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5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30 09:4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第 17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中华人民共
和国长期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1945年, 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签署仪式上签字。
二战后期,中国作为战时四大国之一参加了筹建联合国的工作,并成为旧金山制宪会议四个发起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经过
③大会内容: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①时间:1971.10.25
②大会: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71年10月,纽约时间25日晚上,北京时间26日上午联合国第26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一举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以及一切机构的合法席位的提案。
乔的笑:“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3、原因:
①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③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③它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通过控
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从此,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
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影响
①对中国的影响:它是中国外交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对美国的影响:它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
二、中美、中日建交
(一)、中美建交
1、背景:
①新中共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
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70年代初,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从中国方面来说:  
①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
②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
③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从美国方面来讲:
①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
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
③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2、经过
“乒乓外交”1971.4
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7
尼克松访华1972.2
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
1971年乒乓外交
1971年4月第31届世乒赛期间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上错车,一向与人为善的庄则栋把一幅绘有黄山风景的杭州织锦,送给了这名美国运动员。第二天,科恩特意把别有美国乒协纪念章的一件白色T恤回赠给庄则栋,因此,俩人成了朋友,被当时的西方媒体纷纷争相报道。此事也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表扬。毛主席用小球推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友好的大门,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乒乓外交”。
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周恩来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这是当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1971年4月26日美国乒乓球
运动员在长城的合影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
周恩来宴请尼克松
1972年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前往杭州市(在飞机上),尔后,前往上海,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持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联合公报》
在邓小平和卡特的推动下,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3、影响
①对世界: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对美国:有利于改善美苏争霸中美国的不利地位。
③对中国: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国际上(西方)掀起一股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④对日本: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改善。
(二)中日建交
3、影响:
在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1、背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2、实现: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战争状态,恢复邦交正常化。在日本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后,正式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国家 与中国建交时间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参观洛阳龙门石窟
1973年11月,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访华时游览北京天坛
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三大成就:
1、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3、中美关系正常化。
三、全方位外交
1、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举措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3、布局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成就
5、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外交事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
中美建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
21世纪
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发展国家间关系
加强国际合作
课堂小结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由于纳粹党的迫害,1938年移居美国,1943年入美国籍。
90多岁高龄,80多次访华,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每一代中国领导人都有交往,这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记录。因此,他也被称为“最牛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