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同步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同步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31 21: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自然界中的水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经活性炭吸附后可转化为淡水????????????????????????????????????????
B.?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身体健康????????????????????????????????????????
C.?自来水厂所采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
D.?地球上有很多水,所以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B.?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以使水中悬浮物迅速沉降????????????????????????????????????????
B.?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用滤纸鉴别硬水和软水????????????????????????????????????????
D.?软水是纯净物,硬水是混合物
4.???水和溶液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洗涤剂除去油污的原理是将油污溶解????????????????????????????????????????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5.???江苏省已深入推进“清水蓝天”工程,下列做法不利于“清水蓝天”实施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B.?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使用太阳能路灯?????????????????????????D.?随意焚烧秸秆
6.???习总书记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下与该要求一致的做法是(  )
A.?焚烧秸秆?????????????????????????B.?植树造林???????????????????C.?污水入河?????????????????D.?掩埋垃圾
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海水、湖水是混合物,蒸馏水是纯净物????????????????????????????????????????
C.?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8.???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9年中国是世界环境日主办国。其主题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主题,中文口号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为了保护环境,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①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
②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③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
④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A.?只有②③④⑤?????????????????????????B.?只有①③④⑤?????????????????????????
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9.???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蒸馏水和矿泉水都属于硬水???????????????B.?空气和钢铁都属于混合物?????
C.?氧化镁和碳酸钙都属于氧化物???????????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属于单质
10.???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水扑灭?????????????????????
B.?生活中把水煮沸杀菌消毒????????
C.?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提倡火力发电?????????????????????????B.?分类回收垃圾?????????????????????????
C.?任意排放污水?????????????????????????D.?就地焚烧秸秆
12.???“向污染宣战”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让石城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
A.?分类回收垃圾?????????????????????????B.?生活污水处理再排放?????????????????????????
C.?禁止使用农药、化肥?????????????????????????D.?严查工厂排放的废水是否达标
13.???2019年“贵州生态日”系列活动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C.?增高烟囱减少污染?????????????????????????D.?生活污水净化排放
14.???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用明矾软化硬水????????????????????????????????????????
B.?用托盘天平称取4.56g氯化钠固体????????????????????????????????????????
C.?观察颜色区分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5.???生活中的水
①自来水生产过程常加入活性炭,作用是______;
②生活中鉴别硬水、软水的方法是:取少量水样,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出现______现象的为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来软化硬水;
③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c.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 d.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16.???水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生命之源。
(1)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城市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工业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D.用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
(2)在化学实验室中水还能用于配制溶液,某同学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实验步骤为计算、______、溶解;
②若在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7.???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也是我们化学实验室最常用的物质
(1)河水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通过______操作可以将一杯浑浊的河水变清
(2)用水可以区别两种物质______,这两种物质是描述区别的方法:______。
(3)写出与水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水作为反应物______;水作为生成物______。
18.???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9.???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离不开水。

(1)如图为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请简述检验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
(2)欲判断某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请简述检验方法。
20.???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铜加工成铜丝,是利用了铜的______性。
(2)炒菜时,锅内油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3)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______作用。
(4)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______转化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所需要的食物和充足的氧气。








