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书 佣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又靠什么方法来留下那么多书呢?
其实在印刷术之前,中国的书籍都只能靠一个——抄。这是个特别的职业,叫书佣。他们每天必须埋头伏案,一划一笔,而且字要写得方方正正,不能潦草。历史上投笔从戎的班超一开始就是个书佣,他曾回忆那段时间每天只能睡五个小时,可谓辛苦。但辛苦工作并不能有大回报,东汉《汉德皇传》里这么记载书佣“得钱,足供而已,不取其余”,意思是每月薪水,除了吃穿,就都没剩余了。真的是工作多,没提成,别人休假我加班......
这样一份没前途的工作直到东汉末期才开始有改观。
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重要提示:学习历史知识的内容要注意与前后类似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避免混淆,加深理解,真正掌握。
学习目标
1、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2、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背景资料:印刷名称的由来
把文字、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印在纸张上。我国手工印刷,多用棕刷子蘸墨刷在印版上,然后放上纸,再用干净的棕刷子在纸背上用力刷过,所有叫做印刷。
同学们阅读课文59页第一、二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2、请同学们描述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制一本书的过程。
(1)排版。(在一块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一版一印或全书排版一次印完) )
(2)印刷。
(3)字模复位。
1、隋唐至宋代,我国印刷术有什么变化?
由雕版印刷术发展到活字印刷术。
知识拓展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
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这种印刷方法,因为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术”。
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图一
图四
图三
图二
与雕版印刷术印刷术有关的图片
与活字印刷术有关的图片
图二、图三
图一、图四
雕版印刷术有哪些缺点?活字印刷有什么优点?
雕版印刷的缺点:
1、雕版印刷术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刻版。
2、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
3、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没有了作用。
4、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
活字印刷术的优点:
1、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
2、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
3、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4、阅读课本P60页,指出活字印刷术的外传情况。
(1)北宋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此后能工巧匠们发明了木活字。
(2)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3)元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3、宋朝到元朝,活字印刷术有什么发展?
13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5、阅读课本P60页,指出活字印刷术的历史意义。(4分)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做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为西方宗教改革和文艺复 兴兴起创造了条件。)
打印机
复印机
速印机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阅读课本P60—61页,指出指南针发展过 程中的重大事件。
战国时期,人们做成“司南”。
宋代开始,罗盘出现。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一)、指南针的应用
宋代青铜罗盘
宋代指南针复原模型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导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意义: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指南针的传播和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今日指南针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阅读课本P61页,指出火药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1)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领域。
(3)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二)、火药的应用
① 初期,人们制成爆炸性武器(火箭)和管状火器。
②宋朝制造出了竹管火枪和突火枪。
③ 金人和蒙古人也学会了使用火器。元朝发明了火铳。
突火枪
突火枪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 弹丸最大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达100米。
中国发明的突火枪是所有现代管状喷射武器的鼻祖。
突火枪的出现无疑是火器发展中的又一重大进步,这种火器中的子窠大约是用瓷片、碎铁、石子之类组成,是后世各种管状类火器中弹丸的先河。
元代铜火铳
世界现存最早的铜火铳????
到了元代,管形火器有了巨大发展,竹筒逐渐被金属筒代替,出现了用铜或铁铸成的枪炮,统称“火铳”。现在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件元代至顺三年(1332)造的铜火铳,重6.94公斤,长35.4厘米,口径10.5厘米,尾底口径7.7厘米,1935年发现于北京市房山云居寺。铳身上镌有铭文:“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马山系制铳的工匠名字。此铜铳铳头稍大,用以安放石弹,铳身装火药,铳尾有火眼,用以点发。这件铜铳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有明确纪年的火铳。????《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07月30日第七版)
陶成道是元末民初人,据说他原是木匠,喜好钻研技巧,后来参军之后改进过不少刀枪车船。据说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得到他火器神技的帮助而顺利取得天下,朱元璋按照元制授予他万户官,所以后人都叫他万户,却少有人记得他真实的名字。到了晚年的时候,某一天他将自制的47个火箭绑在了椅子上,然后自己坐在上面,手持两只大风筝,让人点燃火箭发射。然而可悲的是火箭爆炸了,他人没上天,命却归天了。
虽然万户在中国并不出名,但国际上却对他推崇倍至。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特意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武器的发展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2、阅读课本P61页,指出火药传播概况。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3、火药传播的历史意义
(二)、火药的应用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2、阅读课本P61页,指出火药传播概况。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3、火药传播的历史意义
(二)、火药的应用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本部分内容共有四个自然段,前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概述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宋朝海路交通发达,元朝陆路和海路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宋元时期陆路交通情况。(路上丝绸之路,元朝宋朝驿站比较发达的基础上,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使东西方的使臣和商人往来方便。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宋元造船技术和使用指南针、掌握潮汛、气象等技术发展,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形成了多条航线,涵盖亚洲和东非海岸;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由宋朝的五六十个发展到元朝的一百四十多个。
长三角路演中心位于上海市西南门户枫泾古镇亭枫公路8342号。经考证,路演中心旧址,早在宋代已是官方驿站,元代有记载,“环云间四面皆水,唯西南塘路可通郡,故乡以枫泾为喉襟,盖出入无不由此”。1937年11月5日,日本侵略军从金山卫登陆后,这里发生了惨烈交战——北旺泾阻击战,今留有战时碉堡等遗址。解放后收归国有,建印染厂,后废,今日重生。
明朝驿站遗址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一篇散文叫做《凤鸣驿记》,就是这样描绘的:“视客所居与其凡所资用,如官府,如庙观,如数世富人之宅,四方之至者如归其家,皆乐而忘去” 。
唐时平原郡(今山东境内)进贡的螃蟹,便是使用驿站快递。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这种蟹是在河间一带捕捉的,很贵重,在当时一只价值一百钱。为了保证是活的,每年进贡时都用毡子密封起来,捆在驿马上速递到京城。而出现的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著名快递业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2、本部分内容第四自然段介绍的是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的历史意义,本段分为几个层次,各自内容是什么?
第一层:概述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第二层:介绍了中国对世界(亚洲和欧洲)的影响。(传入西方和亚洲的技术略有不同)都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层:介绍了西方对中国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思维拓展
①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统一,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②宋元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仍然处于世界领先,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物质前提。
③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
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经济文化交流增加,外来文化也有利于我国科技的发展。
⑤隋唐文化高峰为宋元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四大发明
发达的中外交通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宋朝时指南针出现并用于航海。(司南、罗盘、指南针)
3、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火箭、突火枪、火铳)
1、宋元时期的陆地交通。(驿站与丝绸之路)
2、宋元时期的海上交通。(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发达的中外交通,是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思维导图
2、据考证,唐朝的《邸报》是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与该报纸的产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发明是
①造纸术 ②活字印刷术 ③雕版印刷术 ④轮转排字法
A①② B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1.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这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A
B
3、《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表明元朝
A.中外交通非常的发达
B.民族出现交融局面
C.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D.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4、据记载,宋朝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A
C
6.下图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路线图,其中描绘印刷术传播路线的是(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5、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
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
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
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