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 说课课件(1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 说课课件(1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30 23: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法,属课前说课。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 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我打算分四课时完成,去括号、加法计算、减法计算、加减法混合计算。 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小节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两节的学习。
2、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学情分析
从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看,虽然他们已经掌握了负数,正数,绝对值等知识,但是他们对运算法则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有理数的加减法是小学学过的加减法的拓展,它是通过分析两个有理数相加或相减时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归纳出的运算法则。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准备的限制,在分类讨论,如何归纳不同情况等方面都需要老师的引导,甚至直接讲解。另外,根据法则做加法,需要注意“按部就班”地计算,这是培养良好运算习惯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重点、难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 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建议: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 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 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 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12-5+7 应变成12+7-5,而不能变成12-7+5。 备注:教学过程我主要说第一小节---去括号
(二)?学法指导: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实例,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脑、动手,积极思考,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1、如何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3),+(-2)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表示一个数的本身; 2、绝对值检测:随机出五六道小题即可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对学生新课应具备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检测判断”。
(二)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1、把以下数相加、相减 +4,-5,+3,-6,-7,3,-2.5 2、3.2,-2.6,+5,+6,-4 在黑板上写五六个正负数请同学们把他们加在一起再减在一起。不要怕学生写错,让学 生自己体会书写的繁琐计算的困难,继而想出解决办法。(可以多给学生时间。) 尝试指导,实施目标 从学生的错误出发,引导学生先填括号,再想法去括号,通过小组探究得出去括号法则。, 掌握计算方法。(5-10分钟即可) 题型训练,巩固目标 两数加减:+3+(-4);(-5)+(-6);(-8)-(+4);(+5)-(-6) 2、 多数加减:(-12)-(+23)+(-7)-(-2);-(-4)+(+5)-(-6);+(+6)-(-5)+(-9); 0-(-3)+(+6)-(+0.1)+(-0.25); -(-7)+(-2.3)-(-5.1)+(-3) 此处要反复练习,并使学生明白去括号后的是省略加号的和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再次引导学生结合数轴表示异号两数相加减的结果,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但在探究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客服难点。
(三)检测目标 ?学生对所学法则到底掌握了多少呢?为了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加强法则的应用训练,我设计了反馈练习,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若出现问题,准备采以措施及时弥补和调整;若学生解答顺利,可再给学生出一些补充练习题。?
(四)布置作业:1、课后作业:书24页习题1.3 1.(1)、(3)、(5)、(7);2.(1)、(3) 要求:小组长及时检查力争人人掌握去括号方法,会省略括号。
六、说理论。
数可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运算法则中的各条都是以这三类数为出发点,分别叙述了同类数之间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异数数之间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在教学中注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并借助于数轴,对以上各种情况作了详尽的分析。?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学大纲》中要重视“双基”教学的要求,发展思维能力为培养能力的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等要求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