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30 13:5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单选题
1.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 祖国统一 B. 中外交往 C. 民族团结 D. 抵抗侵略
2.“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  )
A. 岳飞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康熙帝
3.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其直接原因是(  )
A. 明朝国力的衰退 B. 科学技术的落后 C. 西方列强的侵略 D. 八股取士的影响
4.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战争;作为诗人,他写下了“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壮丽诗篇。这位民族英雄和诗人是(  )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5.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外交通发达 B. 指南针的应用 C. 前期国力强盛 D. 造船技术高超
6.下列三幅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 加强亚欧非三洲联系 C.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 东西方文明交往通道
7.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A. 加强了经济交流 B. 发展了航海技术 C. 树立了明朝国威 D. 促进了政治交往
8.从郑和下西洋促进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到戚继光抗倭的民族冲突的变化,起根本原因的是(  )
A.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B. 明朝国力由强变弱 C. 皇帝不理朝政 D. 政府黑暗
9.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葡人麦哲伦横渡太平洋,启菲律宾群岛,绕世界一周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也。而我泰东大帝国,与彼并时而兴者,有一海上之巨人郑和在”。以下关于郑和远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郑和远航目的和麦哲伦一样,都是为了殖民扩张 B. 郑和远航后,我国下南洋(东南亚地区)的人增多,促进了南洋开发 C. 加强了与亚欧各国的联系 D. 郑和共六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0.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2017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 ②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③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 英国 B. 日本 C. 荷兰? D. 葡萄牙
13.细心研读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据其内在含义。阅读材料,从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郑和下西洋 C. 体现了古代的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 D. 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有反抗外来侵略,也有友好往来
材料解析题
14.我国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古“丝绸之路”再次成为关注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 “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主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2) 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3) 材料三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远征”最远到达了哪一地区?
材料四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4) 根据材料四,“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答案:
1-5:BCACC;6-10:CABBD;11-13:CDD
14.(1)朝代:西汉。历史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工商业发达;谋求广开财源;中西陆路交通断绝。
(3)事件:郑和下西洋。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