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学案PDF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学案PDF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30 12:4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沭一中二轮复习训练
2020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学案
(教师版)
训练目标:
掌握有关古代文化知识,提高解答古代文化知识题的水平。
【导入学习】
古代文化常识在教材中明确了 10大类型: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
文化典籍、行政区划、宫室建筑、礼俗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古代文化常识设题本着
由易到难的原则,逐年扩大考查范围,类型涉及更全面,识记和理解难度也在加大。这就要
求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除掌握一定的解题技法外,更要拓展知识面,注重课下积累,注意
多方面结合:
结合文本,要锁定该专有名词出现的区域,尽量从语义相关处推断。
结合教材,遇到专有名词时,要尽量关联教材,链接教材语境。
结合生活,当遇到陌生的文化知识词语时,不妨进行生活常态化、共识性话语的联想。
文言文的古代文化知识题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考题型,必须加以重视,多做训练。了解一
下考纲: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自主学习】
[解题策略]
高考命题时所设的 4个选项多与文本联系不紧密,可凭积累直接判断,只有个别选项有
时需要借助语境才能推断,可以说古代文化常识题主考积累识记能力,兼考推断理解能力。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需遵循以下“两步法”:
[典例剖析]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
例。……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
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及西方用兵,
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在大名六年,数告老..,
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答案 见[技法运用]
[技法运用]
第一步:依据积累直接判。
通览 4个选项,A、B两项可依据平时积累直接判定,无需结合语境。A项中的“状元”
是对文化常识中“典章制度”的考查,可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来推断,“状元”指科举考试
中经过殿试后获得第一名的人,可判断 A 项正确;B 项中的“上元”是对文化常识中“礼
临沭一中二轮复习训练
俗习俗”的考查,联想到中华民族的节日,古时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也可联想到诗句:“上元锦书传宝字,王母琼箱荐金约。”(唐·王勃《七夕赋》),可推断 B
项正确,这样就排除了 A、B两项。
第二步:回归原文慎推断。
通过第一步,剩下的是比较难判断的 C、D两项。而这两项中 C 项通过语境还是不好
确定其正误,尤其是 C项后半句“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暂且一放,
先看 D项。D项中的“告老”是对文化常识“礼俗习俗”中讳称的考查,可联系平时学习
的知识积累和词语“告老还乡”,并且和教材中学过的“乞骸骨”意思相近,再结合选文上
下文内容,“在大名六年,多次告老,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许将去世,享年七十五
岁”,可推断 D项正确,故可确定 C项错误。(文史不分家,如果历史知识掌握比较好,考
生对于 C项一眼就能判定是错误的,“近侍”虽然对帝王有较大影响,但他们有“名”无
“职”)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取进士第一名。神宗召他进宫对答,任命他为集贤校理、
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一起观看,说:“看
看南朝的状元。”……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
就断绝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了,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
了。等到对西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许将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
问枢密大臣,(他们)却回答不上来。……在大名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政
和初年,许将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岳时退
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
叟足矣。”故名之温叟。汉祖南下,温叟自洛从至郑州,称疾..不行。及入汴,温叟久之方至,
授驾部郎中。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
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温叟与张昭同修汉隐帝及周祖实
录。恭帝即位,迁工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事。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
旋复本官。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唐是五代政权之一,李存勖所建,定都洛阳。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文中“汉祖(南下)”指“后汉高祖(南下时)”。
B.称疾,是古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托词,当事人本身或许没有生病,却以生病为由,以回避
某事某人,文中“称疾不行”暗示传主的微妙心态。
C.祭酒,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刘温叟当时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兼任国子监主管。
D.丁内艰,是指遭遇父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遭遇父母亲去世,从得知
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是谓丁艰,亦称“丁忧”。
解析 第一步,依据积累直接判。调动平时积累的文化常识,很容易判定 A、B两项正确。
第二步,回归原文慎推断。可联系选文内容,判定疑难项 C和 D的正误。刘温叟有过修编
皇帝实录文献的经历,其后担任的“祭酒”一职也应当与“学问”有关,“祭酒”是学官应
当没错。“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兼任国子监主管”文中有对应信息“工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
事”;“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文中无对应信息,但高考不可能在相对生僻
的时间、沿革方面设题,故可确定 C项正确。文中“丁内艰,退居西洛”显示了 D项的全
部信息,但细分析会发现 D项说的“丁艰”包含父母双方,选文说的是“丁内艰”。据此
推断“丁内艰”应是遭遇母亲去世,因为母亲的角色是在家内。故可判定 D项错误。
答案 D
【参考译文】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其父刘岳,任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
临沭一中二轮复习训练
书、隶书书法。刘岳退居洛中时,对家人说:“我的儿子风骨秀异,不能预知的只是寿命长
短罢了,当今世道混乱,我儿能够与我都成为温、洛之间的老叟则足矣。”所以给他取名为
温叟。后汉高祖南下时,温叟从洛阳跟从到郑州后,称病不前往。进入汴京后,温叟很迟才
到来,授任他为驾部郎中。显德初年,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
帝诬陷他们,皇帝发怒,废除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
后来几年,被废除的人相继考中。温叟与张昭共同修撰后汉隐帝及周太祖实录。恭帝即位,
升任他为工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事。建隆九年,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
本官。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
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
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
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
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
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
