6%__(结果精确到0.1%)。
③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乙(选填“<”“=”或“>”)。
13.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水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图6
(1)如图所示图像表示__氢氧化钠__(选填“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2)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__大于__(选填“大于”或“小于”)碳酸钠。
(3)40℃时,若将50g氢氧化钠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酒精__。
14.现有6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取的措施:
(1)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则需蒸发掉多少克水?
(2)若采用加入溶质的方法,应加入多少克氯化钠?
【答案】 (1)设需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水分蒸发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则60g×10%=(60-x)×20%,解得x=30g。
(2)设应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y+60g×10%=20%×(60+y),解得y=7.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