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1角说课课件(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1角说课课件(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30 23:5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张PPT)
4.3.1角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四章《角的概念与表示》的第1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在此之前,学生习惯于数字运算,从本章开始由转到空间形式,从具体运算转到逐步进行演绎推理的学习。   2 教学重点   重点是角的概念及两个定义和角的表示法   3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的能力数学与实际的相互转化。
 二 学生情况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也正是由代数运算向几何推理过渡的较好时期。在小学学习的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从本节开始进行几何演绎推理的学习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和分组讨论的经验,这为我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 教学目标   初一几何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起来,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中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贯彻更为关键。因此,结合本节教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际生活中对角的,建立起几何中角的概念,并能角的两个定义方法.   2、使学生角的各种表示方法。   3、通过角的第二定义的教学,学生进一步几何图形中的运动、变化的情况。   4、使学生平角、周角和直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初步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   四 活动设计   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更好的得到贯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创新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等教学观,采用自学、讨论、精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学生发现、思维受阻、缺乏勇气时进行引导。
 五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1)让学生了解第一章的总体知识结构,具体讲,就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性质的基础上,由它们组成新的几何图形,从而使学生:几何图形是由简单到复杂的组合过程.   (2)借讲角的第二定义,用运动的观点研究几何图形,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加强数学的实践性,养成学生联系实际的好习惯,他们解决实际的能力.   (4)通过角的不同表示法,使学生看到有多种方法的好处,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下基础.   2、本教案对课本的顺序进行了一定的更改,将直角的定义与平角、周角的一起给出,这样了知识的系统性,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结构.   3、在作业中,将有些以后常用的几何图形,如矩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两个三角形的特殊位置关系等,都让学生见一见,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4、角的各种表示法的教学一定要重视,要反复练习,尤其是从一个顶点出发的角有两个以上时,一定让学生写对,并告诉学生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最好用数字表示角。
 六 设计说明   1、板书设计   (一) 角的概念   (二) 平角、周角和直角的概念   (三) 角的表示法   (四) 角的单位   例1计算:   ⑴1.45°多少分? 多少秒?   ⑵1800″多少分? 多少度?   2、每个学生都具备创新的幼芽,关键在于要不断扶植和巩固学生想成为发现者,并借助于一定方法来实现他们的愿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不同要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3、在教学中,加强几何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也有利于激发学习几何的兴趣。