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案(表格式)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2.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案(表格式)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30 15:31:57

文档简介

2.笔算乘法
第1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利用点子图,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点子图卡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并说出计算过程)。
21×7 22×6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1情境图。
1.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计算,指名回答。
(1)14×4=56(本) 56×3=168(本)
(2)14×2=28(本) 14×10=140(本) 28+140=168(本)
3.教师指出,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指导列竖式计算,边讲解边板书)
第一:列竖式,把两个乘数写在竖式上。
第二:用第二个乘数12个位上的2乘14的个位4,得数8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14的十位1,得数2写在十位上。
问:28求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买2套多少本)
第三:用第二个乘数12十位上的1乘14。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用1个十乘14得到14个十,也就是140。那么这个1和4要怎么对齐?(将1写在百位,4写在十位,末尾的0可以不写。)
第四: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教师指出,每次相乘都没有进位,这是不进位的乘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指名四个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及时订正和补充。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文具店里每个图画本1元5角,王老师买10个这样的图画本,要花多少钱?买15个呢?
同桌讨论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元5角=15角 15×10=150(角) 150角=15元 15×15=225(角)
225角=22元5角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笔算乘法是不是也很简单,同学们要明白算理,尤其要注意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希望大家课下多多练习,巩固提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第2、4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观察、思考,找出解决办法。
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可把12分成10和2。
学生板演,共同评价,学生分享交流时教师及时完善和补充。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例1 14×12=168(本)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师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拆数的方法计算,为下一步的笔算打下基础。后又用点子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画一画,更形象直观地理解算理,为后面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做了铺垫。
不足之处:拓展提升的题目有一定难度,没能关注个别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学建议:拓展提升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在课后完成,课上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第2课时 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十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笔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2.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
教师提问:33×31怎么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的同时,说明计算过程。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在竖式计算时,数位的对齐情况。31中十位上的3乘33时,所得的积的末位9要与十位数对齐。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
二、针对练习
1.笔算:指名四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52×11= 21×24= 32×23= 13×32=
指名学生说一说过程。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充分交流,找到错误,提醒学生这是常见的几种列竖式笔算出错的典型例子,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5题。
(1)要解决问题,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进行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7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和解决办法。指名同学板演。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第一列的算式,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猜一猜第二列的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后,运用规律直接写出第三列的结果。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11时,遵循“两头一拉,中间相加”的规律。
四、拓展延伸
1.一个工人一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两天能挖多少个树坑?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分步算式。
(1)先计算15个工人一天挖多少个树坑,再计算两天挖多少个树坑。
11×15=165(个) 165×2=330(个)
(2)先计算一个工人两天挖多少个树坑,再计算15个工人两天挖多少个树坑。
11×2=22(个) 22×15=330(个)
2.小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8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要通过实际查阅7、8月份一共多少天来解决问题。
7月和8月一共62天
13×62=806(个)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六、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十第6、8题。
回顾旧知,思考计算过程。
练习、交流、归纳。
审题、观察、发现,尤其问题中隐藏的条件。独立解决问题。教师时刻提醒学生认真计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练习中,时时提醒学生认真仔细地计算,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不足之处:出示情境图后,没能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题意。
教学建议:在学生表达规律不清楚的时候,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