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至是还隐山
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顺:元宁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国君改用新的年号称为
“改元”。
B.辟: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前文中的“除”意义相同,均为“征召”的意思。
C.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的九种礼拜形式之一。此处刘基为辞受丞相一职而拜。
D.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刘基属于大夫阶层。
解析 第一步,依据积累直接判。调动平时积累的文化常识,很容易判定 A、C两项正确。
第二步,回归原文慎推断。可联系选文内容,判定疑难项 B和 D的正误。文中显示:刘伯
温考中了进士,按照古代的选官制度,当然就会被任命,因此“除”应是“任命”的意思,
而不是“征召”之意;做官有廉直声誉,当然会被主管部门“征召”。故可确定 B项错误。
答案 B
【参考译文】
刘基,字伯温,是青田人。刘基小的时候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初对刘基的父亲说:“您
祖上德行深厚,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您家门庭。”元朝至顺年间,刘基考中进士,被任命为
高安县县丞,有清廉正直的名声。行省征召他,他推辞拒绝。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东人物,
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一类的人。
起初,太祖因为某事责怪丞相李善长,刘基说:“李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能够协调诸
将的关系。”太祖说:“他多次要陷害你,你却替他说话?我要让你做丞相。”刘基叩首说:
“这样做就比如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如果捆束小木头做柱子,房子马上就会倾覆的。”
等到李善长被罢免,太祖打算让杨宪做丞相。杨宪一向和刘基交好,刘基却极力说不行,他
说:“杨宪有丞相的才能却没有丞相的器量。做宰相的人,处事须心平如水,把义理作为行
使权力的标准,而自己的私见不参与其中,杨宪却不是这样。”皇帝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
说:“这个人大概比杨宪还要器量狭小浅薄。”皇帝又问胡惟庸如何,刘基回答说:“就譬如
驾车,我担心他会把车辕给毁坏。”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出事被杀。
洪武三年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赐他告老还乡。刘基辅佐朱元
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到此时回到山林隐居,只是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八年,
刘基病重,过了一个月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临沭一中二轮复习训练
【合作学习】
二轮用书 P107-113
对点练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拾遗,官名。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
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
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
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
C.翰林学士,官名。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
其职掌不尽相同。
D.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
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
解析 A项,“一切以左为尊”错,周、秦、汉元时,以右为尊。
答案 A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
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
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
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
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解析 A项,说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
答案 A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C.公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缞绖,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即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解析 B项,后一句表述错误,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答案 B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
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始于秦,完善于汉,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
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解析 C项,刺史,又称刺使,官职。西汉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
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
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可见刺史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
答案 C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
侍郎之下。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
行事的凭据。
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
女的制度。
临沭一中二轮复习训练
D.互市,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
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解析 C项,“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答案 C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有时是个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天京、汴
梁、石头城等。
解析 D项,“汴梁”不是南京的别称,而是开封的别称。
答案 D
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
年的方法。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
B.“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
副使合称“宰执”。
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
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解析 A项,“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错误,“世宗”是皇帝的庙号。
答案 A
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
外还起了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
B.童子,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汉代已有,始以荐举为主,后增加
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书生才称童生。
C.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易》洁静精微,《礼》恭
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
D.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其最高长
官是刑部尚书。
解析 B项,根据明清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
资格的,都称作童子。
答案 B
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茂才,原作秀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明清两代,秀才是乡试中试者的
统称。
B.国子博士,国子监的官员。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
机构,又称“太学”“国学”。
