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第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并归纳小数的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38页超市价格标签情境图。
师:你知道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元吗?
师:在你的生活经验中,2.5元和2.50元谁的价格贵一些?8.00元和8元呢?
师:为什么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它们的书写形式不同,而大小却相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比较0.1 m、0.10 m和0.100 m的大小。
1.想一想,括号里填上什么长度单位,才能使等式成立?
1( )=10( )=100( )
2.师:你能在米尺上找出0.1 m、0.10 m和0.100 m吗?(可以课件演示)
1 dm是 m,可写成0.1 m;10 cm是10个 m,可写成0.10 m;100 mm是100个 m,可写成0.100 m。
3.观察0.1 m=0.10 m=0.100 m,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先说一说。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样的性质呢。让我们再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比较0.3与0.30的大小。
出示教材第38页例2正方形图。
师:谁能说说0.30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在课本的正方形图中表示一下吗?0.3又表示什么?在图中怎样表示呢?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的化简。
1.师: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这就是小数的化简。
出示教材第39页例3,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化简小数时,除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外,其他部分的0可以去掉吗?(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化简小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其他部分的0不可以去掉)
2.利用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化简小数,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独立完成教材第39页例4)
3.组织讨论、交流例4下面的3个问题,指名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整理:(1)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其他数位上的“0”不能动;
(2)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要先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是怎样做的)
3.练习十第1、3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说,重点要说清为什么)
五、拓展提升
用数字3、2、0、0,根据要求写小数。
(1)可以去掉一个0但不改变大小的小数。
示例:320.0
(2)可以去掉两个0但不改变大小的小数。
示例:23.00
(3)一个0都不能去掉的小数。
示例:200.3
六、课堂总结
小数的性质是什么?把小数化简或者改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2、4、5题。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 例3:化简
1 dm=10 cm=100 mm 0.70=0.7 105.0900=105.09
0.1 m=0.10 m=0.100 m
例2: 例4:改写
0.3=0.30 0.2=0.200 4.08=4.080 3=3.00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设计时,并没有采用一步步归纳总结的思路,而是一步到位。分别在验证猜测与归纳总结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提高。
不足之处:学生练习梯度不够,掌握不够扎实,对小数的性质运用不够流畅。
教学建议: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2.50元=2.5元、8.00元=8元,但不能理解为什么2.50元=2.5元和8.00元=8元。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懂得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无论添上几个0或去掉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第5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6~9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比较小数的大小。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提高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两组小正方形的卡片。
师:同学们,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
教师在卡片中间添上小数点
师:现在,你还能确定大小吗?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出示教材第40页例5跳远成绩单。
1.你能看出谁是第一名吗?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明跳了3 m多,其他人都跳了2 m多,所以小明第一)
2.那么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又是谁呢?你会比较吗?和你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小军第二,小莉第三,小红第四)
师:你是怎样得出名次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得出比较方法:这三人成绩的整数部分都是2,就比较十分位,小军成绩的十分位上是9,比小红和小莉的十分位上的8大,所以小军排第二;小红和小莉的成绩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都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8>4,所以小莉排第三,小红排第四。
3.小数比较大小和整数比较大小一样吗?(不完全一样,整数比较大小,位数不同能直接比较,但是小数比较大小不能只看位数的多少)
小结: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0页做一做。(先独立填写,再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2.练习十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1.用小数点和0、1、2、3、4这五个数字,组成最大的三位小数是( 43.210 ),最小的三位小数是( 10.234 )。
2.回答下面的问题。
(1)比2.4大的小数有多少个?
无数个
(2)比2.5小的小数有多少个?
无数个
(3)既比2.4大又比2.5小的小数有多少个?
无数个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小数的大小比较有哪些认识?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7~9题。
学生理解题以后独立思考。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小组内讨论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交流。
板书设计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在方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是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比较。因此在教学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为学生学习新知做铺垫。
不足之处:教学过程处理略显仓促,对学生过度放手,没有在关键处给予点拨,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指导。
教学建议:先让学生复习整数大小的比较,巩固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再师生一起总结,找出与整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