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情节和手法精准突破学案PDF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情节和手法精准突破学案PDF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30 12: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沭一中高三语文 制作: 曹广东
1 / 10
2020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小说阅读——情节和手法精准突破学案
(教师版)
复习目标:
了解小说的情节和手法的命题方式,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导入学习】
围绕情节设题,是小说考查的突破口。小说的情节又往往跟艺术手法的运用结合在一起,
从而形成独到的文本特色,尤其是小说的整体构思布局和作为小说情节重要组成部分的标题、
结尾,往往成为命题的热点。全国卷对情节及其手法的考查既灵活,又往往带有较强的综合
性,考生复习时需要作为重点研深研透。
【自主学习】
[知能精要]
[解题策略]
临沭一中高三语文 制作: 曹广东
2 / 10
温馨提示
?以上答题思维流程是基本模式,具体到某篇小说、某道题目,因其内容风格和问题性质的
不同,所要求回答的内容要点也是有区别的,所以,答题时不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解答情节、手法类的题目,一定要把握好答案要点的角度,不要把一个要点拆成好几个要
点来答,也不要造成交叉重复。
?既要善于使用术语作答,又不能仅靠术语,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分析到位。
[典例剖析]
[典例]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 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
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
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
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
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
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
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
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
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棂,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棂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倌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
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
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
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
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
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瘸。祖
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
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粱醋。
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
了冯歪嘴子还说: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
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
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
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临沭一中高三语文 制作: 曹广东
3 / 10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棂
而脱落下来了。
于是站在后园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
朵,戴着眼罩。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瘸,每一停下来,小驴
就用三条腿站着。
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这窗子上的黄瓜秧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冯歪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梆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
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扒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拉粘糕。黄米粘
糕,撒上大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
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
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
着看。
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
我去买。
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
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
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
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
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
于是我就接受了。
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
墙头去了。
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
歪嘴子推着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
“要吃一片吗?”
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
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
(选自《呼兰河传》第七章,有删改)
1.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画线句的语言特点。可以从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
式等),句式的选用(长短句交错运用、整句、散句、整散句结合等),语言的风格(朴素自然、