C.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记录的内容甚为广泛,是历代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之一。
D.礼乐,指用礼乐教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指音乐。
解析 A项,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要取得这种资格,必
须在学道或童子试中被取录。而乡试中试者应称为举人。
答案 A
10.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
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
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
临沭一中二轮复习训练
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
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解析 A项,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其中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答案 A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夷人,原指少数民族的一种。春秋时国民中有华夏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区分。各
诸侯国在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族称之为戎、狄、蛮、
夷。后来“夷人”就引申为对中国境内除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
B.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如贴春联(桃符、
楹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吃团圆饭、守岁、拜年等等。
C.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红楼梦》第十
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中就有贾府隆重迎接元妃回家省亲的内容。“归”在古代指女子
出嫁,在《诗经·周南·桃夭》中就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说。
D.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道家学说。因王守仁曾筑室于阳明
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其学说为“阳明学”。王守仁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
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
解析 D项,“道家学说”错误,应为“儒家学说”。
答案 D
【应用学习】
综合练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5题。(19分)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
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
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
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
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
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
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
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
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
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
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
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
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
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
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
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
而起为并州刺史/
临沭一中二轮复习训练
解析 “芝坐爽下狱”意思是“鲁芝受到曹爽牵连而被下狱”,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项
和 D项。“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是对称句式,应在“直”与“志”中间断开,排除 B
项。
答案 C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是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解析 C项,践阼,指即位、登基,并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的意思。
答案 C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
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
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
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
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解析 B项,“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和蜀
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犯掠夺”,被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
答案 B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5分)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5分)
答案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郿县人。鲁芝家族世代有名望德行,是西州的豪门大族。父亲被郭
氾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才迁居雍州,致力于古代典籍的研究。被郡里举荐为
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担任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将他举荐为
孝廉,授郎中之职。后来鲁芝被授任骑都尉、参军事、代安南太守,升任尚书郎。曹真出京
到关右督察,鲁芝又任参大司马军事。曹真去世后,宣帝接替曹真的职位,便任命鲁芝为参
骠骑军事,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减少,盗贼四起,
鲁芝竭力镇守防卫,改造城市,数年时间恢复了旧时边境。升任广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
非常仰慕他的美德,老幼到皇宫上书,请求留下鲁芝。魏明帝允准。曹爽辅政,任用鲁芝为
司马。鲁芝多有正直的言论和高明的谋略,曹爽却不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讨伐曹爽,鲁芝率
领其余众兵过关斩将,冲了出去赶赴曹爽处,劝曹爽说:“将军处在伊尹、周公的位子上,
一旦因获罪被罢免,即使想再牵黄狗,又怎么能办得到!如果挟天子保有许昌,倚仗帝王的
威势用羽檄征召四方兵马,谁敢不听!如果放弃这个决定离去,那就是想去刑场,难道不令
人痛惜吗!”曹爽懦弱疑惑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身受杀戮。鲁芝也受到曹爽的牵连而
被下狱,论罪当死,但他不争辩曲直,不想求赦免。宣帝赞许他,赦免而不杀他。不久被起
用为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
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升任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武帝即位,鲁芝转任镇东将军,爵位晋
升为侯。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
芝因为年已七十,告老退职,(为此)上疏十多次,于是被征召为光禄大夫,位列特进,配给
吏卒,门前像官署一样设置木栅。羊祜任车骑将军,(请求)让位给鲁芝,说:“光禄大夫鲁
芝洁身寡欲,与人和睦而不苟同,做官至头生白发,始终守礼,未被任选此官职,我却超越
了他(居这么高的位子),怎么能满足天下人的愿望!”皇帝没有听从。鲁芝便是如此受人敬
重。泰始九年鲁芝去世,时年八十四岁。皇帝为他的死而恸哭,赐谥号“贞”,赐坟地百亩。
临沭一中二轮复习训练
积累:
本篇文言文需要整理的词,句、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