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3 溶液浓度 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3 溶液浓度 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31 21: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3 溶液浓度
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
1.关于100 g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 g水中溶有5 g NaCl
B.5 g NaCl溶于95 g水中
C.溶液中NaCl与H2O的质量比为1∶20
D.溶液中NaCl与H2O的质量比为19∶1
2.向100 g 10%NaOH溶液中加入12.5 g 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12.5% B.20% C.22.5% D.25%
3.用36%的浓盐酸配制5%的稀盐酸,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①量筒 ②天平 ③烧杯 ④胶头滴管 ⑤酒精灯
⑥漏斗 ⑦玻璃棒
A.①③⑦ B.①③④⑦ C.②③⑤⑦ D.③④⑥
4.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步骤配制好80 g 6%的氯化钠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则对试剂瓶中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剂的质量不变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5.现有一杯20 ℃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一定量的水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60 ℃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6.称取2 g KNO3固体用18 g水配成溶液,移入已装有10 g 10%的KNO3溶液细口瓶中。混合后细口瓶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大于10% B.小于10%
C.等于10% D.无法确定
7.要配制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将10 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 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8.为预防禽流感,某同学为养鸡场配制消毒液,在用量筒量取浓氯胺消毒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过程均正确),则所配消毒液的质量分数比计算值( )
A.无影响 B.偏大
C.偏小 D.无法确定
9.在2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 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134 g氯化钾溶液。则该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______g。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我能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时,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 ℃降温到t1 ℃,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3)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 g。小丽向100 g t2 ℃的水中加入50 g A物质,意外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物质的晶体析出,我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实验室中配制100 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步骤如下:
(1)计算。通过计算,应选用______mL的量筒。
(2)称量。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逐渐溶解。故应放在______中称量。
(3)溶解。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瓶存放。配制好的溶液装在______(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贴上标签。
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1.5 g二氧化锰,从长颈漏斗注入34.0 g过氧化氢溶液。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Ⅱ.当锥形瓶内物质完全反应后,称量、计算得出锥形瓶内剩余物的质量为33.9 g。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出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知能提升
1.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用25 g质量分数为8%的硫酸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则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 )
A.1 g B.2 g C.3 g D.5 g
2.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 g/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量筒和胶头滴管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400 mL
C.配制时应将水小心地加入浓硫酸中
D.该稀硫酸中,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为4∶5
3.用30%的KNO3溶液和10%的KNO3溶液配成20%的KNO3溶液,则需30%和
10%的溶液质量比为 ( )
A.1∶1 B.2∶1 C.1∶3 D.1∶4
4.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10 ℃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30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5.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_____。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_____。

(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______(水的密度为1 g/mL)。量取读数时,下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字母标号)

(5)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6.将249.5 g稀盐酸加入到盛有50 g碳酸钙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拓展创新
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