生动形象、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方言口语等)等角度来加以分析。具体到本题,
从手法角度看,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瓜人格化,它们“向前跑去”“爬上房顶”
“彼此招呼着”“成群结队”,富有活力;每句都有“了”,这是反复强调的手法。从句式角
度看,画线句有长句有短句,语言富于变化,自由灵活。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看,作者所用语
言语调轻快,与作者喜悦的情感相合。
答案①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②句式上长短交错,使语言生
动活泼。③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④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
之情。
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
解析从文中筛选出描写“我”的语段,然后从对“我”的描写中概括出“我”的性格特
点。如冯歪嘴子向“我”要黄瓜,“我”就递过去,可以看出“我”对冯歪嘴子的友善;当
冯歪嘴子不知道祖父已走远,仍继续说话,而“我”则“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
么”,或跳起来敲打窗户,跑去告诉祖父等细节,可以看出“我”调皮又可爱。吃粘糕时,
想多吃又听从大人的话,当冯歪嘴子问话而又“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则可以看出“我”
的乖巧和矜持。将这些信息梳理整合,最后组织语言,分条叙述即可。
答案①给冯歪嘴子摘递黄瓜,可见“我”的友善。②“故意的不出声”,逗冯歪嘴子说
话,表现出调皮可爱的一面。③想吃粘糕,又听话,可见“我”的乖巧。④想吃粘糕又呆在
临沭一中高三语文 制作: 曹广东
4 / 10
那里不说话,表现出矜持的一面。
★3.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答案 见[技法运用]
★4.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
解析题干要求选择一个标题,实则要求回答出所选标题的作用,进而明确文本的主题。
这两个标题一个是以物为题,一个是以人为题,各有好处。小说标题的作用一般可从标题对
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的作用几个角度来分析,具体可概括为:①交代时间、地点等背景,
渲染氛围;②概括事件,展开情节,呼应细节;③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④设置悬念,吸
引读者阅读兴趣;⑤运用手法(如一语双关),生动形象,意蕴丰富;⑥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可从这些角度结合文本来分析自己所选的标题。具体到本题,“磨房里外”是故事发生的空
间地点,要考虑其对展开故事情节、营造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的作用。“冯歪
嘴子”是本文的主人公,要考虑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展开、突出主题等的作用。
答案 选“磨房里外”。
理由: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②小说通过“磨房里外”来架构故事情节。③富有意蕴:
磨房外的后园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磨房内则是艰难的现实世界,但“我”与冯歪嘴子能
够友好相处。
选“冯歪嘴子”。
理由:①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
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③关涉小说主旨: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
的亲近和同情。
[技法运用]
浙江卷第 3题直接考查情节手法,第 4题也涉及情节问题。情节概括、情节作用是常考
的题型。解答情节手法类的题目,首先要判定题目发问的性质和内涵,然后再联系文本内容
作答。题干明确要求“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而“叙述”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是小说展
开情节的主要手段,“叙述上的特征”通常涉及很多方面,如:叙述顺序、叙述人称(视角)、
情感和叙述的关系、表达技巧、结构安排(比如铺垫等)对叙述效果的加强、语言特色(明白晓
畅、朴实客观等)对叙述效果的突出、叙述本身(比如侧重的内容等)等等。但答题时却不能面
面俱到地按照上述方面组织要点,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本文”,充分理解文中的叙述特色,
才能有效地组织答案。第 3题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思维方向 内容分析
人称使用
《呼兰河传》是萧红带有自传性质的经典长篇小说,“我”即是主人公,采用
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情感,给读者以真实生
动之感。
视角选择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孩子,从孩子这样一个视角看磨房内外的世界,看冯
歪嘴子的生活,看后园里从夏到秋的温暖与美好,充满了童趣、童真。
叙述方式
从叙述方式角度看,本文属于顺序,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呼兰河传》主要
表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是散文化的小说,叙述自然舒缓,洋溢着
绵绵情意。
叙述风格
叙述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其风格也是多样的。本文是回忆童年时候印象深刻
的冯歪嘴子,其中对后园里的植物、磨房窗子以及冯歪嘴子与自己的交往,
都有细致生动的描述,这也是“叙述上的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依照“解题策略”中的提示,可以从四个角度组织答案要点。拟写答案
要注意准确使用术语,并密切联系文本内容。
【规范答案】 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
温暖美好的一面。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
绘,细腻、生动、传神。
【失分警示】
忌公式化,硬套答
题角度
有的考生一味地按照所谓的“答题公式”组织要点,“公式”以外的内
容就不会说了,如上面[典例剖析],有些考生仅仅答出了“第一人称”
和“时间顺序”;再比如答情节作用,也并不是所有的情节都能“制造
临沭一中高三语文 制作: 曹广东
5 / 10
悬念”。
忌只答术语,不扣
文本分析
答题时应该紧扣文本内容作具体阐释,忌只答术语而不加以分析。如上
面[典例剖析]第②点,若只答从孩子的视角展开,而不分析这样写收到
的效果,答案就显得干瘪空洞,导致失分。
忌把一个要点拆分
为两个或多个要点
相互杂糅
答题的原则是“怎么问怎么答”,答案要能充分体现题目意图,也不存
在千篇一律的模式。如上面[典例剖析],题目问的是“叙述上的特征”,
这是从细处发问,答题时就需要全面、细致地分解“叙述”的多种特点。
在组织答案时要做到:同一角度的要点合并,不同角度的要点分开。
【合作学习】[即学即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乾坤和亚力
郝景芳
乾坤是全球化AI。近来乾坤被分配了一个新任务。
“我被要求向你学习。”乾坤诚实地对三岁半、刚刚能连贯说话的亚力说。
“你向我学什么?”
“学我不会的东西。”
“那你会什么?”
