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30 12: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民族区域自治1、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对统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形成了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在近代的革命斗争中,各族人民共御外敌,体戚与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依据国情制定的。2、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②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根据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3、实施过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经历了制度化、法律化的过程,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4、自治区域及机关的建立①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②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③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区省一级自治州设立区市的市级自治县县一级注: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①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②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
④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5、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6、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①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
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力的精神;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
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共同繁荣1、背景: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
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2、促进共同繁荣的措施:①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②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③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④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西藏民主改革前,农奴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西藏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开启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的新时代,农奴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1965年8月,西藏乡县选举工作完成。左图为西藏民主改革后翻身农奴怀着喜悦的心情选举自己的当家人。右图为西藏民主改革前戴着锁链劳动的农奴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党和政府投入巨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继承、保护和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西藏文化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
左图为布达拉宫全景。右图为布达拉宫僧人在整理文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政策、少数民族人口政策、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设政策、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