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 公开课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 公开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30 18:31: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外古诗词诵读”提供了四首古诗词,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我国的诗词源远流长,但由于古今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历史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情感上的距离,诗歌创作时的社会时代背景,诗派诗风的多样性,等等,都造成了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或是理解上的困难,或是情绪上的排斥。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词并不陌生,《静夜思》、《春晓》等耳熟能详,张口就来。具体来看,一部分学生对于诗歌这一体裁比较喜欢,也具备一定的感受力,但很多学生古诗词积累甚少,且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古诗词鉴赏并未入门。激发起学生对诗歌的朦胧的情感,这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接着,引导学生把握诵读主线,实现含英咀华。诵读是语文课的本色,尤其是古诗词教学。教学中应以层次性多样性的诵读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实现诵读、领会、品评、鉴赏这样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主旨。
2.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背诵古诗词。过程与方法
1.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音韵美。
2.教师通过设疑、点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主旨。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常建,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为同榜进士,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后移家隐居鄂渚。其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语言洗练自然,意境清迥,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代表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天水附近,待考),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表现出藐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其诗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qiāng)进酒》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北宋诗人、词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传世。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内容极为丰富,或抒发政治抱负,或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二、朗读指导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三、诗歌大意
1.《题破山寺后禅院》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2.《送友人》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4.《卜算子·咏梅》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四、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颈联和尾联写了哪些内容?写法上有何特点?
示例:这两联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清幽,而且还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恬静。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把读者带进幽静超凡的佛门世界。
2.《送友人》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示例: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示例: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首联。
示例: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基础。
2.《送友人》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简要分析。
示例:“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3.有人评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示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4.从“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分析《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境遇。
示例:“驿站”是古代传递官署文书的交通站,常设在城郊官道旁,不在城内繁华处。“桥”是架在水面之上的交通设施,本是人来往之处,一“断”字,说明是废桥,荒僻冷落。“无主”,点出是野梅,无人培育,无人理会,无人欣赏,孑然一身,孤苦无依。“寂寞”二字,将梅花拟人化,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既表明了梅花的处境,也寄寓了作者自身的孤独处境。
5.《卜算子·咏梅》中“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示例: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碾”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和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情形。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练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2.《送友人》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阔,对仗工整,自然流畅。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赏析: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4.《卜算子·咏梅》
赏析: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笔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此词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五、课堂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诗使人睿智。”希望同学们从此以后会喜欢上诗歌,在诗歌的天地里找到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