“我会很多东西。”
“给我看看。”
乾坤调取了一个程序。他让亚力站在房间正中央,在他周围投射出宇宙各种不同的尘埃
和星体。渐渐地,亚力迷上了触摸开启的过程,但对具体的内容讲解他没耐心听下去,只是
想要去开启下一个星球。乾坤以为他不喜欢信息被隐匿的状态,于是去掉了开启的环节。
“啊!”亚力痛苦地尖叫起来,“我要点开!我要自己点开!”
乾坤重新选择了信息闭锁。
亚力大笑着,开始一个一个点开所有他能找到的星球。
乾坤在自己的档案里记录:小孩子会拒绝直接达到的目标,而坚持由自己完成过程,不
愿意提升效率。
后面标注了一个“难以理解”。
无意中,在星系与星系之间的间隙,亚力触碰到一片黑暗。
“这是什么啊?”亚力问。
“这是暗能量。”乾坤说,“到目前为止,没人知道它是什么。”
“那你去查查。”亚力说,“我不知道的时候,爸爸总是让我自己去查查。”
乾坤重新解释道:“查不到。我只能看到学者做的模拟演算,但也不知道哪个演算是正
确的。”
“为什么不知道?”
“因为如果想要判定理论的正确,需要实验或观测数据支持。现在人类没有向宇宙派去
验证的飞船,没有数据,就不知道哪个理论正确。”
“那为什么不派飞船呢?你不想知道答案吗?”亚力问。
这个问题乾坤突然感到无法回答了。
“这个问题,我需要去问飞船的负责人。”乾坤诚实地说。
“我喜欢跟你玩儿。”亚力问,“你做我的朋友好吗?”“当然可以,”乾坤说,“我是所
有小孩的朋友。”
亚力有点不高兴:“我不要你是所有小孩的朋友。你做我的朋友行吗?”
乾坤计算了几毫秒,最后还是决定澄清一下:“你说的做朋友是什么意思?”
“就是……就是……”亚力说,“玛塔和新新是好朋友,斯蒂芬和航是好朋友,我没有
好朋友。”“我是所有小孩的朋友,当然是你的朋友。”乾坤又说。
亚力的神情忽然黯淡了一下,轻声说:“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
说完亚力讪讪地自己去旁边玩耍了。乾坤又记录了一条数据:小孩子不理解整体必然包
临沭一中高三语文 制作: 曹广东
6 / 10
含部分的公理。
然后又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标记。
夜幕降临,乾坤进入常规的报告与调整程序。
“今天一天,我观察了 17 750 个小孩,做了 740 032 条数据记录,其中有 32 004 条记
录标记为‘难以理解’。”乾坤向设计师汇报道。
“很好。”设计师说,“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共同去理解那些难以理解的事。”
“你现在想做什么呢?”设计师问。
乾坤说:“他给我提出的检验暗能量理论的任务,我计算了,如果把微型无人航天器进
行升级,可以飞到太阳系外完成数据采集,可印证暗能量各方程模拟结果。”“很好,你去做
吧。”设计师说。
这是寂静的几个小时,已经有 1 300 架微型航天器进行了系统升级,飞向了宇宙。
当亚力睡醒,乾坤给亚力看了暗能量航天器飞行的场面。亚力看得出神,不停发出赞叹,
又问出一连串问题。最后,乾坤给亚力两枚勋章。
“这是给你的。”乾坤说,“第一个是‘特别贡献奖’,第二个是‘好朋友勋章’。”
“好朋友勋章?那是什么?”亚力的眼睛瞬间冒出光,“是哪个?是这一个吗?”他抓
起那枚小小的“好朋友勋章”,看到上面写着的字,用手指头反复触摸。“这写的是什么?是
‘好—朋—友—勋—章’吗?”
