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4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表格式)(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4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表格式)(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30 17:02:30

文档简介

第8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第4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不同计量单位间的改写。
2.提高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意义,会进行不同计量单位的改写。
教学难点: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改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情境图。
要想按照高矮顺序排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师:遇到不同单位的量进行比较时,我们需要把它们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后再进行排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与小数有关的单位换算。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学习教材第48页例1。
出示教材第48页例1。
师:要想解答上面的问题,你们能找出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方法吗?
(可以把上面的数据都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师:好,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如何把80 cm改成以“m”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1 cm= m,80 cm中有80个1 cm,所以80 cm= m=0.80 m=
0.8 m。
方法二:把80缩小到它的,也就是除以100,可以直接把8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80,即80 cm=0.80 m=0.8 m。
改写后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师:1 m 45 cm改成以“m”为单位的数,这是复名数转换成单名数,应该怎样转换?
整数部分不用转化,直接作为转换后数据的整数部分,45除以100,也就是把4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点上小数点,补“0”转换为0.45 m。用1 m加上0?45 m,结果就是1.45 m。
师:现在你能排出他们的高矮顺序吗?
小结:80 cm=0.8 m 1.32 m=1.32 m 0.95 m=0.95 m
1 m 45 cm=1.45 m
所以,1.45 m>1.32 m>0.95 m>0.8 m。
练一练:教材第49页例2上面做一做。
2.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如果把情境图中的数据都转化成用“cm”作单位的数,你会吗?
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出最后结果0.95 m=
95 cm。
把1.32 m转化成用“cm”表示的数,就乘进率100,也就是把1.3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132 cm。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可以乘进率。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9页例2下面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49页例2下面做一做第2题。(小组内议一议,先做什么,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使等式成立。
示例:1( m )-99( cm )=0.01( m )
2.用一张长25 cm、宽15 cm的长方形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5-15)×15=150( cm2)150 cm2=1.5 dm2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学生自己尝试,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不足之处:复习旧知不及时,对新知的接受造成阻碍。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和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计量单位间的关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等旧知来学习新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9课时 练习课
复习内容:练习十二第4~9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各数的改写和综合练习,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的进率和各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各数改写的依据和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
1.填空。
45 cm=( )m 2.3 km=( )m 4.5元=( )分
3250 g=( )kg 7.5 t=( )kg
2.回顾梳理。
在上述练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复习: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为低级单位的数,是用高级单位的数乘单位间的进率;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为高级单位的数,是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4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交流改写方法,并互相检查、订正。教师对学生的改写方法给予归纳总结。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比较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6题。
教师依次用投影出示四个画面,让学生了解画面内容及数据,借机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接着提问:要把它们按照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列,应该怎样想?
学生小组交流排列顺序。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再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7题。
(1)让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数据,统一后先填出各种教科书的单价,再独立填写10本、100本、1000本的价钱。
(2)指名汇报填写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再集体订正。
四、拓展延伸
1.一辆汽车每分钟行驶800 m,从甲地到乙地,这辆汽车行驶了2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小时=120分 800×120=96000(m) 96000 m=96 km
2.甲、乙两数的差是225,如果把乙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两数相等。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乙:225÷(10-1)=25 甲:25×10=250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8、9题。
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从梳理知识点入手,让学生一步步回忆起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了解相应知识的具体应用。
不足之处:生活中的小数练习量过大,忽略了对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转换题目的练习。
教学建议:在练习把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的题目上会有学生出现各种问题,需要多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