请你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它们的密度变化情况:对于硫酸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氨水: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100 g 24%的氨水中加入100 g水,摇匀,溶液的体积为______mL。
(3)向质量分数为24%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12%;向质量分数为24%的氨水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12%(用“>”、“<”或“=”填空),根据以上计算或推理的结果,总结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解析】选B。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溶液质量为100 g,溶质质量为100 g×5% =5 g,溶剂质量为95 g。
2.【解析】选B。溶质的质量分数=,代入数值得。
3.【解析】选B。由于配制稀盐酸所取的浓盐酸和水均为液体,故应用量筒量取,不用托盘天平称取;为了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还需用到胶头滴管,将量取的浓盐酸和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即得所配溶液,故选B。
4.【解析】选D。将烧杯中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不慎洒出一部分,说明溶液已经配好,只是减少了一部分溶液。那么溶质和溶剂一定减少,但是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分数没有改变。故选D。
5.【解析】选A。改变溶质质量分数,包括“增大”和“减小”。因原溶液是
20 ℃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会析出溶质,所得溶液仍饱和,故不会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温度,只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不能改变各组成成分的量,故不会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加入硝酸钾,因不能继续溶解,故不能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有加入水,能使溶剂的量增加,从而减小其溶质质量分数。
6.【解析】选C。2 g硝酸钾固体用18 g水配成溶液的浓度为10%,当移入10%的硝酸钾溶液中,因为浓度相同,因此混合后溶液浓度不会变化。故选C。
7.【解析】选D。将氯化钠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会腐蚀托盘;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会少取水;用温度计搅拌溶液,会损坏温度计。
8.【解析】选B。量筒仰视读数时,实际体积大于读数体积,俯视读数时,实际体积小于读数体积,此题是消毒液取多了,水取少了,都会导致质量分数比计算值偏大。
9.【解析】由题干知,在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溶解34 g氯化钾,所以
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 g,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25.4% 34
10.【解析】(1)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的点即是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是t1 ℃。
(2)饱和溶液降温时,A和B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改变;C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没有变化,溶质质量分数也不改变。
(3)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5 g,向100 g水中加入50 g A物质能够全部溶解,说明溶解度增大了,而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说明物质溶解时放热,一会又析出,说明热量散失,温度降低,溶解度又变小了。
答案:(1)t1 (2)C
(3)45 A物质溶解时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故A的溶解度增大,50 g A全部溶解,当热量散去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又有A析出
11.【解析】100 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质量是90 g,其体积为,所以应用100 mL的量筒量取;称量固体氢氧化钠,为防止其潮解和腐蚀托盘,应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容器中称量;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溶解;液体应装在细口瓶中,固体才装在广口瓶中。
答案:(1)100 (2)小烧杯(或表面皿) (3)搅拌,加速溶解
(4)细口瓶
12.【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0 g+1.5 g-33.9 g=1.6 g,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 g
68∶32=x∶1.6 g x=3.4 g
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0%
知能提升
1.【解析】选D。此题相当于溶液的蒸发浓缩,设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x。则
25 g×8%=(25 g-x)×10%,解得x=5 g。
2.【解析】选D。用浓硫酸和水两种液体配制20%的稀硫酸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50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的质量为:500 mL×1.14 g/mL=570 g,故水的体积应大于400 mL;稀释浓硫酸时,为防止液体溅出,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即其中溶剂与溶液质量比为(100-20)∶100=4∶5,故只有D正确。
3.【解析】选A。设需30%和10%的KNO3溶液质量分别是x和y。则x×30%+y×10%=(x+y)×20%,解得x∶y=1∶1。
4.【解析】选D。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不指明温度时无法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10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说明10 ℃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溶液不饱和时则无法进行比较;30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溶解度减小,故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5.【解析】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②中的塑料仪器是药匙;NaCl的质量为10 g+5 g+3.2 g=18.2 g;溶液的质量为18.2 g/10%=182 g,水的质量为182 g-18.2 g=163.8 g,水的密度为1 g/mL,所以水的体积为163.8 mL,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则实际砝码质量减小,故会导致称量的NaCl偏少。
答案:(1)②⑤①④③ (2)药匙
(3)18.2 g (4)163.8 mL D (5)小于
6.【解析】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2HCl ==== CaCl2+H2O+CO2↑
100 111 44
50 g X Y
100∶111=50 g∶X
X=55.5 g
100∶44=50 g∶Y
Y=22 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答案:20%

拓展创新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很容易分析出两种溶液的密度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规律。
(2)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能认为混合后所得溶液的体积等于两者的体积之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该溶液的密度为
0.95 g/mL,因此体积为。
(3)设原溶液的质量为m1,加入水的质量为m2。由于硫酸溶液的密度比水大,且两者体积相等,因此m1>m2,故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由于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两者体积相等,因此m1答案:(1)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小
(2)210.5
(3)> < 对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的物质,其溶液和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其溶质质量分数的二分之一;对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小的物质,其溶液和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其溶质质量分数的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