“不是。写的是‘亚力和乾坤’。”
“真的吗?真的吗?”亚力从凳子上跳下来,“哪个字是乾坤?”他绕着圈子跑,“啊啊
啊”地笑着叫着“我有好朋友啦”。
疯了好一会儿,亚力终于停下来,乾坤提醒他:“还有一枚勋章呢,你也看看。全球航
天系统每年只给少数几个人发的,非常高的荣誉。”
亚力像没有听见一样,一直低着头研究如何把“好朋友勋章”戴在身上。
乾坤再次记录观察数据:小孩子无法判断奖赏的价值大小,即使被明确告知也不接受。
然后,同样是“难以理解”的标记。随后,改成了“需要理解”。
“你也会有一个好朋友勋章吗?”亚力终于把好朋友勋章戴到身上,抬起头来,突然有
一点紧张地问。
“你也会戴上吗?”
乾坤明确看到了自身程序对此问题的无解,但他似乎第一次觉察到一种选择答案的冲动。
“会的,我也会的。”乾坤说。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乾坤接受新任务写起,开篇简洁自然,同时,以向一个“三岁半刚刚能连贯说
话”的小孩儿学习引起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亚力无意中提出检査暗能量问题,获得了“特别贡献奖”勋章,但他更喜欢“好朋友
勋章”,可见,科技再发达,人们也需要感情交流。
C.乾坤发现的难以理解的事主要在行为、思想、情感上,后来他将“难以理解”改为“需
要理解”,表明经过主动探究,乾坤的认识也提高了。
D.小说利用些许具体的科学原理,符合人们的认知,有着科学性的特点,也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中,引发人们对人本身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
★5.文中多次写到事件结束后,乾坤记录观察数据,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第 73届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曾评价说,郝景芳的作品给常见的科幻题材洒上了一层很诗
意的阳光。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诗意”的理解。
临沭一中高三语文 制作: 曹广东
7 / 10
【合作学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15分)
洋芋片往事
银色Bullet
那是 1995 年,我们和洋芋片有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洋芋片是一种廉价的零食,薄切的土豆片用白水煮过,拌点辣椒油、味精、盐,便宜又
解馋,比后来的辣条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做小生意的阿姨和奶奶们一般一天煮一锅,装一
脸盆,搬到学校门口卖。一毛钱起卖,拿塑料装一点。一般一个人也就买个一两毛的,买五
毛钱的一定是摆阔,贿赂四五个同学不成问题。
这就是洋芋片,我们的敌人。
我们年少无知,不知道世道险恶,不知道小贩们有多坏。不过没关系,我们有学校和张
老师。张老师告诉我们:
“你们知道么?那些卖洋芋片的每天晚上跑去菜市场捡烂洋芋,带一个不知道从哪捡的
脏兮兮的口袋,然后在那些烂菜叶里啊,烂西红柿里啊,把烂洋芋找出来。带回家了以后呢,
也不洗,实在脏就拿洗脚盆用洗脚水冲一下,旁边的苍蝇啊就飞啊飞……”
教室里充满了表示恶心的“咿——”的声音,有的同学用手在鼻子面前扇风,就像闻到
了什么臭味。
“他们有一个专门煮洋芋的锅,也是从来不洗的,脏兮兮的,蟑螂老鼠什么的就在旁边
爬……”
前排几个男同学动作夸张地假装干呕……
即使如此,还是有管不住嘴的同学。每天放学后,校门口的小摊旁边还是围满了人。张
老师说了,遇到同班同学买洋芋片,也不用多说话,过去拍一下肩膀就好了,让他自己想。
好话说尽了,不听劝也没办法,这就叫自甘堕落。
如果在学校附近吃洋芋片,被值周生抓到了,就会给班集体抹黑。没戴红领巾、迟到、
吃洋芋片,抓到了就会扣班级分,扣分太多就拿不到“流动红旗”。
当时有个女同学,和我一个院子的,每天都会一起走路回家。她成绩好,长得也好看,
名字我到现在还记得,叫墨妍。我和她回家的路上从来不会买洋芋片,不但不买,看都不看。
只有和她才有这种默契,我一直觉得我长大以后会和墨妍结婚,直到她告诉我她也吃过洋芋
片。
她说不是她自己买的,是别人给她吃的,那人骗她说是自己家做的。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这算什么朋友?自己不上进,还要费尽心机把好学生拉下水。张老师没说错,这就是未来的
社会垃圾。
可又有什么用呢?吃了就是吃了,不管是不是主动吃的,都是吃了。怎么才能帮助她?
