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五章 分式说课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五章 分式说课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30 19:5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分式
说课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讲到,《分式》一章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知识点的应用较为广泛,题型较多,解法灵活多样,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有,分式的基本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化简和计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分式方程的应用。
目录
CONTENTS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06
07
说教学设计
说教学理论
教学评价
05
04
说教材
01
分析
《分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内容。整个章节立足于类比与转化,扩充了式的“势力”范围,完善了有理式的结构,为后续函数和方程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必备的基础。
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通分与约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通过类比与转化,让学生合作并探究分式的相关知识,使其感受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通过例题及生活实践题目,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数学抽象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一般规律。
说教材
地位
标题
文字

文字
学习意义
内容
说学情
02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数学知识呈现给我们的往往是冰冷的“美丽”,作为逻辑思维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来说不太愿意接受,因为学生难以感受这种冷峻的美,需要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还原知识的原貌,与实际问题形成联系不失明智的举措,从教材编排看也充分注意了这种联系,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体会学习分式、分式方程的价值。
说教学目标
03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掌握分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分式的运算法则并会运用。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结合实际问题,讨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
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
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掌握这些运算法则,结合实际问题,认识分式方程。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建模思想。
1、教学目标
认识分式,掌握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学会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分式的四则运算、分式方程、各种数学思想的渗透。
2、重点难点
说教法学法
04
1、说教法
本节课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依赖直观图形学习数学的年龄特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以实现概念教学的类比迁移这一思想方法的渗透。借助于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以加强分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突出分式的模型概念
2、说学法
1、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合作交流的友好氛围,让学生更有机会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说教学设计
05
一、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5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5.1 分式 3课时
15.2 分式的运算 6课时
15.3 分式方程 3课时 教学活动 1课时
小结 2课时
二、单元知识树
三、重难点突破
1、分式乘法、除法
(1)从实际出发,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1,问题1是求容积的高。(设计意图:为了引出分式乘法的需要。)
多媒体展示问题2,问题2是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几倍。(设计意图:为了引出分式除法的需要。)
(2)多媒体展示分数的乘法运算和分数的除法运算
思考能否用语言表述以上两种运算,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练习上填空后可由一个同学口述并指出分式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提出通过以上运算能否归纳整理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先让学生口述归纳整理的分式乘除法法则,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然后多媒体展示结果。


三、重难点突破
得出结论:
分式的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 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三、重难点突破
2、如何解分式方程
(1)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依照课本上的分析,完成填空,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等”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师生活动: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自然会想到“去分母”来实现这种转变,从而求出方程的解,并要求学生验根。
设计意图:怎样解分式方程,这是本节的核心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本次活动中用“转化”和“类比”的思想,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化归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重难点突破
如何进行检验呢?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实践,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懂得在解分式方程时一定要进行验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此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串,降低难度,并且此环节的内容可以说是适度.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关于增根的过多知识点我大胆舍去,只把目标定于了解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和掌握验根的方法,再者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并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统一认识,用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释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以及验根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说教学理论
06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合情推理,强调类比、联想及转化思想的运用,本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探索,实现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教学评价
07
教学评价
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要求,重点在于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在课堂中会时时出现课堂评价,应关注每一位及每一组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教学环节,努力让学生在“高兴趣,高效率”的课堂下合作探究,达到知识的形成,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最佳。
说课完毕
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