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回延安》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糜子(mí) 延安(yán) 柳林铺(pù) 树梢(shāo)
B.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脑畔(pàn)
C.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赤卫军(chì)
D.气喘(chuǎn) 浪花(làng) 明镜(jìng) 高潮(chá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1分)
A.亢奋 左右逢圆 安塞腰鼓 俯拾即是
B.烧灼 五体头地 时过境迁 气势磅礴
C.羁绊 鸦雀无声 抑扬顿挫 百变不穷
D.摹然 屏气凝神 戛然而止 铿锵激越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①黄土高原上,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②观众的心也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④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A.爆突然颤抖寂静
B.演蓦然颤抖恬静
C.爆蓦然颤栗寂静
D.演突然颤栗恬静
5.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极度兴奋)
C.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昏暗)
D.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声音突然中止)
7.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D.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以诗人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分为五个部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赞延安、祝延安。
B.“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无比激动的心情,可以从一个“扑”字看出来。
C.诗人描绘团聚场面时,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的气氛。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排比,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9.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是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学了《回延安》后,班里开展了以“传承延安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延安腰鼓号称“陕北独特的天下第一鼓”。腰鼓队员们舞起来苍劲刚健,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展开联想,描绘腰鼓表演的情景。(1分)
(2)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为延安旅游写一则宣传语。(1分)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现在,延安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二、课内精读(15分)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选自《回延安》)
10.这节诗采用的是什么形式?回忆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2分)
11.你怎样理解“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诗?(2分)
12.“羊羔羔”一词的喻意是什么?(2分)
13.“母亲”是指谁?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诗人什么感情?(3分)
14.“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3分)
15.“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3分)
【参考答案】
一、1.D
【解析】D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糜”应读“méi”。B项,“肚”应读“dǔ”。C项,“眶”应读“kuàng”
2.C
【解析】A项“圆”应为“源”;B项“头”应为“投”;D项“摹”应为“蓦”。
3.B
【解析】B项加点词解释有误,“脑畔上”在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4.C
【解析】“爆”字与下文的“火烈”相照应。“颤抖”是因为紧张或害怕,与语境不符,所以用“颤栗”。“恬静”有闲适之意,与语境不符,所以选“寂静”。根据排除法,答案选C项。
5.A
【解析】这句的修辞方法是拟人。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C项“晦暗”在句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7.A
【答案】A项,应为“一头/扑进/亲人怀”。其余全部正确。故选A。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理解不正确,“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
9.(1)示例:陕北汉子,脚踏厚厚的黄土,忘情地舞了起来。他们前进,后退,踢腿,转身,辗转腾挪如入无人之境,勇猛如虎,翻卷如龙,酣畅淋漓,飞扬激越。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热烈的舞蹈。
(2)示例:品味延安风情,游览革命圣地。
【解析】(1)结合题干中的延安腰鼓有关知识,联系社会现实,写出图片内容和要表达的意思即可。(2)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传承延安精神,感悟红色文化”的活动主题即可。
二、9.这节诗采用的是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回忆了作者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延安深厚的情谊。
10.概括了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
11.喻指“我”对延安母亲的眷恋就像羊羔羔吃奶望着妈一样。
12.“母亲”指延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与延安人民亲密的深情厚谊。
1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亲人对诗人依恋深厚的感情。
14.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强调了“我”和延安母亲之间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作者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10.“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分别从生活、学习方面概括了延安对“我”的抚育和培养。
11.“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一句运用比喻修辞,意思是说“我”对延安母亲的情感就像“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一样”,表达了“我”对延安的眷恋之情。
12.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等角度作答。这句话中,“母亲”指的是“延安”,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我”与延安的亲密关系。
13.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等角度作答。“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延安的人民对“我”的依恋深情。
14.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兴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诗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1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