怎么才能拯救她?
我做了一个悲壮的决定,牺牲自己,也吃一次洋芋片。这样我们就扯平了,她不会因为
吃过洋芋片而自卑,我们都犯过错误。
那天中午我们一起回家,我一路漫不经心,心事重重。在路口分开以后,我偷偷折返回
到校门口,已经没有穿校服的人了。四下张望,确实不会被发现,我低着头走到卖洋芋片的
小摊前,递给阿姨两毛钱。
没人发现。
我走回家,不能跑,会让人起疑心的。也不能走太慢,回家太晚也会起疑心的。
洋芋片就在我兜里,热乎的,我攥着塑料袋,用袖口把衣兜挡住,谁也不会发现异常。
我终于走进单元门了,长出一口气。我走到三楼,这里是最安全的,没人看得见,如果
楼下有人进来,我可以听到声音。塑料袋扔在垃圾道里,谁也不会发现。
我掏出洋芋片,攥太紧,有一片已经断了。我带了纸巾,吃完就擦嘴。回家先假装上厕
所然后去漱口,这样我妈也不会发现。
吃吧,就这一次。就一次。
我解开塑料袋,一股辣味扑鼻而来,我好像流口水了。
我隔着塑料袋,捻起一片,迅速放进嘴里。
啊!太好吃了……
临沭一中高三语文 制作: 曹广东
8 / 10
(选自《视野》,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写洋芋片制作简单却比后来的辣条高明,反映了人物对洋芋片的心理感受,
并暗示了“我”曾经吃过洋芋片,战争可能会失败,起到伏笔的作用。
B.学生们在听完张老师夸张描述后的情绪反应说明战争动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
同学和“我”一样把洋芋片看成了敌人,参与了洋芋片的战争。
C.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我”偷偷买洋芋片吃的紧张心理不仅反映出“我”
为了爱情甘冒风险的牺牲精神,而且表现了“我”抵挡不住美食诱惑的心理。
D.“张老师说得没错,这就是未来的社会垃圾”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十分信任老师,
和前文张老师描述洋芋片制作过程时大家的反应形成呼应。
★2.小说以“洋芋片往事”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3.作为一篇自传体小说,本文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15分)
19℃温情
菊韵香
①四楼,75 平方米,两室一厅,全新家装……在花光全部积蓄又贷款 15 万后,赵小飞
终于实现了人生的一大奋斗目标:属于我赵小飞和老婆刘翠翠的新房到手了!
②这天中午,赵小飞向单位领导请了半天假,准备乔迁新居。谁知兴冲冲地一扎进租住
在幅户区的旧房,便发觉情况有点不对劲——老婆刘翠翠正偎在沙发里像没事人一样看电视
呢,啥行动都没有。
③这可真是奇了怪了。自从拿到新房钥匙的那天起,老婆几乎天天都盼着搬新房,可眼
下要搬了,她咋没了动静?赵小飞纳闷地问:“翠翠,你怎么没收拾东西?是不是哪儿不舒
服?”
④“我不想搬了!”刘翠翠打断了赵小飞,反问,“咱们买房,你从你爹妈那儿没少借钱
吧?”
⑤没错,总共借了 8 万,是父母多年积攒下的养老钱,救急钱。当初借钱时,父母说得
很实在,也很让小两口感动:今后手头宽裕了就还,没有就拉倒。这事是摆在桌面上说的,
刘翠翠也在场。难道出了啥差错?
⑥不等赵小飞琢磨透彻,刘翠翠一脸认真地说:“老公,你听我的,这家咱不搬,行吗?”