第二节 自然界中的水

【答案】
1.??C???????2.??C???????3.??A???????4.??B???????5.??D???????
6.??B???????7.??D???????8.??A???????9.??B???????10.??A???????
11.??B???????12.??C???????13.??C???????14.??D???????
15.??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浮渣多? 煮沸? bd???????
16.??CD? 称量? 偏小???????
17.??混合物? 过滤? 碳酸钙、氧化钙? 分别将两种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无明显变化的是碳酸钙;与水发生反应,且有热量放出的是氧化钙? 2H2O=2H2↑+O2↑? 2H2+O2=2H2O???????
18.??煮沸???????
19.??解:(1)由于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且两者的体积比是2:1,故B是氧气,检验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2)硬水即含有钙镁离子较多的水,鉴别软硬水的方法可以是取水样,加入肥皂水后振荡,泡沫少易起浮渣者为硬水,泡沫多者为软水。
故答案为:(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2)取水样,加入肥皂水后振荡,泡沫少易起浮渣者为硬水,泡沫多者为软水。???????
20.??延展? 隔绝氧气? 乳化? 煮沸? 二氧化碳???????
【解析】
1.??
解:A、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将海水淡化,故说法错误;
B、蒸馏水中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长期饮用蒸馏水,无益于身体健康。故说法错误。
C、自来水厂所采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故说法正确;
D、地球上水很多,但绝大部分是海水,淡水较少,而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1%,故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海水淡化的方法解答;
B、据蒸馏水中不含有人体需要的必需元素,对人体没有益处分析解答;
C、根据净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水资源的状况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2.??
解:A、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
B、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正确;
C、将废气排放到高空,也不会减少污染气体和粉尘排放,也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错误;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解答;
B、根据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解答;
C、根据将废气排放到高空,也不会减少污染气体和PM2.5排放解答;
D、根据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进行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
解:A、明矾可以把小的固体颗粒聚成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故选项正确;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错误;
C、硬水和软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而过滤只能将不溶性杂质分离出来,用滤纸不能鉴别硬水和软水,故选项错误;
D、软水和硬水都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A、明矾可以把小的固体颗粒聚成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具有净水作用;
B、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
C、根据硬水和软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分析;
D、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判断。
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4.??
解:A、硬水加肥皂水后,产生的泡沫较少,软水加肥皂水后,产生的泡沫较多,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来检验软水和硬水,故A正确;
B、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形成的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的条件:同一温度、同一溶质,故D正确
故选:B。
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进行解答;
根据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
解:A、垃圾分类回收可以节约能源,防止污染,故选项正确;
B、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选项正确;
C、使用太阳能路灯,可以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故选项正确;
D、据随意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D。
A、根据垃圾分类回收可以节约能源,防止污染解答;
B、根据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解答;
C、根据使用太阳能路灯,可以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解答;
D、根据随意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解答;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防止污染的措施等,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
解:A、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故错误;
B、植树造林能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故正确;
C、污水入河,易造成水的污染,故错误;
D、掩埋垃圾,易造成水土的污染,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解答;
B、根据植树造林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解答;
C、根据污水入河,易造成水的污染解答;
D、根据掩埋垃圾,易造成水土的污染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与保护环境有关的现象,要理解掌握。
7.??
解: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海水、湖水是混合物,蒸馏水是纯净物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A、水的用途;
B、混合物与纯净物;
C、水的污染;
D、水的组成。
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8.??
解:①大量砍伐森林,会家居环境的恶化,不利于保护环境,错误;
②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能防止水体污染,可以减少污染,正确;
③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发电,可以减少污染,正确;
④烟花爆竹的燃放,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粉尘,对大气污染严重,所以要控制,正确;
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可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可以减少污染,正确;
故选:A。
环境污染主要有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三大主要污染,只要有利于环境的措施都是可取的。可从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污染治理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解答。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9.??
解:A、蒸馏水属于软水,故A错;
B、空气和钢铁都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碳酸钙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
D、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单质,故D错。
故选:B。
A、蒸馏水属于软水;
B、根据混合物的定义考虑;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
D、根据单质的定义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硬水和软水,知道混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特点。
10.??
解:A、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扑盖,使酒精隔绝氧气而熄灭,不能用水扑灭,故错误;
B、生活中把水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也可杀菌消毒,故正确;
C、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防止发生爆炸,故正确;
D、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
故选:A。
A、根据灭火的措施进行解答;
B、根据生活中把水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也可杀菌消毒进行解答;
C、根据灭火的措施进行解答;
D、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
解:A、提倡火力发电污染空气,不符合这一理念;故选项错误;
B、分类回收垃圾,节约资源,符合这一理念;故选项正确;
C、任意排放污水,污染水源,不符合这一理念;故选项错误;
D、就地焚烧秸秆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符合这一理念;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分类回收垃圾、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12.??
解:A、分类回收垃圾,可以节约资源,防止环境污染。故正确。
B、生活污水处理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正确;
C、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能禁止,故错误;
D、严查工厂排放的废水是否达标,可以防止水污染,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分类回收垃圾,可以节约资源解答;
B、根据生活污水处理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解答;
C、根据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解答;
D、根据防止水污染的方法解答。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养成良好习惯,做环境小卫士。
13.??
解: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主题,故选项正确;
B、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主题,故选项正确;
C、增高烟囱,不能减少污染,故选项错误;
D、生活污水净化排放,可以防止水的污染,符合主题,故选项正确。
故选:C。
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自带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少用一次性餐具节约资源、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14.??
解:A、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加热煮沸和蒸馏,明矾不能将硬水软化,故A错;
B、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不能称取4.56g氯化钠固体,故B错;
C、黄金和黄铜颜色都是黄色无法通过颜色鉴别,故C错;
D、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硬水的软化方法分析;
B、根据托盘天平的准确度分析;
C、黄金和黄铜颜色都是黄色无法通过颜色鉴别;
D、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和常见物质的颜色,知道电解水实验结论,硬水软化方法。
15.??
解:①自来水生产过程常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②生活中鉴别硬水、软水的方法是取少量水样,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出现浮渣多现象的为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软化硬水,故填:浮渣多;煮沸;
③a.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正确;
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会造成水的浪费,错误;
c.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可以保护水资源,正确;
d.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不是保护水资源的措施,错误;
故填:bd。
根据物质的性质、硬水检验方法和软化方法以及保护水资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水资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6.??
解:(1)A.城市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会污染水资源,不能节约用水;
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保护水资源,但不属于节约用水;
C.工业上冷却水循环使用,可节约用水,故正确;
D.用水后关闭水龙头,可节约用水,故正确。
故选CD。
(2)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所以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解;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填:(1)CD;(2)称量;偏小。
我国水资源匮乏,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
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解:(1)河水属于混合物,通过过滤操作可以将一杯浑浊的河水变清;故答案为:混合物;过滤;
(2)用水可以区别两种物质碳酸钙、氧化钙;这两种物质是描述区别的方法:分别将两种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无明显变化的是碳酸钙;与水发生反应,且有热量放出的是氧化钙;故答案为:碳酸钙、氧化钙;分别将两种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无明显变化的是碳酸钙;与水发生反应,且有热量放出的是氧化钙;(合理即可)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H2O=2H2↑+O2↑;2H2+O2=2H2O。
(1)河水属于混合物,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2)物质的区分;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18.??
解: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故答案为:煮沸;
根据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转化,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19.??

(1)依据通电时,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分析解答;
(2)依据软硬水的特点分析解答;
此题是对水相关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水的电解实验和软硬水鉴别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0.??
解:
(1)把铜加工成铜丝,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
(2)炒菜时,锅内油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3)洗洁精洗碗去油污是因其具有乳化作用;
(4)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所需要的食物和充足的氧气。
故答案为:
(1)延展性;
(2)隔绝氧气;
(3)乳化;
(4)煮沸;
(5)二氧化碳;
(1)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解答;
(2)根据其灭火原理解答;
(3)根据洗洁精洗碗去油污是因其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4)根据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煮沸解答;
(5)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解答;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分析解答。






初中化学试卷第2页,共2页


初中化学试卷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