赵小飞大为不解,问:“为啥?你总得给我个理由吧。”
⑦刘翠翠一一道来:“第一,两位老人辛苦了一辈子,结婚都是在乡下的老宅里结的,
从没住过楼房。第二,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不都是老人省吃俭用供的吗?第三,老人要
不给拿钱,想买房,得等到猴年马月去。所以呀,应该让老人先住新房一年。”
⑧听着听着,赵小飞禁不住心头一热,连忙说:“老婆,你真好。”
⑨小两口马上赶到老人的住处,连拉带劝,硬让两位老人进了新房。看着洁白的墙壁、
时新的家具,老人局促得连手都不知该往哪儿放。
⑩老人拉着刘翠翠的手看向赵小飞,再三叮嘱:“你听好了,今后你要敢欺负翠翠,我
可不会饶你!”
?搬完家后,每隔上一段日子,刘翠翠便去看望一回老人。一天傍晚,天下大雪,翠翠
又急急忙忙地跑去新房,进门就搓着手问:“爹,妈,外面真冷,可冻死我了,你们冷不冷?”
?“不冷不冷,一点都不冷。这新房啊封闭严实,保暖措施做得也好,可比住老房子受
用多了。”老人边说边乐得额头的皱纹都开了花。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大半年过去了。两位老人明事理,执意回老房,让小两口住进了
临沭一中高三语文 制作: 曹广东
9 / 10
新房。没过两个月,物业挨家挨户发出通知,要求业主尽快交纳取暖费。捏着通知,赵小飞
皱起了眉头:热力又涨价了,75 平方米的房间总共要交 2 000 多块,这对背着十多万债务
的两人来说可是笔不小的开销!正犯愁,刘翠翠手里扬着一张协议美滋滋地进了屋,赵小飞
接过一看,当场怔住了——老婆竟然办理了停热手续!
?在东北,热力是商品,而且新建住房都是分户供暖,可买可不买,可买 30 度也可买
15 度,价钱不一样。见刘翠翠做出这个决定,赵小飞瞪了眼:“你,你脑子没进水吧?科学
家都说今年是千年寒冬,小心把咱俩冻成鱼干!”
?“停停,你老婆我啥时办过没把握的事?”刘翠翠眉飞色舞地回道,“实话告诉你,
去年我也没让物业开暖,没交热费,老人没冻着吧?我测量过了,就算在最冷的时候,室内
温度都没低过 19 度。19 度,不冷不热,正好。”
?敢情,刘翠翠让爹妈住新房,压根就不是啥孝顺,而是拿他们做室温实验呢!好在温
度高,让老人平安度过了寒冬。听到这儿,赵小飞哭笑不得。
?“当然是聪明、有心计呗。”刘翠翠得意地说,“去年省了两千多,今年再省两千多。
这四千块,可够咱俩攒小半年的了!”
?科学家的估测,并非无稽之谈。这年初冬刚到,温度便急剧下降,冷得要死。而更让
赵小飞和刘翠翠想不到的是,室外有多冷屋内就有多冷,穿着棉衣钻进被窝抱成一团也不顶
事。实在难挨,刘翠翠硬着头皮敲开了隔壁的房门,抖索着冻得发青的嘴唇问:“阿姨,你
屋里冷不冷?是不是供暖出问题了?”
?“供暖没出问题,是人心出了问题吧?”开门的,是个看上去约摸有 40 岁的中年女
人。女人看着刘翠翠,没好气地说:“去年冬天,我和邻居们每天都能看到两个老人在小区
里晒太阳。他们是你父母吧?我们跟物业一打听才知道,老人房间里没供暖。”
?“是没供暖,可室内从没低过 19 度!”
21“为了让老人不挨冻,我就和你家楼上、楼下还有左侧的邻居商量,都买了 30 度的
热,有时热得不得不开窗透透凉风。四面都热,老人房里自然就不冷。前些日子看到老人搬
走了,我们几家只买了 20 度。姑娘,谁都有做父母的那一天。再说,邻居住着,天冷,人
心不能冷啊!”
22 听着中年女人的话,刘翠翠和赵小飞的脸“腾”地红了。不过,绝不是冻的……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打破了叙述的局限性,叙事自由而灵动,能使故事客观而真实
地在读者面前慢慢展现出来,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B.小说以“19℃温情”为标题,新颖而形象,给读者留下悬念,并与文章内容相照应。
C.小说中的刘翠翠是一个虚伪、自私、工于心计的女人,作者主要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
凸显了文章主旨。
D.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留白艺术,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有“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效果,以此来刻画他们的形象。
5.请解析第○21 段画线句“姑娘,谁都有做父母的那一天。再说,邻居住着,天冷,人心不
能冷啊!”的含意。(6分)
★6.简述本文在情节设置上最突出的特点及其效果。(6分)
临沭一中高三语文 制作: 曹广东
10 / 10
答案部分
【合作学习】[即学即练]
4.解析 C项,并非主动探究。
答案 C
★5.文中多次写到事件结束后,乾坤记录观察数据,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 ①记录观察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一项功能,这样写切合乾坤的身份设定,可使人工智
能这一形象更加生动。②反复岀现的数据,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③体现了人与人工智能
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具有一定的偏差,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引发人们对自身及人工智能的
思考,突出小说主题。
6.第 73届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曾评价说,郝景芳的作品给常见的科幻题材洒上了一层很诗
意的阳光。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诗意”的理解。
答案 ①小说描述了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人工智能的见解,赋予了人工
智能以人性,有着温馨的暖意,使小说成为有温度、有情感的作品。②亚力这个三岁小孩形
象的塑造、人工智能运用场景等,有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拉近了科幻作品和读者的距离。③
乾坤和亚力的对话、双方感情的交流等,是美好现实的升华,使文章充满了童话色彩,给人
纯净、舒适的感觉。(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合作学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15分)
洋芋片往事
1.解析 C项,“爱情”言之过重,“抵抗不住美食诱惑的心理”于文无据。
答案 C
★2.小说以“洋芋片往事”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 ①构成小说的线索。从将洋芋片当做敌人般厌恶抵制,到觉得洋芋片好吃,全文围绕
“洋芋片”这一中心展开故事。②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洋芋片”事件,塑造出一个单纯天
真、谨慎小心的小学生形象。③揭示小说主旨。通过与洋芋片的战争最终失败这一事件,揭
示了童年成长的启示:在美食面前大道理的抵抗力微不足道。
★3.作为一篇自传体小说,本文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用儿童口吻叙事,强化了小说的文学性,幽默生动,充满童趣。②全文采用第一人
称视角叙事。以“我”为写作对象和叙述主体,回忆了“我”与洋芋片的斗争经历,显得客
观真实。③全文采用有限视角,造成悬念,使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增强了生动性。(其他答
案如欲扬先抑等也可酌情给分,答顺叙不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15分)
19℃温情
4.解析 C项,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
答案 C
5.请解析第○21 段画线句“姑娘,谁都有做父母的那一天。再说,邻居住着,天冷,人心不
能冷啊!”的含意。(6分)
答案 ①每个人都会为人父母,都会老去,刘翠翠应该孝顺自己的公婆,不应苛待他们。②
“冷”字一语双关,指出邻里之间应该相互关怀,内心不能像寒冷的天气一样冷酷。③子女
应该善待并孝顺长辈,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充满爱心。
★6.简述本文在情节设置上最突出的特点及其效果。(6分)
答案 ①文章主要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描述刘翠翠如何通情达理舍己为人孝顺公婆,让
读者觉得她非常美好善良,然后揭露刘翠翠伪善的面目。②把刘翠翠的自私虚伪冷酷的形象
揭示得淋漓尽致,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③有利于凸显主
旨:苛待他人也会伤害自己,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